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摘要:語文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這對學生的個性培養意義非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成為當今的熱點話題?;谡Z文教學的活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三個方面,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個性化培養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個性化 培養方式
個性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所有心理特征,個性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十分難以分析。個性受先天遺傳因素影響很大,但同時,后天的教育和培養以及生活環境也是改變人性格的重要因素。所以,學校的教育在學生的個性化培養上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學教育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個性養成的重要階段,是培養學生個性的重要時期。
一、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個性培養的意義
個性就是人在思維與活動中,不同于他人的特質。人的個性是可塑的,一般情況下人的個性受兩個因素影響,即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指的就是遺傳因素,如基因、父母的生物遺傳素質等;而后天因素指的是社會因素,如成長環境和接受的教育程度等。后天因素對人的個性起決定性作用,人可以通過改變后天因素來塑造和培養自己的個性。在影響人個性的后天因素中,教育是培養人個性的重要途徑。小學正是個性形成的重要階段,小學語文課又是小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的個性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育在學生個性化培養中的缺陷
(一)教學模式的僵化
當下,小學語文教育通常采用灌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接受教師的傳教內容。灌輸式傳授課程可以確保教學內容按照大綱要求進行,但卻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更無法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來解答。灌輸式的教學具有較強的標準化和程序化,是對學生個性的一種抹殺。在課堂上,學生很少有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更談不上對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進行思考和反思。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個性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養成。
(二)教學評價單一化
現如今,小學語文教學成果的評價通常用考試成績來衡量,由此學生的創新思維受到極大的限制,同時也給學生帶了不小的學習壓力和精神壓力。即便素質教育在小學的教學中受到廣泛的關注,但考試成績依然是衡量學生成績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這樣的應試教育往往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不能重視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成績的驅動下,不能把課堂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交流、理解、邏輯和思維能力,也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個性。學生在經過六年的語文教育經歷后,只是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考試能力,但并沒有增強語文綜合素養,不利于學生語文知識掌握的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三)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往往都缺乏互動與溝通。大多數語文教師只是單一的為學生傳授語文教學知識點,學生們也是被動接受老師的講解。這種情形下,學生們很難得到教師的個性化幫助和培養,教師們也很難得到學生們真實的教學反饋。在傳統模式的語文課堂下,師生之間缺乏交流與互動,很難實現學生和老師間的教學相長。當學生們在長時間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情況下,其思維就會形成一種慣性。學生們對于知識點也不再進行思考,只會單純的死記硬背。學生不能反饋自己的學習情況,也不能針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學生也不能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育實現學生個性培養的有效途徑
(一)增強學生的互動性
實踐活動是以掌握活動工具的重要途徑,因此,如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只是單純的灌輸式,那么語文課堂將會毫無活力,學生的思維很容易被固定。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培養學生利用手、腦、口進行學習,利用模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逐漸培養學生的個性。
(二)豐富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豐富小學語文課堂的授課形式,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多利用PPT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并充分地利用網絡技術,讓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和多樣化,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除了對課文進行講解外,還可以鼓勵學生上臺演講,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可以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此外,組織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分組討論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習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個性。
(三)完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考試成績不應該作為評價學生綜合成績的唯一標準,也不能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片面的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是不能單單動過考試來展現和體現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要從側重于考試分數的提高,向提升學生語文和綜合能力轉變。在語文考試試卷中,也可以減少正確答案的題目,增加開放性的試題,引導學生從對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除了改革試卷題目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不足之處,也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勇于提出質疑,培養學生的個性。
(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深入挖掘學生的創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個性化心理。比如,在講授《跳水》時,對船長的獨立思維進行贊揚,鼓勵學生向船長學習;利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贊揚《司馬光》的逆向思維,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課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為學生個性化的培養提供形象化的模型,引導學生,從課文著手培養學生的個性化。
(五)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培養學生的個性,就要著手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創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從而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自主性。想要為學生創設輕松的課堂環境,首先考慮為學生提供民主教學,為學生提供師生平等的氛圍,讓學生的人格得到老師的認可和尊重,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個性、自主性的展現和發揮,而并非當學生的個性違反了教師的評價標準時做出調整而泯滅了學生的個性。同時,教師應該正確的認識到,引導學生走向成功是教師的職責。此外,教師的教學課堂應該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情感交融和交流,而不是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激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生的習慣和興趣,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熱情。
三、結語
人的個性決定了一個人的優勢,也是人不可或缺的特性。人的個性可以先天受父母的影響,也可以受后天教育的影響。小學作為個性的養成時期,小學語文教育不僅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個性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培養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技術,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利用教材逐漸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思維方式。只有改變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才能進行改革,從而提高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水平,培養學生的個性,為社會培養具有個性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傳俠.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個性培養分析.新課程,2016,(3).
[2]吳樂樂.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方法研究.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