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曉娟
【摘要】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認識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約分和通分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既是分數加減法運算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以后進一步學習分數乘、除法以及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轉化;探究;學以致用
【目標預設】
略。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 “轉化”思想在解決新問題中的價值。
【設計理念】
1. 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來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認知的沖突中加深對計算算理的理解。
2.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從“雙基”到“四基”,強調學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我們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設計思路】
1. 一是突出轉化思想。“轉化”其實就是將一個新問題,通過某種方式,把它變成一個老問題,進行解決的思想。轉化的思想方法讓學生感覺計算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我們智慧成長的載體。
2. 二是引入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遠比教給他一個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三是安排多樣化練習,夯實雙基。計算在數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數學知識的學習幾乎都離不開計算。計算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教學過程】
課前師生談話,鋪墊“轉化”的思想。
1. 聽曹沖稱象的故事。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好,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播放曹沖稱象的故事)
2. 師: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呢?曹沖是怎么解決這個難題的呢?
讓學生談一談各自的想法。
3. 師小結過渡:沒錯,曹沖把大象的重量“轉化”成了石塊的重量,成功解決了難題。其實這種“轉化”的思想也是我們數學上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今天,讓我們一起試著用“轉化” 的思想來解決新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聽喜聞樂見的傳統故事中初步感受“轉化” 的思想,既為新課打下伏筆,也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拉近了師生的距離。】
一、激活舊知——溝通聯系,鋪設孕伏
1. 觀察下面各題是怎樣計算的,判斷計算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65-2=45 0.03+0.4=0.07 3元+5角=8元
讓學生判斷計算是否正確,說一說錯在哪里。
提問:聯系三道題的錯誤想一想,加、減法計算應該注意什么?
說明:加減計算要對齊數位或統一單位,這說明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不管是數還是量,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減。這是加、減法的基本原理。(強調: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
2. 口算下面各題的得數。
+= += -= -=
讓學生口算得數并呈現結果。
提問:這些分數加法和減法是怎樣算的?為什么只要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小結:這里每題的算式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減。計算時只要把幾個分數單位和幾個分數單位直接相加減,得出是幾個分數單位,所以只要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例如,+是把2個加4個,得出6個是。這
些是我們已經會計算的分數加、減法。
【設計意圖:由同分母分數相加減,轉化為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著力,有利于知識的遷移與滲透,有利于學生發現算法,掌握解題思路。】
二、探究算法——合作交流,獲取新知
1. 學習例題。
(1)出示例1,理解題意。
某小學有一塊長方形試驗田,其中種黃瓜,種番茄。
種黃瓜和番茄的面積一共占這塊地的幾分之幾?
從上面的情境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問:應該怎樣列算式?(板書:+)
提問:這道分數加法算式與前面的分數加法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過渡:以前我們學習的分數加、減法,分母是相同的,是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個算式的分母是不相同的,是異分母分數加法。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板書課題)
(2)引導:從分母不同你想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相加?為什么?
說明:現在發現異分母分數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引導:那怎樣算呢?請大家用長方形紙折一折,涂色表示出+的和,看一看得數應該是多少,想一想可以怎樣算。
學生操作、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得數應該是多少?你是怎樣看出的?(呈現、觀察折紙表示的得數)
+=+=
仔細觀察,為什么得數的分母會是4,分子會是3呢?想一想這道加法可以怎樣計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交流:可以怎樣算?你是怎樣想的?
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獨立填空計算,求出得數。
(3)交流:怎樣算的?(板書過程、得數)為什么要把化成后再計算?
說明:+因為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但從這個長方形上來看,+實際上就是+,這樣就可以算出是。所以計算時,可以先轉化成+,算出得數是。
(4)引導:觀察計算過程,你覺得異分母分數加法要怎樣計算?為什么要先通分?(板書:先通分,再計算)
小結:+不能直接相加,我們應用通分,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這樣就成為已經學過的計算,然后按同分母分數的方法算出得數。
【設計意圖:借助直觀操作,讓學生看到“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必須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的事實,這有利于學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牢固地掌握算理。】
2. 自主完成“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讓學生計算,要求得數能約分的要約分。學生計算,指名板演,教師巡視。
交流:-怎樣算的?約分是怎樣想的?1-是怎樣算的?
(2)引導:這樣計算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可以檢驗一下。你會驗算嗎?讓學生驗算。
交流:你是怎樣驗算的?(板書驗算過程)
說明:用差加減數,結果等于被減數,說明上面的減法計算的算法是正確的。
3. 小結。
提問:你能說一說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怎樣計算嗎?
指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來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分。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
分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相同。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交流、評價、辨析不同想法,保證了學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三、學以致用——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1.“涂一涂”。
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讓學生涂色寫得數。
呈現結果并交流:根據涂色,+是怎樣得出的?從圖上來看,+實際上是看作哪兩個數相加的?為什么要這樣算?
指出:從圖上來看,同分母分數相加,只要直接相加;異分母分數相加,要通分成同分母分數才能計算。
2.“算一算”。
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兩人板演。
集體校對,說一說前兩題是怎樣算的,第三、四小題要注意什么。
3.“說一說”。
完成“練一練”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你是怎樣算的?(板書算式、得數、答句)
4.“做一做”。
完成練習十二第4題。學生獨立讀題、解答。交流:說說每個問題你是怎樣解決的,并說一說你的想法。(依次板書算式、得數)
小軍家離學校的距離,為什么用1-來計算?
5.“比一比”。(變式練習)
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1)兩人計算接龍:( )→-→+→( )
(2)三人計算接龍:( )→+→+→-→( )
【設計意圖:根據教材中提供的練習,又適當增加變式練習,并重新編排呈現的順序,使得練習的層次分明,由淺入深,螺旋上升,不斷引發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既發展了學生基本的計算技能,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數感。拓展延伸問題,自然將學生的思維引向分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既為后續學習打下孕伏,也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四、繼往開來——感受數學的神奇魅力
1. 小結交流。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獲和體會?
追問:異分母分數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減?要怎樣計算?
2. 布置作業。
練習十二第2、3題。
3. 課外拓展:運用轉化思想進行計算出下面算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