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學慧
摘要:現代技術的發展,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打造了極豐富的教學條件。教師可以利用各種資源打造適宜的教學情境。教師應在信息時代發展的當下,適宜地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課堂教學帶來豐富多彩的變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職學校 機電課程 教學情境
人們對于中職課堂教育的認識,是為了中職學生其以后的工作道路鋪磚添瓦。作為中職學校,應以學生的就業為目標創設課程,以培養多方面發展的社會型人才,這已經成為了一個既定的目標,市場對于這部分學生的需求越來越高使得教學的質量也需要一定的提升。以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顧學生知識方面的傳授,卻不注意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發展,導致培養出很多理論知識強硬,但是技能實踐知識卻欠缺的學生,這種情況不得不使人反省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諸如,教學各課程之間的不統一性、教學的自主性缺失、技能缺失、教育觀念不夠與時俱進、這些因素都嚴重制約著教學的正常進行,同時也很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
一、信息技術課程和機電課程間的整合
1.教師在信息技術課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展示,教學在這時可以更加地明朗清楚,對于信息技術相關的教育體系中,有一些用圖像展示的知識點內容,學生通過這些展示的相關知識,因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較弱,導致教師在教學時應使用抽象技術進行知識點的融合,將這種展示用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更容易理解其內容。例如,在學習某個知識點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網絡設計PPT,進行設計,動態演示其運作原理場景,使得學生更為清楚明白地了解到其形成模式和其特性問題。在對于課件的設置中,教師可以將一些情景設置為學生喜歡的圖像和內容。在教學時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性被充分地調動,教師用生動有趣的內容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很感興趣。在教學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相當重要。
2.使用軟件進行學生的能力培養,對于一些專業課的內容都需要實踐進行準確性的量度。項目的成功只有取得實質效果才能被定義。學生學習范圍的局限性導致學生在實驗時無法用更多的資源進行實踐,也因為學業的占用時間長,導致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參與實驗。關于一些具體實驗設備上也很緊缺,導致其開展實踐的局限性較大。這些問題都導致了我們無法更多地對知識有確切的理解,但若是我們使用相關的軟件進行整合模擬,就可以對無法施行的結果做一個預測。
3.我們在使用一個電路軟件進行分析預演的時候,因為其手動計算的局限性和困難性,導致我們無法獲得準確的結果。所以,這時分析軟件的運用就變得格外有意義。我們使用其對電路進行預演分析,可以多渠道運用于模擬和數字電路的試驗中,在增強學生的理解程度的同時,也可以使得學生避免走入思維的誤區,對一些基本的知識點能夠更為簡單、更為直接地進行理解。
4.對于學生實踐,我們在使用另一個軟件進行預演。作為該專業基本的理論知識和核心器件的單片機其實踐時的復雜性,其本身對于費用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基礎操作技術不夠深,在進行人工作業的時候其差錯性可能會較大,這直接導致了預演試驗的實際效用可能大不如預期,這還會影響人們正常的驗證過程。經濟損失是由每次使用實物進行設計失敗而導致的。
5.在這種情況下,軟件對于仿真預演則有很大的幫助。一些軟件擁有較為豐富的種類系統,還提供了相關電子設備以供使用,使得實際的使用更為便利。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在教學中運用該種方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效率和學生的專業素養,更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建立了基石。
6.我們對多媒體的使用,可以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加強烈,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為所有學生講述知識,不能將知識面覆蓋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教學如果為每位學生,都做到實驗演示則會導致實踐課的效率很低。所以,對于這種不便我們借助網絡就可以輕松解決。教師在教課之前先對學習內容用課件的方式制作好,將其中的系統信息和元件任務統統用信息傳輸的方式交給每位學生,學生不用借助教師的演示便可以用網絡資料進行自主實驗制作。這樣,既可以達成學習的效率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7.網絡同樣可以拯救理論教學里的弊端。教師利用網絡的優勢建設資源管理庫用于補充課本以外的知識點,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目標的設定,使得學生可以使用該資源庫自行查找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對于自己不知道的和有疑惑的內容在這里找到答案。學校的課程設置使得在教學時教師只片面地講述了方式問題,卻沒有對內容過程加以敘述。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會產生疑惑,這種疑惑會使得學生自主對知識點進行查詢,用自己的方式弄懂教師未教授的部分,這在完善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疑惑解答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借助互聯網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傳統教學的模式下,為全班進行講解,但是因為教師其精力有限,導致其在教學時不能為每個學生都做到盡數講解,那學生的學習也會各有偏差。如在進行實踐課的時候,教師只能盡自己所能地做展示活動,那還有一些部分無法做到展示,網絡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這一點,教師在上實踐課之前就通過我們上文中說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可以自我學習到很多教師無法教授的知識,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己了解到自己想要知道的內容。在這一過程里,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被充分地調動。
在一些課堂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利用網絡的便利,對教學的知識和相關內容進行整合,為一些書本上未提及的知識點進行補充,教師在教學中建立適宜的學習內容和目標使得學生能夠在相關網站資源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這種非常便利的學習方式可以使得學生有了疑惑就可以立刻獲得解答,不用再一味地依靠教師的知識傳授。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也能得到提升:在學習中有疑惑點,便帶著好奇心進行相關查詢和了解。這既能增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獲得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總結
通過總結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得知信息技術在機電課程里實施的基本模式,教師通過對案例的深刻體會,了解到其用處點。教師只有在日常中貫徹信息技術和課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并根據我國的相關教育方針積極改革教育的模式,教師應認識到學生相關素質培養的重要性,注意互聯網資源和課程之間的整合,使學生在這種作用下獲得更好的發展,教師還應注意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為教學宗旨,在教學中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得其對學習保持一顆熱心,在相關實驗中鼓勵學生勇于實踐和交流共享自己的想法,多與學生分享信息技術知識,以讓教師的教學更加有效率性。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總目錄[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3):120-168.
[2]《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年總目次[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33):115-152.
[3]《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年總目錄(二)[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1):137-152.
[4]《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年總目錄[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1):120-142.
[5]《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年總目錄[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1):149-176.
[6]顧建國.交通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交通高教研究,2000,(S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