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菲
摘 要:新時期,初中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放在了主體位置,教學目標不僅在知識上做了要求,還對學生的能力和情感要達到的目標做出了明確規定。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觀念,用心走進數學的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那么,學習興趣與課堂質量的關系是什么?在教學中可以應用什么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一一闡述。
關鍵詞:數學世界;興趣;數學課堂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與活動單調,教學效果不顯著。好的課堂是生動有趣的,是讓學生在毫無壓力的狀態下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學內容并不豐富,更沒有足夠多的互動教學,課堂氣氛壓抑。有的教師也沒有利用備課時間去認真思考該如何去活化教學形式,讓課堂上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提高自主性。這些都是初中數學課成效不大的影響因素。
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成效的策略
1.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輕松愉快的氛圍能讓學生自由放松,這樣的環境下教學才更有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創造這樣的環境,上課時采用輕松的教學方法,不讓學生有負擔,讓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能只用對錯來評價,不能一味地批評,要有引導性地幫助學生,讓他們樂于接受,從而在問題中真正地學到知識。
2.運用不同形式有效提問
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可以保證提問的有效性。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簡潔明了,能讓學生明白。當一個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同時也要保證身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知道問什么,能判斷回答是否正確,并能及時對問題進行補充。一節課時間有限,為了能使更多的學生互動起來,教師應充分利用肢體語言,使眼神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督促學生保持緊迫感,讓他們隨時處于回答問題的狀態。
3.結合生活實際,引發學生思考的興趣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我們見過各種不同的物品,但是生活中見到的都是直觀的物品,數學就是把這些直觀的物品進行分析,得到抽象的規律與概念。因此,上數學課時,教師要通過生活中的事物把學生引入課堂。
例如,學習“軸對稱”這一章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導入,雖然學生不明白什么是軸對稱,但是軸對稱的物品他們卻見過很多,而且在頭腦中有大概印象,比如,盤子、碗、書本、電視等常見物品,教師通過把這些物品引入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對自己周圍的事物有了全新的了解,從而增強了求知欲。這時,學生就會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通過這樣的思考,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明確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4.參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學習的重要環節就是參與。只有積極參與了,學生對知識才能理解得更加深刻,與此同時,也在內心獲得了成就感。這成就感將激勵學生進一步地學習、思考,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5.有意設計,合作出知識
合作是指學生之間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使某些問題得到解決。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提供給學生小組合作的機會。通過合作,學生不僅獲得知識,還學會了怎么與人相處,怎樣團隊合作。
例如,學習了圖形的長、寬、高之后,教師提出以下問題:“課桌的長寬高怎么測量?教室的長寬高怎么測量?河道的長寬高怎么測量?”將這些問題分別布置給不同的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解決的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相互配合的能力。
6.獎勵開動腦筋,體會數學樂趣
興趣本身來源于對某個事物的喜愛,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一方面擁有著接近成人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還處于少年時期的好奇心和玩樂心理驅動行為的階段。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有樂趣地學習,另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教學風格幽默化、增加靈活性,對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有幫助。
學習興趣的激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用心走進數學世界,并堅持下去。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例如,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中找到親切感,拉近與課堂的距離,增強學習的興趣;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獲得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和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從學生的需要出發發掘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達到優質數學教育的目標。初中教師仍需積極探索,努力找尋提高學習興趣的有效教法。
參考文獻:
[1]莊延君.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興趣教學法”[J].高考,2016(3).
[2]張建衛.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興趣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3(7).
[3]高衛衛.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興趣教學法”優先出版[J].中國校外教育,2014(7).
[4]蔡佳成.基于興趣出發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考試周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