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康

摘 要:“萬開云”板塊一體化發展,是秦巴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迫切需要,是重慶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和成渝城市群發展的戰略舉措。開州區作為板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自身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注重區域協作,從而實現最大發展。
關鍵詞:開州區 “萬開云”一體化發展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c)-0247-02
2016年1月,重慶市政府審議通過了《“萬開云”板塊一體化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三地未來協同發展畫出了藍圖。開州區作為板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自身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注重區域協作,在自身實現最大發展的同時,推動渝東北片區整體發展。
1 開州區在“萬開云”一體化發展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稱態勢分析法,原是一種根據企業自身的既定內在條件進行分析,找出企業的優勢、劣勢及核心競爭力之所在的企業戰略分析方法。區域經濟學者將此方法運用于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分析區域的優勢和劣勢、機遇和威脅。
1.1 內部優勢和劣勢
開州地處渝川陜鄂節點,全區幅員面積3 963平方公里、總人口169萬,約占全市的1/20。目前探明的礦藏有20多種,尤以煤和天然氣的儲量最為豐富。農業資源豐富,工業產業集群效應初步形成,生態發展環境較好,漢豐湖景區建設初具形象,人文歷史深厚,素有“舉子之鄉”美稱。但總體來說,開州區的內部劣勢依然明顯。如地方財政收入有限,產業結構調整難度大;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城鄉二元結構突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人均GDP增速緩慢;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涵養任重道遠;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消除貧困任務艱巨等。
1.2 外部機遇和挑戰
2016年,撤縣設區讓開州迎來全新機遇和挑戰。設區之后,開州的行政級別相應提高,有利于爭取到更寬松的政策和體制環境,進一步提升區位優勢;有利于爭取更多建設項目落地生根,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速改善城市配套實施。但設區之后,標準和要求也相應提高,生態發展、綠色發展、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歷史使命和責任等也相應加大。
2 推動開州區在“萬開云”板塊中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
開州區作為“萬開云”增長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自身要素稟賦的比較優勢,注重區域協作,使其優勢和劣勢與外部環境的機遇和威脅相適應,從而實現最大發展。根據SWOT的矩陣模型(見圖1),結合開州區的SWOT分析,建議從以下方面來構建發展戰略組合。
2.1 SO戰略:依靠本身的內部優勢抓住外部機會
開州區要充分利用在礦產、農業、勞動力、旅游資源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發掘自身潛力,增強發展實力。一是要抓住農業大區的歷史優勢,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和創造具有產業鏈的特色農業,培育有基礎的特色產業,如柑橘、優質特色蔬菜、中藥材、生態農業旅游產業等,形成競爭優勢,實現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的轉變。二是在現有工業基礎上,注意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轉移,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主動與萬州、云陽對接關聯產業,協同形成特色產業集群。三是提檔升級,融入城市集群。開州區曾是重慶市8個重點移民區縣之一,在過去十多年,搶抓三峽移民搬遷的重大歷史機遇,建起了一座濱湖宜居城市,具有優良的人居環境格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州要緊抓撤縣設區的機遇,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加大城市品牌營銷,發揮好城市的集聚效應,融入“萬開云”城市集群。
2.2 WO戰略:利用外部機會來改造內部弱點
“萬開云”一體化首批13個重點項目于2016年啟動實施,預計到2020年,“萬開云”板塊互聯互通、互融互補協同格局基本形成。這些舉措,將為開州區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特別是新交通格局的形成,將會加大開州區的對外開放力度,有力促進聯動發展。針對目前傳統產業和低稅或無稅行業仍然占有較大的比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減弱的現狀,要加大筑巢引鳳力度,進行適度招商引資,將國內外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創新性的大企業引來本地。盡量避免采用零地租或低地租哄搶份額,應根據目標定位做好功能布局,注重長遠發展,加快專業化市場培育,不符合當地發展和整體布局的項目堅決不進。
2.3 ST戰略:利用內部優勢去避免或減輕外部威脅打擊
市委對開州區的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堅持生態立區、發展強區、改革活區、富民興區;新區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在新起點上實現更大發展,在服務全市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人民群眾也迫切希望獲得更多的實惠,期盼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環境、更健全的社會保障。因此,區委、區政府要主動出擊,科學決策,把發展規劃的視角放得更高、更廣、更遠,不能僅僅只局限于目前的區縣域發展層面,要打破地域局限,把開州區放到“萬開云”板塊、渝東北生態涵養區,甚至全市、全國的空間中來進行謀劃。由于開州區屬于生態涵養發展區,在發展中要突出生態資源優勢,利用“逆城市化”趨勢發展小城鎮和鄉村,由此形成中心城市與中小城鎮、鄉村彼此之間產業呼應、優勢互補、良性循環的空間布局,搭成城市化與“逆城市化”的雙向對流正比關系,從而減輕城市發展帶來的一些負面效應。
2.4 WT戰略:直接克服內部弱點和避免外部威脅
在充分抓住機遇,利用外部有利條件的同時,重要的是注意不斷克服自身弱點。長期以來,縣域經濟一直是粗放型增長,較多依賴資源、環境和土地等要素,產業結構單一,主導產業支撐力不強,資源優勢還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市場優勢,發展后勁不足。面對這些問題,開州區在未來的發展中要把“轉型”作為重要任務,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揚長避短,探索走出一條符合區域特征、產業特色的轉型發展新路子。一是做好生態文章。把握生態發展定位,嚴把環保準入關,構筑生態屏障,涵養生態文明。二是致力產業轉型。要打破傳統的產業界限,以現代服務業為方向,以特色農業為基礎,以新型工業為支柱,以新型城鎮化為載體,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三是立足制度轉型。要從政策支持、體制機制等方面尋求突破,加快科技、產品、品牌創新步伐,從而優化服務環境,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
參考文獻
[1] 周曾,崔春龍.重慶開縣城市規劃研究中的區域SWOT分析[J].山西建筑,2007(6):160.
[2] 馬環宇.協同理論下區域經濟合作策略探討[J].商界論壇,2015(9):158.
[3] 姜濤,姜梅.淺議SWOT法在中國城市規劃戰略分析中的應用[J].現代城市研究,200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