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偉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性優質護理服務方案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6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44例)和對照組(42例)。試驗組患者給予綜合性優質護理服務方案, 對照組給予傳統的護理方案。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干預后, 試驗組住院時間為(7.27±0.89)d, 顯著短于對照組的(11.56±1.02)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809, P<0.05)。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27%,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9.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453, P<0.05)。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為(45.28±0.98)分,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6.57±1.26)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5.877, P<0.05)。結論 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綜合性的優質護理服務, 可以有效的促進患者的康復,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綜合性優質護理;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82
近年來,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且呈年輕化趨勢[1-5]。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主要表現為下肢的麻木和疼痛, 可導致患者勞動能力的喪失。現階段, 手術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有效方法, 通過手術治療, 可以顯著的改善患者的癥狀, 防止疾病的發展[2, 6-9]。但是, 如果手術處理不良, 患者可能發生嚴重的并發癥, 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殘疾。為了促進患者的康復, 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本院針對患者的情況, 制定了綜合性的優質護理方案,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1~7月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6例,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44例)和對照組(42例)。試驗組中男23例, 女21例, 年齡26~75歲, 平均年齡(38.5±12.2)歲;對照組中男26例, 女16例, 年齡27~76歲, 平均年齡(39.3±12.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86例研究對象的入組標準:經CT和(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經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術前無顯著的并發癥;首次手術且符合手術的指征;知情同意, 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肢體功能障礙;認知與精神異常。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的護理方法。術前協助患者進行術前準備, 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意識情況, 做好患者的基礎護理與健康宣教, 幫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試驗組患者給予綜合性優質護理服務方案。在入院時進行全面的生理和心理評估以及疼痛評估。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指導, 向患者介紹治療的方法、手術的過程、需要準備內容以及術后的治療情況, 請本科室術后恢復較好的患者進行對入院患者進行治療過程的講解, 使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 減少對手術的擔憂。幫助患者進行術前的準備, 監督患者進行術前的體位訓練和大小便訓練, 使患者術后更好恢復。此外, 針對患者的疼痛情況, 進行合理的干預, 采用放松療法, 減少患者的不適感, 合理的進行藥物治療, 防止藥物的濫用。術后針對患者的術中情況, 進行護理方案的調整:①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意識狀況進行嚴密的觀察記錄, 防止危險的發生。②做好患者傷口的護理。同時, 為了防止壓瘡的發生, 定期進行軸線翻身, 翻身時注意保護患者的傷口, 給患者佩戴腰封。保持傷口敷料的干燥、清潔, 預防感染。③注意患者的引流管的護理, 保持管道的通暢, 防止受壓、打折, 注意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 及時進行記錄。④為了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 進行功能鍛煉方案的制定。在手術初期, 教會患者家屬幫助患者進行下肢鍛煉的方法, 指導患者進行下肢的自主鍛煉。恢復良好時, 指導患者進行要背肌肉循序漸進的鍛煉, 同時注意鍛煉的時間和度, 防止傷口的裂開。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住院時間:干預后查閱患者的病例, 統計住院時間。②護理服務滿意度:采用自制的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 問卷包括10個條目, 采用1~5分評分法, 分別代表非常不滿意到非常滿意, 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滿意度越高。③并發癥發生情況:患者出院后1個月隨訪時, 統計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干預后, 試驗組住院時間為(7.27±0.89)d, 顯著短于對照組的(11.56±1.02)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809,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后, 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27%,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9.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453, 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 干預后, 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為(45.28±0.98)分,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6.57±1.26)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5.877, P<0.05)。見表3。
3 討論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來說, 為了保證手術的安全順利, 促進其盡快恢復運動功能, 提高其生活質量[10-13], 護理人員需要術前幫助患者進行充分的準備, 并且在術后進行密切的觀察和早期計劃性的功能鍛煉, 防止患者出現出血, 深靜脈血栓以及肌肉廢用綜合征等并發癥。在本研究中, 護理人員在入院時就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評估。由于患者知識的缺乏, 疾病帶來的痛苦以及對手術的恐懼, 造成患者心理的緊張, 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因此, 通過評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 進行了適當的干預。首先, 進行疾病和手術相關知識的介紹, 幫助患者正確的認識疾病和治療的過程。同時, 邀請術后恢復良好的患者對其進行現身說法, 以實際經驗影響患者, 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療護理工作, 患者更加能夠理解醫療護理工作, 術前準備更加順利。同時, 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常出現的疼痛癥狀, 護理人員也進行了標準化的評估, 通過進行不同等級的評估, 給予干預方案, 從放松治療開始, 考慮到患者的實際疼痛程度, 給予用藥, 保證用藥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適。相關研究也指出, 止痛藥應該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給予, 防止濫用造成藥物副作用[3]。因此, 針對患者的疼痛程度, 決定是否進行藥物治療, 既防止了藥物并發癥的發生, 也保證了患者的舒適感, 使術前準備更加有效。最后, 為了促進患者術后的恢復, 在術前還對患者進行了體位的訓練和床上大小便訓練, 使患者提前適應術后的情況, 防止患者術后不舒適。
在患者手術后, 首先, 全面翻閱病歷了解患者的術中情況, 包括手術的時間、出血量等, 為術后個性化的護理提供依據。由于脊椎手術術后容易出現出血, 脊椎移位導致患者癱瘓等并發癥。因此, 在術后護理人員首先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意識狀態, 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次, 注意保護傷口處, 觀察傷口處有無出血, 為患者佩戴腰封。患者翻身時, 采取軸線翻身的方法, 防止傷患者的再次受傷。相關研究也指出, 腰椎間盤患者術后實施軸線翻身, 可有效的預防脊椎的移位, 造成患者的二次傷害[14-16]。最后, 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情況, 制定了腿部到頸背部循序漸進運動的鍛煉方案, 既防止患者出現深靜脈的血栓, 又促進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復, 對于患者的康復十分有利。通過綜合性的優質護理, 試驗組住院時間為(7.27±0.89)d, 顯著短于對照組的(11.56±1.02)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0.809, P<0.05);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27%,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9.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453, P<0.05);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評分為(45.28±0.98)分,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6.57±1.26)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5.877, P<0.05)。這與相關的研究結果相似[4, 5]。
總之, 通過全面的綜合性優質護理服務, 患者的治療效果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 護理質量更高, 患者的滿意度也得到提升, 值得進一步的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 周江山, 胡煒, 黃異飛. 微創技術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面的應用進展. 新疆醫學, 2014, 44(11):1-5.
[2] 姜富祥, 王興, 武永剛. 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進展.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13, 29(6):127-129.
[3] 房文通, 戴惠珍, 陶琳, 等. 疼痛規范化治療開展后南京地區非靜脈阿片類鎮痛藥應用分析.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16, 22(8):632-634.
[4] 曹仁花. 全程優質護理在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08, 14(2):43-44.
[5] 吳佩霖, 盧江華, 吳委玲. 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在40例行保守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16):215-216.
[6] 范湘慧. 探討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的護理體會.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 23(5):1306-1307.
[7] 周素敏. 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的優質護理服務體會. 中國民康醫學, 2012, 24(10):1226-1227.
[8] 楊艷芬. 優質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中的的重要價值.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27):278.
[9] 巨紅霞, 趙芳霞.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的護理體會.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1, 13(36):307-308.
[10] 楊靜. 淺析優質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中外醫學研究, 2015(11):92-94.
[11] 徐詠梅, 林真. 優質護理在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 特別健康(下), 2014(10):240.
[12] 王印嶺, 田建軍, 侯靜, 等. 中醫特色優質護理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46例臨床觀察. 河北中醫, 2015, 37(12):1899-1901.
[13] 倪燕, 杜瑾. 優質護理服務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 河南中醫, 2013(B10):130.
[14] 高秀麗. 對接受椎弓根釘內固定術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分析.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20):160-161.
[15] 田姍娜. 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優質護理. 醫學信息, 2016, 29(11):144-145.
[16] 秦琳琳, 韓志芳, 徐飛. 對行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優質護理與康復訓練的效果探析. 當代醫藥論叢, 2015, 13(4):84-85.
[收稿日期:2017-01-03]
作者單位:432000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孝感醫院康復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