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手機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分析了手機移動新媒體給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新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策略。
關鍵詞:手機網絡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影響與策略
一、手機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1.具有廣泛的興趣
現在發達的網絡科技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手機網絡具有便捷性、即時性、互動性、廣泛性等特點。正處于16~20歲青春年華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們,紛紛接觸手機網絡,他們利用 移動手機在網絡上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網上視頻聊天、觀看視頻、現場直播、傳播信息等,涉及生活、學習、娛樂等各個方面。由此可見,在手機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的學生興趣較為 廣泛。
2.具有較強的依賴性
手機網絡娛樂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具有較大吸引力,如手機網絡購物、手機網絡繳費、手機網絡學習等很受學生歡迎。高職院校學生一般對網絡有較大的興趣,同時他們也積極關注手機網絡環境下的各種信息。部分學生還對手機網絡環境產生了依賴,不僅關注身邊發生的事,還會通過手機網絡進行溝通,宣傳各種信息。
3.利用時間的長期性
筆者通過對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100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數據顯示:90%的學生對手機上網具有濃厚的興趣;50%的學生在無聊的時候會通過手機網絡打發時間;45%的學生會通過手機網絡進行購物和學習;5%的學生在上課之外,其他時間就是用手機上網。由此可見,手機網絡已經成為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利用手機網絡的時間較長。
二、手機移動新媒體給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1.大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增強
由于職業發展的局限性和職業規劃的滯后性,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基本綜合素質還是不如高等院校,許多學生因為各種原因就讀高職院校,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方法和自覺性較差。手機網絡媒體的出現,正逐步改變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手機網絡媒體的幫助下,由被動學習提升到主動搜索,更多的學生從單向被動接收信息加入主動加工和傳輸信息過程中來。在生活中和學習中遇到困難后,大學生可以求助手機網絡來解決問題,從而增強了他們探索社會、探索世界的主動性,使他們自主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新理念,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2.大學生互動性的要求增強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發揮年長一輩的教導作用。隨著手機網絡媒體環境的出現,年長一輩不清楚、不理解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生活態度、行為方式、價值理念的現象更加普遍。同時由于資訊發達,大學生獲得新知識的渠道和速度對年長一輩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年長一輩很多時候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會感到無所適從。同時,手機網絡媒體把各個地方的手機用戶連接在一起,互動性更強,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動性要求更明顯。因此,教師只有改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改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尊重學生主體性,將教育視為一個雙方共同成長的過程,由“教”變“導”,由對立走向融合,才能迎接新媒體帶來的挑戰。
3.手機網絡媒體的失序性使得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增大
手機網絡媒體的興起,創新了人們的交往模式,發展了新知識結構,但也使信息傳播的控制更加乏力。海量的傳播信息、信息檢索的便利性、觀念的開放性使得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容易進入一個信息無序甚至失序的狀態之中。面對當前網絡社會中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信息發布失控以及多元化的信息和信息解讀的存在,一些高職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道德觀念淡薄,容易受到負面信息影響。這種負面影響又會通過新媒體在學生中間傳遞,進而形成不良氛圍,對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帶來強烈的沖擊。
三、手機網絡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建立手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
手機網絡環境塑造了復雜而新潮的輿論環境,這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發展與穩定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建立手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陣地顯得尤為重要。建設健康向上的高職院校手機網絡輿論新環境既是育人的需要,也是保證高職院校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既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目標。高職院校不僅要在課堂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也要在手機網絡環境中建立陣地。高職院校應建立手機網絡信息平臺APP,成為網絡信息輿論的引領者和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網絡信息APP平臺應以師生為中心,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環境,也應成為思想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平臺。此外,要大力開展手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占領更廣泛的思想陣地,用唯物辯證法武裝學生,抵御外界不良信息以及西方腐朽思想的入侵。例如,高職院??衫梦⒉┘磿r、開放的特點,通過微博平臺加強國家助學貸款、評獎評優等政策宣傳,發布重要通知和工作規程,可大大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豐富校園文化內容,拓展校園文化內涵,延伸校園文化功能。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
面對手機網絡新環境的出現,高職院校也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熟練掌握手機網絡技術和發展趨勢,才能有助于工作的開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講解政治理論知識,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優勢,但如果沒有掌握學生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變化情況,不與實際情況接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很難收到實效。所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盡快掌握手機網絡新技術,熟悉網絡文化特點,并將它們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來,才能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局面,化被動為主動。另一方面,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應與時俱進,優化交流模式,改革教育模式。高職院校政治思想教育者應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為學生的“領航員”“引路人”,注重與學生的平等交流,通過微信群、QQ群,實現與學生的“雙主體互動”“多主體互動”。
3.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手機網絡媒體使用素養
所謂手機網絡媒體使用素養,即接受和使用手機網絡技術的能力與適應新媒體的道德觀、價值觀與思考力相結合的媒介素養。高職院校應將手機網絡媒體使用素養教育納入學校素質教育范疇,普及手機網絡媒體使用知識,將手機網絡媒體應用滲透到有關課程教學中。目的是使大學生對新媒體有正確認識,培養其通過新媒體獲取、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其利用新媒體參與交流、表達觀點、傳播思想的素養,從而更好地掌控新媒體,為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 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探析[J].高教探索,2016(2):118-123.
[2]張在金.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略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