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萬秀芬
摘要:民辦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教育既是作為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又是作為學生將來從事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重要學科,方便開展幼兒園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課程。本文對民辦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教學活動實施存在的問題與原因作出分析,并針對當前現狀提出相應的有效建議,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學活動水平,以促進民辦高校藝術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藝術教學活動;現狀對策
一、民辦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分布不科學,藝術課程比例較少
學前教育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專業,藝術課程擔負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任務。然而一些民辦高校學前教育課程的主要內容都是理論知識學習,比如課程論、心理學、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相應的課程安排重點也放在以上這些課程方面,而藝術課程的實施很不理想。一周屬于藝術課程的節數屈指可數,甚至只學習一兩個學期,缺乏系統延續性。對于大部分零藝術基礎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只能學習到膚淺的藝術技能,而不能掌握領悟更全面更深刻的藝術內涵和素養。
(二)藝術教學內容單一匱乏
藝術形式的多樣性,要求藝術教育也應該多樣性,可是一些民辦高校藝術教學活動內容過于單一匱乏。比如音樂活動就僅限于學唱兒歌上,而對于一些打擊樂表演,手指韻律操、音樂欣賞活動等沒有涉及到;美術活動大多停留在涂顏色、臨描上,對于手工、折紙、美術作品欣賞等形式幾乎沒有深度開展;文學活動也僅僅是老師提供選讀的名著或其它書籍,讓學生自行閱讀討論,如早期閱讀、兒童戲劇、語言游戲等藝術活動很少進行的。
(三)藝術教學方法比較落后,有待更新
1.只重視技能的訓練,忽視學生自身的創造力
一些教師誤認為藝術教學活動就是教學生唱歌、跳舞、畫畫等,只重視技能的模仿和訓練,完全忽視了學生本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在美術課上,大多老師都是提前在黑板上畫好圖案或者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接著規定每一張圖片的畫法和一些具體要求及其注意事項等,學生就會照搬下來,這樣死板的教學方法,完全扼殺了學生自己對美的理解和感受,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2.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
教師過分強調學生有沒有學會技能或者說有沒有掌握所學知識,老師在藝術教學活動中也是只注重知識技能的訓練,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在舞蹈教學中,老師往往只重視教那些舞蹈動作,一遍又一遍地重復練習,只為了讓學生記住這些動作,卻忽視了舞蹈本身的魅力以及它所要傳達的情感,也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的親身經驗和體會。
(四)教學評價只注重結果,忽視個體差異
一些民辦高校的藝術教學活動在教學評價上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大多數都是以“做的對不對、學的像不像、記的好不好”等一些標準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認為只有學生學會了、掌握了、記住了才算是成功的??墒沁@恰恰違背了教學評價的實質和意義,沒有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個體差異性。
二、提高民辦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學活動水平的策略
(一)學校方面應采取的措施
1.完善相關制度
某些從事藝術教學工作的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也沒有職稱,所以學校相關部門應建立嚴格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穩定師資隊伍。對于學歷不達標的教師,學校相關部門應加強教師培訓機構建設,并建立教師從業準入制度,還要加大對其監督力度。
2.加大對藝術教學設施設備的財政投入
改變民辦高校學前教育藝術教學活動的現狀,投入是關鍵。學校每年向教育投入的經費應適度向學前教育傾斜,可以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也可以在社會各地區開展一些公益活動,鼓勵多種形式籌資,比如社會投入、民間投入等等。確保藝術教育經費充足,保障藝術教學設備配置到位。
3.加快學前教育師范專業藝術教育課程改革
專業發展,課程改革是推動力。民辦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要提高競爭力,需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在課程設計方面,提高實踐課程(主要是藝術課程)的比重,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二)教師方面應做的努力
1.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完善自己
正確的教育觀念決定正確的教育行為。首先教師自己應該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轉變思想,重視藝術教學的重要性。只有在根本上轉變了思想才能在行動上做出改變。
教師應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培訓和講座,自覺向一些優秀教師學習,去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取長補短。同時還要認真學習《綱要》和《指南》里的內容和要求,來嚴格規范自己,以藝術素養的提高作為自己教學能力提高的切入點,努力完善自己的綜合文化素養,提高藝術教學水平。
2.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藝術是一門內容豐富多彩的學問,所以藝術教學內容也應該是多彩多樣的。其實當地本土資源還是很豐富的,所以教師可以將當地文化特色也融入到藝術課堂上。比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文化遺產,拜訪當地老藝術家,欣賞剪紙工藝、捏糖人、雕刻作品等等一系列民間藝術。設置一些區角活動比如手工區域、繪畫區域、音樂區等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藝術創作。
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方法,不單單只是教師教,學生跟著學,這樣刻板的方法扼殺了學生天生對藝術的興趣和創造力。所以在藝術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發揮自己對藝術的理解,不要用教師的眼光去評價對與錯,是與非。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樂器,充分發揮想象利用身邊的事物發聲來演奏,這樣以來不僅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對節奏的感知能力,也增加了藝術課堂的樂趣。真正發揮了藝術本身的魅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3.正確進行教育評價
教育活動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學生發展知識、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知識分析問題、總結經驗、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教師在藝術教學活動的評價中也應立足于自我評價,學會自我反思,總結經驗。不能單純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功的體驗。
三、結語
新時期,民辦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是藝術教學活動一直存在很多問題。藝術課程比例偏低、內容單一、方法落后、評價不夠科學,是主要的表現。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制度的不完善與教師自身素養有待提高。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策略,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在制度建設、課程改革、觀念轉變、方法更新上做文章。如此一來,民辦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才能更具生命力,為學前兒童教育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柏蘭.如何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特色[J].美術教育研究,2014(19).
[2]杜涓.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舞蹈技能訓練中存在的一些問題[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0(08).
[3]封亞玲.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研究[J].藝術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