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嶸嶸
【摘 要】圖像是文字信息的代碼,化蒼白枯燥的文字敘述為形象生動的信息載體,能幫助記憶理解。對于圖像史料來說,它是歷史資料的一種,也是歷史課程資源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教材內容,是新課標下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的途徑;它帶給學生更為強烈、直觀的沖擊力,使其引發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要重視圖像史料的豐富引用。
【關鍵詞】圖像史料;高中歷史;興趣;引用
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不再單純的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鼓勵學生具備:“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最大限度獲取歷史有效信息的能力”。在這種背景下,許多歷史教師在教學課堂之上羅列出許多有關的歷史材料,其中圖像史料便是一種。這改變了歷史課堂沉悶、缺乏生氣的氛圍,圖像的播放為學生提供更多視覺的沖擊,在直觀、形象的圖像中,學生更能充分的理解、記憶有關的歷史知識信息。此外,對圖像史料的閱讀,增強了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在這一豐富的閱讀途徑中,學生自己擺渡進入歷史的環境中。
一、引導學生根據一段歷史描述,查閱有關圖像史料,以圖證史
胡適說過一句非常意味深長的話:“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意在說明,歷史有虛假的成分。這是在指文字上所描述的歷史。而圖像則是歷史最有價值的證詞。因此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史料者何?過去人類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跡,有證據傳流今日者也。”如果按句式來比喻,歷史是過去式,學生不可親歷,只能憑借親歷者遺留下的資料去認識、理解、想象,而圖像較之文字更加可信、、更加便于理解,容易記憶,因此教師不妨應宋代鄭樵所說:“左圖右書,不可偏廢”,引導學生根據一段歷史描述,查閱相關圖像史料,以圖證史,坐實歷史文字的真偽。何為圖像史料,狹義的指地圖、圖片等視覺圖像;廣義開來,則包括文物、遺址、碑刻、圖畫、建筑、照片、紀實片等等非文字性的客觀真實的史料。這些更容易感染學生,使學生直觀、形象的對歷史知識進行一次閱讀。不會因為對文字的死記硬背,倍感歷史的枯燥乏味,反而通過自主的對圖像史料的查閱、分享獲得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歷史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大躍進的時候,教師用文字敘述的方式闡述這一舉措的弊端,但由于這種舉措根本不合邏輯性,凡是有思維的人都不會如此進行,所以難以說服人。為了讓學生覺得這一事件真實確鑿,教師可以引導其以圖證史,按照大躍進弊端的敘述,去查閱圖像史料,為這段歷史做佐證。由此,有學生查閱圖像史料,找到《農田中的“小土群”》一圖,并借助多媒體將這一圖片播放給全體學生看,試著對這幅圖加以描述:“這幅畫面比較凌亂,有投入到勞動中的人,還有布滿荒草的田地,煙囪一樣的土堆。這是農民們在進行小高爐土法煉鋼鐵。當時每家每戶都砸鍋丟進爐里去煉,與實際情況相背離。此外,小高爐建在農田中,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破壞了影響農業發展。”圖文相對照,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理解這段歷史。
二、鼓勵學生找出疑惑之處,用圖像史料解惑,以圖明史
歷史文字的表述有時候比較模糊,甚至讓人十分難解,而直觀、形象的圖像能彌補文字對歷史展現的缺憾,使歷史情節更為明確且清晰。尤其是高中學生,歷史知識的豐富復雜增加了理解難度,許多細節的東西并沒有明確的表現,為此,教師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圖明史,讓學生通過閱讀圖像史料的途徑獲得文字沒有清楚展現或沒有表達的歷史信息。而以圖明史的前提則是讓學生找出文字材料的模糊、疑惑之處,由教師查找圖像史料,為學生解惑。
例如,在講到唐代歷史的時候,不得不能提到盛行于唐代的陶器——唐三彩,然而乏力的文字敘述并不能使人容易的想象出它的模樣,因此,教師可以在文字描述唐三彩的同時,配上圖像史料,借助多媒體出示“三彩文官俑”,讓學生結合圖像理解文字。“唐三彩,多以黃、白、綠為基本釉色,它汲取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采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學生“索象于圖”,充分的理解文字敘述的意思。可以說,以圖明史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啟發學生找出歷史文字史料的不足,以圖補史
用文字描述歷史,避免不了會有遺落的地方,尤其是高中歷史教材所承載的歷史信息,雖然涉及到每一個朝代,但由于篇幅關系,有許多信息都被省略了,這些信息可能是輔助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理解的珍貴資料,為了形象生動的補全歷史知識的缺憾,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圖像史料。雖然,歷史圖像資料也是對歷史的某個局部及片段的展現,但其中卻隱含著極為豐富的歷史信息,可以補足文字敘述上的以偏概全,使學生了解到更多歷史的側面。
歷史文字敘述總是很客觀性的介紹歷史事件,傳統的課堂上,教師也只是讓學生按照時間、事件、意義等思路進行背誦記憶。幾乎沒有絲毫的感性化的東西,這很容易讓學生抗拒、排斥。為了填補歷史知識的人文魅力,教師可以以圖補史,讓圖代替文字將感性的東西表達出來,予以學生親和感。例如,在講解《開創外交新局面》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出示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長喬冠華、副團長黃華在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全體會議上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透過喬冠華的笑看到什么,這是歷史重大的時刻,這笑聲的背后是他們付出的艱辛。感性的東西呼喚學生自內心感受這一時刻,進而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原因、過程。
有史的地方便會有圖,圖是歷史真實性的一個證明。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看到圖對史的支撐作用,以圖證史、以圖補史、以圖明史。
【參考文獻】
[1]張健.圖像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意義與運用[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2]劉軍.歷史教學的新視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