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梅
摘要:隨著社會環境問題的日益復雜,問題學生越來越多,所以針對問題學生,應積極地進行轉化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積極陽光的心態,加強學生的心本管理,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應是職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關鍵詞:職校 問題學生 職業教學管理
問題學生不僅對學生本身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同時還會感染其他學生,嚴重擾亂學生以及教師的正常工作和學習,而且家長也束手無策。所以,應加強對問題學生的心理教育,使問題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并且應積極構建問題學生與其他學生、家長以及老師的和諧關系,營造良好的職業教育生態環境,以此促進問題學生的身心健康地全面發展。
一、職業問題學生的心理分析與教育反思
問題學生是指其行為、心理以及學習與其他同齡學生相比有所偏離、對于解決問題學生,需要全面了解問題的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狀態,并研究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
1.職校問題學生的心理分析
職校問題學生主要可以分為四類,即學習類問題學生、生活交往類學生、行為類問題學生以及心理類問題學生。學習類問題學生具體表現在無故曠課、上課睡覺、不完成作業、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等;生活交往類學生奇裝異服、盲目追星、過度玩樂等;行為類問題學生主要表現在貪小便宜、隨意說謊、離家出走、搞惡作劇以及迷戀網絡等;心理類問題學生主要表現在自傷自殘、自我封閉、耐挫性差、多動癥、早戀單戀,等等。問題學生的出現,大多是混合、交織的。
在職業學校里的每一個學生身上,可能都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不能代表他們都是問題學生。一般情況下,問題學生表現在心力心智不全、行為習慣不良以及學習狀態不佳等,但是即使出現上述表現,也不能就認定為“問題學生”。對于“學生問題”,它是一種普遍問題,是學生成長過程中較為常見的問題。而“問題學生”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當學生發生問題時,沒有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所以想要解決問題學生,應將學生以及其行為分離開來,而是客觀的看待問題,以此采取有效的對策,解決問題,避免否定學生個體。所以應把“問題學生”替換成“學生問題”更加地合適。
認識問題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困惑以及煩惱。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不盡相同,其心理狀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無用感。一些學生非常的自卑,認為自己非常的“笨”“拙”和“差”,不相信自己,甚至厭惡自己,對自己的努力方向非常的迷茫,認為努力也沒什么用。第二是無聊感。學生缺乏責任感,對學習不重視,并且經常違反幾率,出現不良行為。
2.職業問題學生的教育反思
問題學生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且非常的復雜,所以想要解決問題學生,就應從“根源”出發,找到病原,這樣才能夠“對癥下藥”。問題學生產生的原因有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其中客觀因素主要有家庭、社會以及學校,主觀因素主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與此同時,社會一些不良現象,如欺騙欺詐活動、以權謀私等,給職校生的成長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問題學生”不僅是職校教育管理問題,更是一種社會問題。
而問題學生的產生,也說明我國職業教育評價標準出現問題,目前職校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以學生成績為主,而對于一些學生差的學生,職業教師則會忽視,這樣對于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會產生自卑感,會對教師產生敵對心理,進而使其演變成“問題學生”。所以,對于職業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地進行反思,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應平等的看待每個學生,看到每個學生的獨特性,教師應與學生積極的交朋友,促使學生能夠快樂的成長。
二、積極的職業教育管理
1.把握積極心理學的優勢視角
積極心理學是指不在關注人類的心理疾病和弱點,而是要加強對人類優秀品質的關注,積極心理學主要有三個層面的含義:第一,它更加關注人類的主觀體驗,注重人類的幸福感、快樂感以及滿足感;第二,它能夠提供工作能力、愛的能力以及人際關系等等積極的個性心理特征;第三,它主要培養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寬容感等積極的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主要是避免出現歧視性以及否定性的心理標簽,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眼光看待所有問題,避免為學生貼標簽。
想要認清學生問題行為,就要積極堅持曲折性和差異相統一的發展觀。積極的學生觀認為,每個職校學生都在不斷的發展,而趨勢是前進的,心理進程是曲折的。所以職業教育工作者應了解問題學生的轉化不可能立即取得成效,需要職業教育管理者有足夠的愛心以及耐心。另外先天遺傳、后天教育以及環境文化差異,會使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對于這一差異,教師應尊重和理解,不能用相同的標準來約束學生。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優勢,職業教育管理者應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特優勢。同時對于每個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應學會積極的面對,這樣就能夠使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進而促進學生的快樂的成長。積極心理學就是要經常的鼓勵學生,應讓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優點,能夠了解自己、挖掘自身的優勢,這種積極的暗示,對學生的心理和心智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除此以外,父母也應培養自己學生的積極樂觀的態度,秉承積極的人性關,轉變強制性的負向教育。
2.堅定現代職業教育的價值取向
現代教育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藝術過程。職業教育應堅持人本化、實用化以及人性化的價值取向,應改變功利化以及物欲化的價值追求。所以,現代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堅持現代職業教育的價值取向,應充分考慮學生應該接受怎樣的教育?同時在現代職業教育過程中,應將關注生命、尊重生命作為第一要義,同時還要充分認識到職業教育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更是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喚醒學生的生命感以及價值感,所以職業教育管理者應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實現真正的職業教育民主。
在現代職業教育過程中,將人作為主要目標和理念。構建完善現代職業教育,應樹立科學的心理發展觀以及以人為本的理念。每個人既有優勢,也有缺點,而且每個人也會犯錯誤,科學的心里發展觀要求學生要追求其心理機能的均衡發展。全新的科學發展觀要求每一個職校生要發展、要提高,要滿足要求。但是,對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心理提高以及心理規格,不需要同步發展。
在現代職業教育過程中,將人作邏輯起點和歸屬。同時將提升人的地位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走向。職校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注重對學習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人的心理成長,對于問題的學生反復無常,教師應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應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應相信通過努力,一定會轉化問題學生,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學生成為以富有正義感的、責任感以及使命感的現代人。
三、總結
隨著我國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現代教育還存在許多的弊端,再加上社會環境的復雜性、家庭因素,促使問題學生形成,這些問題學生在職業學校教育中是一個特殊群體,對問題學生的正確引導、積極轉化,對職校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作為職業教育管理者,應正確的看待問題學生,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使學生能夠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使學生成為一個有責任感、使命感的現代人。
參考文獻:
[1]崔景貴.職校問題學生心理與積極職業教育管理[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3):53-59+68.[2]賀文瑾,崔景貴.“90后”職校生心理發展的問題分析與教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09,(30):20-23.
[3]崔景貴,楊治菁.職校生心理資本與職校積極教育開發策略[J].職教通訊,2015,(34):9-12+20.[4]崔景貴.解讀職校生“習得性無助”現象:心理癥結與教育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2):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