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偉
摘要:藝術教育是培養少年兒童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有著其他學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少年兒童人文素養培養的現狀令人擔憂,弱化人文素養的教育不僅影響個人的發展,更會影響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作為校外藝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意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將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推廣藝術教育的意義,是陶冶少年兒童的高尚情操,使其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關鍵詞:藝術教育 人文素養 重視 知識
一、概述
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知識主要指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知識是外在的東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認知。只有讓知識進入人的認知體系,滲透到人的健康發展,才能稱之為素養。脫離了對人的關懷,只擁有知識,卻不具有人文素養。如今的少年兒童中有一部分人的心理狀態、審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態度與他們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水平不相匹配,束縛和制約著他們向更高層次發展。在當今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因為課業繁重,過多的考試和作業擠占了孩子們的業余時間,一些孩子把很多時間投入文化課的學習,而忽視了自身人文藝術知識的積累;陶醉于流行歌曲而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經典名曲不屑一顧;沉迷于肥皂劇的無聊劇情,卻對身邊的美術展覽視而不見。浮躁心理造成他們忽視了學習人文學科的課程,但人文素質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發展。在這個層面上講,學校、家長、社會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高考的指揮棒使中小學教育是以分數和考試為中心的,美育長期受到冷落,以至于各項評比都與成績掛鉤,“成績不行說什么都沒用”,往往一些學習成績不佳、出路成問題的少年兒童才報考藝術專業。在學習階段的這種教育狀況,造成了一些孩子人格塑造的缺陷。部分少年兒童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現了一種畸形成長,他們好壞不分、真假不辨、美丑不識,一旦進入大學,這些缺陷就暴露出來,出現了諸多問題。
二、藝術教育與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以科學的人生觀指導個體的人生實踐,是人自覺地自我規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過程。這種修養不是脫離社會的、孤立的、自我封閉式的修身養性,而是在接受智育的同時伴隨美育進行的綜合素質教育。對于當代少年兒童心靈世界的塑造來說,藝術教育的地位顯得尤其重要。調研結果顯示,當代少年兒童在綜合素質修養和人格上存在很多滑坡,這和美育的缺失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閃耀著思想的光輝,向人們昭示人生的意義,它對少年兒童的影響是巨大的。藝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優秀的藝術作品以心靈映射萬物,代山川萬物立言,而不單是具有視覺美感的藝術語言,更是一種寄情抒懷、言志寫意的心靈寄托,其精神層次更重于表達形式,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能引導孩子們對幸福的渴望、對不幸的同情、對和平的追求、對正義的謳歌、對殘暴的憤慨、對邪惡的鞭撻,從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使少年兒童充實和完善自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著名宣傳畫《你加入了紅軍嗎》曾激勵過無數愛國志士血染疆場,為國捐軀;中國抗戰時期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與其他優秀抗戰文藝一道,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在全民族的心中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鼓舞著全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震撼力,使面對它的每一位觀眾的心靈都受到強烈的沖擊,讓無數人熱淚盈眶,激動不已。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一切越來越迫切地要求每個人要適應社會所發生的這一系列改變。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說:“每當一種新科技被引進社會,人類必然要產生一種需要加以平衡的反應,也就是說產生一種高情感,否則新技術就會遭到排斥,技術越高,情感反應也就越強烈。”雖然智商對于追求成功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決定人們走向成功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人文素養。人文素養不但關系少年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緩解學習壓力,對將來走向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不僅對一位少年兒童的人生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許多教育專家、社會學家認為,藝術教育同自然科學教育、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共同構成牽動社會發展的“三駕馬車”。人文素養的培養離不開藝術教育,少年兒童階段是培養和發展人文素養的關鍵階段,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校外藝術教育工作。當今中國飛速發展,我們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績,然而,面對正在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我們不能只重視抽象的科學知識和能力,而忽視感性的藝術知識和能力,這向當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事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國家教育部已明確把美育納入社會主義教育方針,把藝術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審美教育是把古今中外藝術家的審美思想、文化素養、生活積累、藝術表現等,通過各種方式給予少年兒童全方位的熏陶,讓他們走進藝術家的情感世界,從而潛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審美標準。因此,校外藝術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把審美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這樣既可以保證藝術教學很好地服務于素質教育,提高少年兒童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第一,審美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高。欣賞羅中立的《父親》,當這幅油畫的幻燈片出現在銀幕上時,孩子們被巨幅畫像強大的視覺沖擊力深深震撼了,尤其是有些來自于農民家庭的孩子,有的目瞪口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感慨萬千,有的激動不已,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畫中的父親不就是自己在農村辛苦勞作、節衣縮食供給自己學費的父親嗎?這幅畫所起到的作用要遠超過那些空洞的口號與標語,可見繪畫視覺藝術獨特的力量在德育方面也發揮著強大的作用。第二,審美教育是現代少年兒童釋放過重的學習和生活壓力,調整心態、增強學習動力的一種重要途徑。孩子們在求學的過程中,承受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種種壓力,有時甚至還會承受他們這個年齡本不該承受的壓抑和煩惱,他們疲憊的心靈需要緩解,焦慮的心情需要撫慰。積極、健康的藝術作品存在于字里行間、墨海音流等藝術形式中,給人以愉快的精神享受,其對于提高自主意識、控制情緒低潮、保持樂觀心態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第三,審美教育在對少年兒童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上,不但能促進智力發展,而且常常引發新的發現、發明和創造。“我們之所以重視藝術作品,就是因為它們是激發新體驗的不竭之源,同時也因為它們經常能使我們回歸到我們的真我之中。”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僅僅在繪畫上聲名遠播,同時還是杰出的發明家和工程師。達·芬奇的很多科學設計和發明也使自然科學受到了啟發。有時,達·芬奇會憑空幻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概念,而且思考問題的方式也與常人不同,這一切都與他的藝術修養是分不開的。
三、大力發展青少年校外活動的意義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人文素養的培養程度攸關國家的前途和希望。藝術教育是培養少年兒童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狀況也跟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藝術教育不是無關痛癢的點綴,更不能讓它在校外教育中處于敲邊鼓的次要地位,而是應當將它作為校外教育工作中的一門重要課程。為了使校外藝術教育能順利開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使少年兒童對該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認為,除了領導的重視以外,教師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更應該為少年兒童創設一個能夠加強藝術教育的平臺,使少年兒童的人文素養得到全面發展。藝術教育是培養少年兒童的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藝術教育工作。藝術教育質量的提高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教師的努力外,還需要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此時,校外少年兒童校外藝術學習的平臺——校外活動中心(少年宮)的作用就凸顯出來:
(一)充分發揮少年兒童校外活動中心的陣地作用,搭建素質教育實施平臺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推進的進程中,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更加迫切。在學校教育之余,廣大父母還爭相送子女參加各種校外培訓,這使得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
作為彌補學校假期教育空白的校外教育機構,青少年活動中心應該充分發揮其陣地作用,從家長的愿望出發,利用中心校外教育陣地、國家配套設備設施及自置設備設施的優勢,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建設的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假期為少年兒童提供學習、游戲的場所和條件,滿足廣大少年兒童多樣化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培養需求。如開辟周末快樂驛站,舉辦繪畫、舞蹈、樂器、聲樂、乒乓球、3D打印、機器人、棋類、天文氣象館、影視廳等多種活動項目,供少年兒童和家長自由選擇,周末、節假日對所有少年兒童開放,并聘請專業教師指導少年兒童開展活動。
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凡學校有組織地到中心開展活動,以及“元旦”“六一”“國慶”等重大節假日,中心均可開放,真正把青少年活動中心辦成公益性場所。同時,免費為家長提供教育服務,邀請專家舉辦“走進孩子心靈”專家報告會;免費舉辦各項健康有益的競賽活動,使少年兒童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興趣、陶冶情操、鍛煉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營造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在各種主題競賽活動中,應涉及書法、美術、音樂、體育、計算機、英語等多個主題,為廣大少年兒童施展才華、張揚個性提供廣闊舞臺。
豐富多彩的活動能為少年兒童發展特長提供廣闊的空間,既充實了少年兒童的校外生活,又擴大了青少年活動中心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
(二)充分發揮中心的輻射作用,推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
為了讓更多的少年兒童有機會接受中心提供的服務,針對點多面廣、孩子眾多的實際,校外活動中心在運作上要采取多種形式,充分發揮活動中心的輻射作用。即:獨立舉辦+聯合舉辦、中心+城區點校,活動+特長培訓。活動中心要充分利用各區各點校的教育資源,等多個藝培訓班,供孩子和家長選擇。
少年兒童校外活動中心各項培訓和活動的開展,均應遵從少年兒童自愿參加的原則。特別是有償培訓項目,在收費上要慎之又慎,收取的費用只能用于維護中心的正常運轉。中心只有不斷加強管理、提高質量,才能擴大規模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中心應以更為靈活的方式開展工作,爭取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為少年兒童校外活動場所建設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和輿論環境。
只有堅持少年兒童校外活動中心的公益性質,充分發揮其陣地作用和輻射作用,積極開展各類形式新穎、參與積極性高的文化活動,以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構建和諧文化,才能將青少年活動中心教育培訓與文化休閑并重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為少年兒童特長的發展、素質的提高起到應有的作用。
(三)大力弘揚和發展藝術教育:向社會廣泛宣傳藝術教育
由于一些家長對開展藝術教育還不理解,認為少年兒童只要學好語、數、外就可以了,怕妨礙了孩子的正常學習,不讓他們參加藝術培訓。面對這種情況,要耐心向家長們宣傳藝術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認識,特別對畢業的孩子中,在繪畫、書法、體育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而且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全國的重點院校的,要進行大力宣傳。實踐證明,搞藝術教育不但不會影響少年兒童的正常學習生活,而且還可以發展思維、開發智力、提高素質。凡是在比賽中獲獎的孩子,定要大力宣揚及表彰鼓勵,激發大家的進取精神。
總之,弘揚青少年藝術教育的意義,遠遠超出藝術的范圍,這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和美育正是藝術教育的靈魂。普及當代少年兒童的藝術教育之路任重道遠,希望我國的全體國民都真正地關心我們的下一代,讓孩子們都能樂意接受藝術教育,在藝術教育中培養和提高少年兒童的人文素養,讓藝術之花常開不敗。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魏永利,殷金山.美術技法理論:透視·解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藝術教育的展望.
[5]藝術教育專業課程群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