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證券投資分析實訓”課程在學生知識和能力體系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目前該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以校企合作作為切入點給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場景化教學 實踐教學 校企合作
“證券投資分析實訓”課程是高校金融或投資專業開設的一門實踐類課程,該課程主要是通過實訓培養學生證券投資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各個實訓項目的參與和學習,使學生能夠熟練應用證券分析軟件,掌握證券投資的技巧,具備證券投資和從事證券業相關工作崗位的能力。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規范和發展,社會對既有一定的理論功底又具備較高實踐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使得“證券投資分析實訓”課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根據用人單位反饋的意見來看,大部分學生在實習或工作后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眼高手低等問題,不能快速勝任證券經紀人、分析師或操盤手的工作要求,很多公司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再教育,進而導致很多用人單位不愿招收應屆畢業生的局面。如何根據實際提高“證券投資分析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其更加“接地氣”,從而滿足用人單位對證券人才的要求,成了擺在證券課程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課題。
一、“證券投資分析實訓”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時間太短
“證券投資分析實訓”課程每周只有兩小節課時,作為培養未來證券人才的投資分析能力的實訓教學環節,這點時間實在是太少了。從金融專業歷屆畢業生的情況來看,大約三成的學生是到證券行業就業的,主要崗位為證券經紀人、證券分析師和證券操盤手。三種崗位對學生證券投資分析能力要求的側重點不同,需要分類學習和實訓,這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過少的課時無法滿足實訓的要求,就需要在后續的相關課程中補充,但這又會導致連續性不足的問題。
(二)課程模擬真實性不高
“證券投資分析實訓”課程安排了模擬炒股的環節,這對于學生熟悉證券投資的基本知識,鍛煉學生的基本投資技術能力是很有幫助的。但證券投資畢竟是一門實戰之學,由于學生在模擬投資中使用的是虛擬貨幣,投資成功或失敗對其心理的觸動不大,激勵作用有限,這就難以磨煉他們的投資心態,而這對于以后的證券投資工作又是即為重要的。
(三)教學內容與證券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之間的矛盾
目前“證券投資分析實訓”教材和課程內容仍然受到傳統考證教材體系的影響,主要包括“軟件使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等模塊的內容,雖然可以讓學生受到最基本的證券投資分析的訓練,但與證券行業的工作內容相差甚遠,這就導致了學生工作后感覺證券投資知識也懂了很多,但就是無法緊扣工作職責。
(四)教學場景與真實工作場景之間的差距
該課程傳統的教學的教學流程一般是教師講授內容,然后布置實訓任務和作業由學生完成,最后教師點評。這種教學流程的最大問題是沒有反映證券行業的真實工作場景,如何彌補教學場景和真實工作場景之間的鴻溝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課題。
(五)師資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是教學質量提高和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目前高校里很多講授證券實訓課程的老師并沒有在證券行業工作或實習過,有的老師甚至自己都沒有過證券投資的經歷,更談不上什么豐富的實踐經驗,那么實訓課程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證券投資分析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
在建設應用型專業的背景下,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合作和聯系越來越深入。一方面,企業可以把高校的學生資源作為未來的優秀人力資源庫和潛在客戶群體。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把企業作為課程實訓基地和學生實習就業基地。實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合作企業在實踐經驗和實踐場地方面的優勢,是提高“證券投資分析實訓”教學效果,解決“證券投資分析實訓”教學問題的重要方向。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證券投資分析實訓”課程的教學建議
(一)場景化教學
場景化教學指的是根據學生畢業后在證券行業的主要工作職責,在“證券投資分析實訓”的教學中模擬工作場景,使學生在課堂上提前體驗工作狀態。比如,我們根據校企合作企業海通證券公司的建議,在課堂上模擬“證券經紀人”職位的工作場景,每組學生分別扮演營銷經理、證券經紀人、證券分析師和客戶經理的角色。首先是“晨會”的場景,由證券分析師為證券經紀人們解讀最新的的大盤和個股行情,并由營銷經理說明今天的營銷任務和細節。然后是“營銷”場景,由證券經紀人向客戶介紹和推銷本公司的服務。在場景化教學的過程中,同學們反應熱烈,學習熱情高漲,高效地熟悉了各個證券行業職位的工作內容。
(二)與證券公司合作舉辦模擬炒股大賽
在模擬炒股大賽中,由學校合作的證券公司提供比賽軟件平臺、獎品等條件,這樣就給參加比賽的學生選手們以較大的激勵,既能夠提高投資技術,又能夠磨煉心理素質,同時規避了實盤投資的風險。而比賽以合作證券公司冠名,通過比賽又擴大了公司在學生群體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因此是一個雙贏的合作項目。
(三)定期邀請證券公司資深人士來校舉辦講座
證券公司人員工作在市場的第一線,能夠接受到職場和市場的第一手的信息。作為整體合作框架的一部分,定期邀請證券公司資深人士來校就證券市場的最新發展和投資理念等舉辦講座,對于增強學生對證券市場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興趣具有重要作用。
(四)證券公司來校開辦精英培訓班
精英培訓班由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參加的學生拿出一部分閑散資金在合作證券公司開立真實賬戶,在規定的時期內,由證券公司派員一對一輔導投資活動,并設立最大風險額度。另外參加精英培訓班的學生畢業后到合作證券公司實習和就業具有優先權。報名的往往是對證券投資非常感興趣的學生,實盤投資和一對一輔導能大大提高學生對真實投資活動的感知度和學習效率。
(五)組織教師到證券公司頂崗實踐
利用假期時間組織教師到合作證券公司頂崗實踐,擔當證券經紀人、證券分析師、證券操盤手等職位,實地了解和經歷證券行業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對開展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浩,魯德平,楊世芳.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山東化工,2016年第45卷.
[2]高雪.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材料與工藝”課程實踐教學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5年11月(中).
[3]劉友英,朱大勝,馮勇,羅淳.基于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培養模式探析,2015年5月.
作者簡介:師堂明(1983-),男,漢族,河南周口人,任職于廣州工商學院,研究方向:證券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