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麗
摘要:小學生天生注意力持久性不強,并容易受到不斷變化的環境的影響。課堂教學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和主要形式,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則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而,激活課堂,使學生參與到現實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才能真正地理解各科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在教學中一定要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因此,課堂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得到鍛煉,讓學生顯示自己的能力,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從而促進學生知識增長的需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 開放性 自主性
新課程理念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由一味傳授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知識,讓課堂成為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動互學的活動場面,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學習。那么,教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我認為若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能真正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所學對象發生了興趣,就有了行為內動力,學習便成了一種自覺的活動。在課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從情景入手進行激發;即是為學習創設一定的情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比如,生動的畫面,美妙的音樂,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都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產生興奮和愉快感。并充分調動和鼓勵孩子,讓孩子在鼓勵中產生一種對學習的愿望和一種堅持的精神。學生們有了學習興趣,學生自己就會主動地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
教學規律表明“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教學只有在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中展開,學生學習才會開放心靈、大膽想象、積極思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將課堂還給學生,把尊嚴還給學生,把童趣還給學生,把自主還給學生。在教學時,我打破傳統的“秧田式”的座位方式,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變換形式,以促進平等交流;在問題探討交流時,讓學生到講臺上以“小老師”的身份出現;當學生有疑問時,留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交流討論;允許學生充分表現,包容探索中的錯誤,使學生自由思考、大膽嘗試。例如,在教學《認識立體圖形》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課堂的開始,并沒有急于講授,而是通過讓學生摸一摸、說一說、滾一滾等方式,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征,再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學生在觀察、交流之中就發現了各種圖形的特征,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教學中,我讓學生敢想、敢做、敢玩,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感到教師和藹可親,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始終會以一種愉悅的心情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自主建構
傳統的教學方法,由教師提出簡單淺顯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入預先設置的思考圈內。這樣,學生即使再主動也只能是在教者預設思路的大框架內的不同表達而已,其實這嚴重阻礙了學生主體意識的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自主自由表達。因此,我在課堂中根據新知識的特點,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并提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用多種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再猜想——再驗證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的不同想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使學生的思維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
同時要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有吸引力。在課堂上,我們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個色彩繽紛、圖文并茂、動靜相融、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發現,探索學習的能力。如我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利用多媒體課件依次閃動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鮮艷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對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多樣的刺激,使學生正確認識了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并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長方體圖形。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動手操作的課件,讓學生自己通過探究,初步發現長方體的特征。當學生點擊長方體的面時,長方體的六個面就會出現三種不同的顏色,然后每種顏色的面就會慢慢重合。當學生點擊棱時,課件同樣會出現三種不同顏色的棱,然后每種顏色的4條棱慢慢重合,非常生動地說明長方體棱的特點。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演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使學生較容易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從而獲得正確、清晰的幾何概念,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四、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上要巧妙、開放
練習是反饋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所以,對于這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在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練習設計,如何巧妙設計練習,有效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真正體現“人人參與有價值的練習,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練習,不同的人在練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練習設計中,目的性和針對性往往是相結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針對性,所有的練習設計都應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層施教的原則,應該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首先,應抓住教學中的重難點設計專項練習;其次,還應針對學生學習中的薄弱之處設計專項練習。根據作業中普遍存在的薄弱進行專項習題的設計,使得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識點.在課堂中理解練習,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補充講解或強調,設計練習的多變,步步為營,由淺入深,解決方法也多樣,給學生創造的、發散的空間,讓每個孩子都能不同程度地感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另外,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上,我能及時給與適當評價,通過積極的教學評價對學習中有等靠思想、缺乏參與意識的學生,通過評價激發其自我意識,培養其自覺能力,進而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習慣。
總之,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知識,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是強烈的,學生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方法。所以,只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為核心,就能使學生逐步形成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為今后的學習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