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人良好的習慣、健全性格的形成和小學教育不無關系,作為人生啟蒙的初期階段,對學生文化知識的熏陶固然重要,培養學生加強體育鍛煉的觀念也不容忽視。本文就小學體育教學中“學”與“玩”的結合從緣由和實施途徑、實踐效果三個角度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體育教學 實踐效果 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218-02
體育作為小學教學的構成內容之一,和其他文化基礎課有固定的教學內容,但因為體育課的授課過程擁有更廣泛的活動空間,因此也該采取不同于文化課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把“學”和“玩”糅合起來改變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不濃的現狀。
一、將“學”與“玩”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原因
俗話說得好“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雖然這是句老生常談的話,但學生當中因為缺乏鍛煉造成瘦小、免疫力差的情況依舊比比皆是。小學時代是一個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好的習慣一旦在小學時代就已經形成必定會受用一生。小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缺乏主動性,這和家長、老師不當的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許多家長因為擔憂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擅自為孩子報名參加鞏固文化知識或培養智力的補習班、剝奪了孩子的周末。這樣的情況同樣延伸至小學校園,看看教室里張貼的課程表,一周的課程里體育課只占一兩節課的時間,文化素質的培養無不壓榨著孩子體育鍛煉的時間,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對于體育的認知。
在一周較少的體育課中學生通常也是敷衍了事的對待老師安排的各個體育運動項目,體育課無疑是學生難得進行體育鍛煉的機會。尤其在重視文化基礎教育的體制下,對體育課時間的利用便顯得更為重要,可傳統的體育課無法勾起孩子的熱情,這必定對學生日后體育思維的形成產生阻礙。針對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可以嘗試用“學”和“玩”結合的方式刺激小學生的學習興奮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般5到13歲的兒童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強烈的探求欲,體育教師通過“玩”的形式創新出傳統體育課中沒有的體育運動形式,例如跨障礙跑、分小組競賽體操等等。小學時期又是孩子發育的重要階段,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孩子需要鍛煉但又不適宜于激烈運動,縱觀現在許多小學,體育教師上課實行“一刀切”“滿堂灌”,安排學生整節課進行枯燥的體育訓練。這樣非但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倒還使學生們厭煩體育,因此更需要結合上“玩”的教學法,豐富教學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對體能的鍛煉做到適可而止。
二、“學”與“玩”結合的實施途徑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提出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從學生出發,養成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以及獨力自主的意志。體育教學亦是如此,應該以學生為主導,而教師只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這就需要學生具備體育學習上的“主動性”,在學中融合進“玩”無疑是學生“主動性”形成的有效方法。
(一)在課堂上合適的穿插游戲
游戲多種多樣,這就需要體育教師甄別怎樣的游戲可以讓學生在達到鍛煉目的的同時還能完成教學內容。比方鍛煉學生的賽跑能力,就可以組織學生圍成一個大圈,然后設定一定的游戲規則,后面的學生要抓到在前面奔跑的學生,前面的學生又因為怕被后面的學生抓到遭到淘汰而奮力奔跑。而“背人跳”、“登高玩”之類的小游戲可以鍛煉學生在跳躍方面的能力。
(二)注意對休息時間的利用
學校的任何課程都不能實行“滿堂灌”,對天性愛玩的小學生更是如此。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體育運動后,教師可以安排出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休息,或者在進行體操訓練中以“休息”做為獎勵措施,哪個小組做的好就安排哪個小組先休息,以此激勵學生認真鍛煉。當然也可以讓學生們三兩成群的自行組隊自由練習運動項目,這樣就沒有了老師教學的壓迫感,學生在輕松的氛圍內,便輕松能進行體育鍛煉。
三、“學”與“玩”結合的教學效果
通過“學”與“玩”結合的教學方式,從學生角度而言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和心理特點。從教學內容而言,無疑豐富了原本呆掉的教學內容、延伸了體育教學的形式。這種教學方式下所帶來的作用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1.由于“學”“玩”結合的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學生有更多的空間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宜于自己的體育項目,另一方面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周圍同學展開交流,健康的個性得以發展。2.“學”“玩”結合的教學方式因其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充分發掘出了學生學習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因此極大程度的減少了學生在體育課上濫竽充數的幾率,強化了體能鍛煉。3.相對自由、愉悅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靈敏度、協調性、耐力等能力上達到了平衡,這也為學生智力的發揮創設下了廣闊的空間。
四、結束語
當代體育作為考核學生綜合能力的指標之一,教師務必從學生小學時期就開始培養學生的體育思維,“學”“玩”結合的教學方式摒棄了傳統體育教學中的呆板、無趣,能很大程度上激活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謝蓉,劉煒,趙珊珊.試論圖書館閱讀推廣理論的構建[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05):87-98.
作者簡介:
金澤委(1968.8-),男,傣族,中專,小學一級教師,小學體育教學,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