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摘 要:學困生的轉化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服務,所以教師一定要抓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轉化學困生的前提是要幫助其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樹立成功意識。運用溫故而知新的方式來傳授新知識,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學困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要做到持之以恒。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困生轉化;溫故知新
學困生教育是當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當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困生是指那些暫時學習能力比較差、課堂上表現積極性不夠、對教師布置的作業馬虎應付、不重視考試、競爭意識比較薄弱、思想品德比較落后、學習成績還需提高的學生。他們的心理特征常表現為:既傲慢驕橫,又膽怯自卑;既想奮起前進,又信心不足。在班內受到同學的歧視,找不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在家中受到家長的批評,沒有家庭“溫暖”,而倍感孤單。所以他們常常就會產生“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的落后想法。作為孩子心靈的開啟者——教師千萬不能因為學困生學習不好或表現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與轉化的。因為能否做好學困生的工作,不但關系著一個學生的前途和未來命運,還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幸福、一個班集體的榮辱和社會風氣。
一、初中語文學困生成因分析
中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內外兩方面因素。一是來自于本身內部的對于語文學習興趣不強,目標不明確,二是來自于家庭、社會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所致。
1.內部因素
(1)學習目標不明確。傳統語文教學中語文的學習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獲取高分,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中學語文的學習,應該更加偏向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這一目標引領下進行語文教學。但是語文教學中仍有應試教育的傾向。(2)缺乏學習興趣。興趣是驅使人主動參與的內在動力。良好的學習興趣可以促成積極動機的形成。大部分學困生對于語文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興趣低下的特征,或者興趣只是附于表面。對于課程中生動有趣的圖示和故事情節表現出較濃厚的興趣。但對于自己真正學習語文的目的并不感興趣。⑶缺乏堅定的意志品質。意志是我們為達到某種目的所產生的心理狀態。意志品質主要包括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和堅忍性等幾個方面。語文學困生則表現出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和堅忍力缺乏的現象。這種狀態使得學困生自我積極主動性較差,過分依賴于外界的監督,自學意識獨立性不強。
2.外部因素
(1)社會方面的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斷變化,一些學習無用的負面影響,致使處于青少年期的中學生思想意識動搖,失去學習的動力,導致學習成績不佳。(2)學校方面的原因。學校在升學率的壓力下,只關注優秀的學生,忽略對學習困難學生及時的心理輔導和學習輔導,導致學習效果跟不上教師教學的進度。(3)家庭方面的原因。考試分數可以衡量學生的邏輯智能的發育情況。并不能代表學生整體的綜合表現,但是目前很多家庭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分數,忽視學生的其他方面的表現。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甚至一些家長脾氣暴躁,易沖動,加之青春期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語文學習成績的持續下降。
二、轉化“學困生”
1.鼓勵學生,增強自信
大多數學困生都比較自卑,認為自己就是比別人差,再加上受到家長、同學的諷刺、嘲笑,自尊心受到傷害,于是越來越厭學,如此下去的結果就是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轉化學困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作為教師,我們要多從生活上和學習上給他們一些關愛,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先接受教師再接受教師所授的學科。在學習上,教師要多一點耐心,適當夸大他們的優點,進行鼓勵、表揚。在生活上,教師要多關心、照顧他們,多一些情感交流,多一點愛心。
2.適當指導,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不要急于講授知識,而是應該首先吸引學生的目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困生這一點尤為重要,為了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明確目的,激發興趣。知識是以后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將現在與將來聯系在一起的一個重要組成。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將來才會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只有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2)以舊引新,激發興趣。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名人趣事或者個人經歷,引導學生了解生動的語文知識,讓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離不開語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強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以前的被動學生被為主動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從而喜歡學語文。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備課時準備一些銜接性的知識點,以舊知識引出新內容,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習興趣。
(3)設置懸念,激發興趣。我們在讀小說、看電視的時候不難發現,章節、劇集之間往往是設在情節向前推進時,這樣暫時掛起就會讓讀者、觀眾產生一種期待的心情,同樣這也可以運用在教學中。比如,在講《背影》一文時,文章開頭便寫道:“我與父親不見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時,教師可以設置疑問: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能忘記父親的背影呢?先給學生設置一個懸念。接著,教師再問:一般會描述人的哪一個部位?經過討論得出:一般是用面部神情來描述。而《背影》一文,為什么會細致描述“背影”?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這里講的是一位老父親的背影,它描述了父親的艱苦生活,和為兒子無怨無悔的付出,“背影”表現出一個父親到兒子的愛,“背影”是父子分別時留給兒子最深刻的烙印。所以,作者采用描述背影的方法來充分滲透其中的情感,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4)體會成功,激發興趣。在給學困生設置教學目標時,教師要適當放低一些要求,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信心,對初中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再學習,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制定一些學習目標,用目標來激勵自己。在實現目標后,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語文的教與學都離不開聽、說、讀、寫。其中,寫是最復雜的。寫綜合了聽、說和讀。對于學困生,我們要把要求放低,最初可以從寫一句話開始,比如寫一句話來形容天氣;再寫幾句總結性的話對一天的生活進行記錄;最后寫篇幅短一些的文章。只要長期堅持,學生一定會有豐富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史岳峰.初中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科教導刊,2010.
[2]呂巧燕.論初中語文教學中轉化學困生的有效策略.課程教育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