鄭生儒
摘 要:高考英語的改革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而不再是傳統的背誦記憶,那么,高中的教育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培養,還要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尤其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高中階段的高效英語教學不能僅僅關注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更應當關注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思維品質。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自主學習,能夠獨立解決各類問題。
關鍵詞:高中英語;思辨能力;培養
《中庸》有這樣一句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就是治學求進之道。其中“慎思之,明辨之”跟西方教育所講求的思辨(critical thinking)有不謀而合的意味。對于思辨,諸多專家學者意見觀點各異,其中思辨性思維方面的專家Michael Scriven & Richard Paul的觀點被比較廣泛地認可。Michael Scriven & Richard Paul認為思辨是一種系統性的思考過程,思辨者在這當中積極而有技巧性地認識、運用、分析、歸納并評估外部信息或內部想法,所用方法包括觀察、體驗、反思、質疑、對比和溝通等。
現在的高考英語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數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上還是需要引起重視。學生在英語方面缺乏思辨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長期的傳統的學習方式方法形成的慣性思維,硬性地植入學習者的思維中,覺得學習英語就是簡單的背單詞,學語法,做練習。這些單調的機械式的方式,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更不必說去思考。第二,高考指揮魔棒的導向。高考英語改革進行數次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固定的應試方式,所以課堂教學更多的是集中在傳授應試技巧,“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因為這中方式方法對于取得高分無疑是有效的。第三,教師的專業素養。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的教師教育培訓更多的是培訓教師如何把知識更簡單直接地傳遞學生,如何讓學生在高考中得高分。忽略了學生學習出來得分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學習更加了解這個世界本身。第四,家長對于分數的執著。傳統意識和現在社會進程速度過快導致功利心盛行的影響,很多家長覺得讀書就是要功名利祿,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所以家庭對于孩子的關注只是這次考幾分,下次能考幾分之類的問題。過度關注結果,幾乎不去關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
高中英語教學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完成教學考試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需要透過幾個途徑來實現思辨教學模式的建構。首先,教師的突破。教師應當從傳統的理論思維中解放出來。現在翻轉課堂,task-based型教學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也給教師們需要改變思路作出了啟示。教師個人除了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素養外,還必須有意識地去學習和吸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本身也必然要有思辨的能力,才能給予學生引領示范。其次,英語課堂的實踐落實。教育教育理論和理念不能停留在概念中,沒有付諸實踐的永遠是“空中樓閣”,終歸是虛無縹緲。有意識地在英語課堂活動中設計多種任務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真正地在各個細小的步驟中培養和鍛煉的思辨能力,真正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再次,改變現有的評價方式。學生的學習成果不是一個期末考成績或者一個高考成績就能充分說明的。除了傳統的學習成績報告單,設計學生能力形成性評價表,記錄學生的各個階段學習的宏觀和微觀上的成果,形成相對客觀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和家長更重視思辨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專注在單一的分數,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教學目的指導下,雖然學生的考試分數高,但是在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卻是需要提高的。新課標要求我們現在的教育教學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英語分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要求在現在的社會背景下,為社會發展提供優秀的有思辨能力的運動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孫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養,將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中國外語,2011(3):49-58.
[2]文秋芳,王建卿,趙彩然,等.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1):37-43.
[3]文旭.以“思”為基礎的外語教育思想[J].當代外語研充,2013(1):34-39,44.
[4]吳玉玲.文體分析理論與高級英語語篇分析[J].韶關學院學報,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