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積輝
摘 要:近年來,情境教學已經廣泛應用于初中各學科的教學中,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能夠豐富課堂表現,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以及豐富的教學組織形式等,充實課堂,構建情境,帶領學生進入到歷史學習中,推進教學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歷史教學;新課標
初中歷史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在教學中肩負著傳遞我國傳統文化,塑造學生人文情懷的重任。因此,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不能局限于課本基本知識的記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挖掘歷史學科的人文性。本文通過情境教學法在歷史學科中的應用進行探索,以期對初中歷史教學做出啟示。
一、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學科的意義
情境教學法主要是指根據教材內容,借助于聲音、語言、圖片、模型、多媒體技術等多種形式,創設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主觀體驗,推進教學的發展。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首先是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新課標規定課堂學習的中心是學生,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學習中,使學生在規定的情境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推進歷史教學的發展。首先,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距離學生當前生活相對較遠,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對于初中階段學生而言會有抽象感,情境教學恰好能將書本中靜態的、抽象的歷史轉化為學生可觀可感的歷史,使學生在學習中切身地去感悟歷史,提高學習效率。其次,情境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參與到歷史學習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狀態,使課堂內容變得生動活潑,在潛移默化中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使學生衷心熱愛歷史學習。
除此之外,情境教學法能夠促進歷史教師的教學轉變。新課標對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都進行了重新定位,但教師在教學中的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通過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夠促使教師在情境構建中逐漸豐富課堂組織與表現形式,拉近師生間的交流,全面增強教師在多媒體課件制作、語言表達、課堂組織等方面的能力,促進教師轉型。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析
1.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
多媒體設備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在新時期已經對課堂教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帶來的聲、光、電、影的變化進行場景的構建,實現教學的發展。在情境構建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課堂場景進行包裝。在教學中播放南京大屠殺的圖片,能夠使學生在強烈的視覺體驗下對那段歷史產生心靈的震撼。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資源的鏈接,充分擴展課堂容量,為教學組織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源。
2.利用語言帶入情境
情境不僅是指外在的包裝,也是一種內在的帶入,即讓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能真正將學生帶入其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語言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引導,利用富于感情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歷史教學除了要為學生普及基礎的歷史知識以及文化常識,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人文
情懷。
3.設身處地融入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設想等將學生帶入情境中。教師要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古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例如,在講解《伐無道,誅暴秦》(人教版七年級)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分析了秦朝當時的社會狀況后,問學生如果生活在那時的秦
朝會怎么想、怎么做,盡管學生的想法總是會有很多的擴展,如找一個世外桃源生活、推翻統治者以及離開到海外等,教師在學生的情緒達到一定狀態后,進一步引出教學內容。
4.讓學生參與到情境創建中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安排學生進行自主的情景創建。例如,在一些課程教學或者結束一個單元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對其中某些片段進行表演,并且自己準備表演中需要的一些道具等。在這個過程中,對于一些較為遠的古代歷史,學生能夠切身去體味。實際上,當前許多綜藝節目或者電視節目都會涉及穿越、古裝等題材,對學生已經造成了強烈的吸引,學生本身就對古代社會有所期待,因此,借機引導學生體驗當時的情境,能夠很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教學發展。
整體而言,初中歷史教學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關注,促使學生對遙遠的歷史有所體味,并且在這種體味中形成感悟。情境教學也是對教師教學組織能力的新的要求,能夠使教師在教學中逐漸積累教學經驗,實現教學的新發展。歷史教學不再是枯燥記憶,而是可以用感情去體味內容。
參考文獻:
[1]劉杰.論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5):117.
[2]曠文雅.論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1,13(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