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杰
摘要:在高中的學科體系中,數學學科應當構成其中的核心。近些年來,新課改正在逐步推行,與之相應的數學課堂也應當加以改進。從本質上講,數學學科的基本宗旨應當在于培育高中生的應用意識,大膽嘗試運用多樣的方式來解答數學問題。數學學科不能缺少最基本的應用意識,高中生只有能靈活運用數學的基本公式及定理,才能致力于解決數學難題。由此可見,數學應用的基本能力與意識占據了重要地位,同時也是高中數學面對的課改方向。對于現階段的高中生來講,應當明確高中生具備的數學運用能力以及應用意識;結合數學課堂的現狀,探究培養高中生數學運用能力的可行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 數學應用意識 應用能力 培養策略
從應用意識的角度來講,數學學科的應用意識不僅停留于單純的解題,這種意識應當蘊含于高中生具備的邏輯思維、數學想象能力以及空間思維中。面對已知的數學問題,高中生應當能大膽聯想,從日常應用的角度入手,迅速尋找解答的突破點。因此,可以得知,培育高中生的數學應用思路與能力是尤其必要的。反之,高中生如果欠缺數學應用的基本意識,那么將會陷入僵化且單調的解答思路中,很難提升數學思維本身的靈活度。對于新課改指引下的數學課堂而言,師生應當確保密切配合,綜合運用各種措施與手段來激發高中生對數學學科的濃厚興趣,對于應用意識及其能力進行全面培養。
一、應用能力與應用意識的重要意義
近些年來,數學學科的新課改已獲得了顯著進步。面對新課改的整體形勢,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科也在較大程度上脫離了單調乏味的課堂模式,師生對于學科應用意識給予了更多重視。從基本內容來講,數學應用能力應當體現于高中生具備的數學思維中,確保密切結合數學基本定理與日常生活。由此可見,應用意識應當融入思維深處,確保高中生遇到各類數學難題時都能自覺調動應用思維并且自主予以解決。
數學學科與平日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日常生活涉及到的很多領域都與數學密切相關。高中生有必要意識到這種內在聯系,在解題時自覺予以綜合運用。因此,在數學課上培育同學們的應用意識及能力具有重要價值。同時,應用意識還應當包含數學化的基本思維,高中生大膽嘗試轉化日常生活遇到的某些數學問題,依照數學思路來分析然后解答。
二、存在的問題
從現階段來看,高中階段的數學課更加關注了應用意識,對其在具體進行培育時也嘗試了新的方式與思路。然而較長時期以來,受到應試思路影響,數學課堂并沒有真正實現轉變。高中生承受著較沉重的升學負擔,而數學學科本身也包含了較大難度。這種狀態下,高中階段的數學課經常充滿沉悶壓抑的氛圍,師生只是關注怎么去解答疑難的數學題,因而忽視了最根本的應用能力及意識。具體而言,現階段的高中數學仍暴露了如下弊病與缺陷:
首先,師生并沒有真正轉變意識,仍停留于單純的解題思維。依照傳統的意識和觀念,數學課的基本任務就在于提升同學們的演算能力,讓高中生嘗試把數學定理及基本公式融入演算環節中。但是實質上,這種狹隘的意識忽略了數學應用,多數高中生并不會密切結合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科。一旦遇到難題,很多高中生就會覺得老師并沒有講解過這類題目,因而感覺無從下手。長期以來,某些高中生甚至懼怕數學學習,產生了顯著的畏難與厭倦心態。
其次,教學手段與方式缺乏新意,沒有緊密聯系日常生活。面對沉重的應試負擔,教師經常在數學課上集中精力教給同學們解答數學題目的思路,然后選擇與之相應的大量習題讓同學們演練。從這個角度來講,師生通常覺得只要演練了大量數學題,那么就能尋找到解題時的基本思路,從而迅速破解數學題。因此,在課堂上,教師通常運用枯燥乏味的習題演練方法來施行教學,沒有致力于更新教學方式。實際上,這種現狀將會造成數學課堂缺乏新意,高中生對此也容易喪失興趣。
第三,數學課堂中的主體意識仍比較缺乏,高中生并沒有構成數學課的主體。多數高中生已習慣于跟隨教師思路,遇到難題并不愿意自主思索。由于欠缺主體意識,以至于高中生經常被動跟隨教師來進行解題,缺乏必要的自主應用意識。遇到難度較高的數學題時,高中生首先想到的也是尋求教師幫助,無法意識到自身在學習數學時的主體地位。
三、完善培養策略
數學學科本身就具備顯著的實用性,學習數學的必要方式就是密切結合生活。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如果具備了濃厚的數學應用意識,將會有助于同學們依照靈活的思路來解答題目,同時也鍛煉了運用數學基本定理的能力。因此,培育數學應用能力與應用意識的具體思路應當包含如下:
(一)培育濃厚的興趣
很多高中生都覺得數學課是乏味的,因此無法調動自身的興趣。實際上,教師如果能嘗試新式的手段與思路,就可以為數學課增添樂趣,在充滿趣味性的氛圍中激發同學們的應用意識。
數學學科應當密切聯系生活,從真實生活中獲得思維靈感。例如,教師在講解關于二次函數的基本特征時,可以讓同學們聯想平時在操場上投籃時,籃球在空中劃出的弧形線條;在此基礎上,聯想籃球走過的軌跡與拋物線之間的聯系。經過這種思維引申,高中生就更能明確與二次函數有關的圖像特征,同時也深化了理解。
(二)密切聯系生活
數學意識的逐步養成不能缺乏生活積累,日常生活應當構成數學意識的基本來源。為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當運用多樣的方式,確保數學課與日常生活的緊密結合。例如,教師在講解關于不等式的基本定理時,可以讓同學們列舉平日生活經常見到的不等式關系。經過總結與歸納,就能明確日常生活蘊含的不等式知識。確保數學知識融入高中生的生活,有利于在更大限度內降低數學課的整體難度,讓高中生感覺到數學課的趣味性,同時也消除了同學們對數學的畏難心態。
(三)轉變課堂的模式
數學課堂中的主體應當是高中生,教師對于同學們的主體位置應當給予尊重。在引入某項基本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出相應的數學問題,然后讓全班學生展開分組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給予必要的思路引導,然而不能直接給予明確的答案。近些年來,隨著信息化的演變,高中課堂更多運用了多媒體作為輔助。為此,數學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播放趣味性的短片或視頻,運用這種方式激發小組探究的興趣。
四、結論
高中生如果具備了數學應用意識,就可以通過多樣的視角來觀察數學問題,密切結合平日生活并且給出靈活的解答方式。由此可見,應用能力及應用意識應當構成數學課堂的基本宗旨。從現階段來看,很多師生已經意識到了應用能力對數學解題與日常應用的價值所在,因此也開始嘗試運用多樣的措施和手段,培育同學們的應用意識。然而不應當忽視,現階段對于應用能力以及數學應用意識的培育并沒有實現完善,仍然有待長期的提高。在數學課堂中,師生還應當做到緊密配合,共同探尋培育應用能力的寶貴經驗,在此基礎上提升高中數學的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彭榮宏.也談高中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2,(S2):89-90.
[2]劉銀花.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27):207-208.
[3]王紅.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2,(18):60-61.
[4]王寶華.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J].群文天地,2012,(08):129.
[5]祝相宇.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和策略的探究[J].中國西部科技,2012,(25):76-77.
[6]齊香俊.小議高中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2,(3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