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充分認識稅收籌劃的客觀必然性,同時也要認識稅收籌劃的局限性,防范法律風險,規避稅收籌劃陷阱,發揮財務管理的主動性,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實現納稅人收益最大化,增加納稅人可支配收入。
【關鍵詞】稅收籌劃 客觀 必然 規避
一、稅收籌劃存在的客觀必然性
(一)稅收籌劃的概念
稅收籌劃是納稅人針對稅收繳納而進行的一種籌劃行為,即“在法律規定許可的范圍內,或者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范圍內,納稅人通過對經營、投資、籌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最大限度的取得節稅的經濟利益。”稅收籌劃的這個概念說明了稅收籌劃的前提條件是符合國家法律及稅收法規,或者不違反法律及稅收法規規定;從稅收籌劃的方向應當以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為導向;稅收籌劃的發生一定是在經營、投資、籌資、理財活動之前;稅收籌劃的目標是使納稅人的稅收利益最大化。
(二)稅收籌劃存在的必然性
首先基于稅收籌劃概念的分析,稅收籌劃的前提是遵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從立法原理來說,在法律中必然會有“允許、應該”和“不允許、不應該”以及“非不允許”與“非不應該”的表述等內容,稅法也如此。納稅人經過對經營、投資、籌資、理財等活動進行仔細的分析判斷,主動的找到能夠減輕自己稅負的謀劃和對策就形成了納稅籌劃。在納稅實踐中也是有不少的案例說明了這一點,因此說稅收籌劃是在法律法規的許可范圍內進行的,是納稅人在不違反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多種納稅方案中,主動選擇有利于自己納稅的決策方案。在廣泛的市場條件下獲得利益是經營的驅動力,既然在不違法前提下可以獲得利益,那么這樣的驅動力必然促使稅收籌劃的開展,這是一種和節稅相關的籌劃。
二、稅款繳納規避性的案例分析
從依法納稅和依法征稅的角度看,邏輯上似乎都很無懈可擊,其實恰恰不然。就像法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一樣,和稅收相關的法律也是不能解決所有的稅務問題的,從而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金額范圍等條件下,納稅人對稅款的繳納就必然的會出現依法少繳稅款和依法遲繳稅款的情況。雖然從法律層面和法律條文層面來說,不會有明文規定依法進行稅收籌劃,但是事實和實際情況卻是可以通過籌劃,確確實實能做到了納稅人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少繳或遲繳稅款。
三、稅收籌劃的法律風險
(一)稅收籌劃的意義
通過前面的實際例子可以看出稅收籌劃站在納稅人的角度來看,節稅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稅收籌劃的可操作性也是客觀存在的。稅收籌劃的可操作性成為了納稅人為追求經濟利益的有效選擇,這樣的措施有利于增加納稅人可支配收入;有利于納稅人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有利于納稅人在進行經營、投資、籌資、理財等決策時充分發揮既不違法還能從稅收方面獲得籌劃利益的能動性;增強納稅人競爭能力。然而由于稅收籌劃的節稅作用,稅收籌劃對國家取得稅收收入必然存在著不利影響,在納稅人積極開展稅收籌劃的觸動下,稅收籌劃也能為國家完善稅收法律法規提供推動力。
(二)稅收籌劃的法律風險
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其國家權力,運用法律手段,無償地征收實物或貨幣,以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為此稅收的征繳是存在法律剛性的。從法律關系的層面來說,征稅和納稅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兩方面,既然是矛盾中的兩個方面,針對此消彼長的邏輯關系,作為納稅人通過恰當的籌劃做到少繳稅款或者遲繳稅款的目的,使稅收籌劃成為必然,充分利用稅款繳納的可規避性,實現了收益最大化。但是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必須要清醒的認識到,無論是何種籌劃組合,必須是不違法為前提,不能為了籌劃而籌劃,為了節稅而籌劃,一旦出現違法行為,法律風險帶給納稅人的損失輕則補稅罰款,重則犯罪坐牢。
四、稅收籌劃陷阱的規避
(一)認識稅收籌劃陷阱
稅收籌劃是節稅行為,節稅從廣泛意義上說是減少稅款的付出,是對納稅人有利的行為,但是如果為了節稅而節稅,納稅人不是站在合法,至少是不違法的前提下進行籌劃,這樣的籌劃就是稅收籌劃陷阱,主要表現就可能是偷稅、漏稅、逃稅,雖然有時也會套著一個“合理避稅”的面紗,但是仔細的分析還是違法的,存在巨大的法律風險。稅收籌劃、偷稅、漏稅,逃稅,甚至所謂的“合理避稅”都是以規避或減輕稅收負擔為目的,其行為也都表現為納稅人的故意,但它們在法律性質和行為方式上卻是截然不同的,主要區別有:從法律角度看,偷稅、漏稅、逃稅顯然是違法的,從表面上看,可能會暫時的給納稅人帶來稅收利益,最終畢竟是對稅法的蔑視與挑戰,因而一旦被發現,必然要受到嚴厲的打擊和懲罰。“合理避稅”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再仔細想想,合理的不一定就是合法的,避稅是納稅人在沒有直接違犯稅法的前提下,利用稅法的漏洞與缺陷,通過人為安排交易行為,來達到規避或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這樣的行為減少了國家財政收入,歪曲了經濟運動的規律,違背了“稅負公平”的原則。“合理避稅”只是在形式上看似不違法,本質上還是與立法意圖、立法精神是相悖離的。這種行為本身是稅法必然要加以規范和約束的,一旦這些缺陷得到彌補,“合理避稅”的行為也就順理成章的進入了稅收法律法規的籠子。
(二)稅收籌劃陷阱的規避
隨著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的變更,對出現的稅收漏洞進行堵塞,或者對稅收法律法規不完善的補充,對于納稅人來說,稅收籌劃行為的性質也必熱產生重大影響。要清醒的認識到任何稅收籌劃方案都是在特定時間、特定的法律環境下,以適應納稅人經營、投資、籌資、理財等活動為背景制定的,如果一種納稅籌劃方案廣泛的被納稅人接受并運用時,國家的稅收利益受到侵害,嚴重的影響了財政收入,國家一定會高度重視,對產生漏洞的相關稅收法律法規進行修補完善。從這里看,今天的稅收籌劃不違法,并不等于今后也不違法,今天最有利的稅收籌劃方案,隨后可能就是最拙劣稅收籌劃方案。納稅和征稅本身就是一對“孿生兄弟”,是矛盾的兩個方面,稅收籌劃所涉及的內容和范疇必需要隨著稅收法律法規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說在進行稅收籌劃時不但要考慮過去如何做,還要考慮現在如何做,不但要考慮稅收籌劃的發展,還要考慮合理規避稅收籌劃的陷阱。因此作為納稅人必須認真對待,及時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法律角度思考,從立法意圖出發,不斷更新知識,發揮籌劃的積極能動性,保證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實現稅收籌劃的目的,使納稅人的稅收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秦躍虎.關于企業納稅籌劃問題的探討[J].中國市場雜志,2013(45):141-142
[2]夏仕平.小心稅收籌劃陷阱[J].價值中國.2008.11.14.
作者簡介:郭毅云(1968-),男,漢族,山西襄垣縣人,會計師,從事會計工作28年,主要從事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