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財經大學)
【摘要】“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基于全球經濟一體化與區域經濟快速發展而提出,是我國加快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贏取經濟發展的必然路徑,同時也是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水平亟待把握的歷史機遇。本文基于“一帶一路”經濟政策的重大意義,深刻分析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的原因,并提出就緊抓“一帶一路”政策來發展西部民族地區經濟水平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 民族地區 經濟發展
一、“一帶一路”經濟政策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出訪中東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與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都希望能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以此共同抵御全球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危害。盡管我國與周邊國家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系,并且均對共同開拓合作市場保持積極態度,但目前仍存在產能過剩、外匯資產過剩等問題,因此,重走古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應運而生。這一發展戰略不僅滿足了各國利益的共同目標,也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與機遇。我國與周邊國家共創“一帶一路”的構想既能主動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又能解決我國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
二、制約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飛速發展,但西部地區經濟與東部相比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我國西部地區的十余個省市區都處在“一帶一路”的路徑中,為了能夠保證在2020年以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西部民族地區應該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戰略,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以加速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提高經濟運行活力,擺脫貧困落后的帽子,減小與東部地區經濟差距,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但西部民族地區由于區位等各因素,至今仍有許多問題難以解決。
(一)經濟發展環境惡劣
西部民族地區多處于我國內陸,自然環境較差,存在地形復雜、水資源分布不均衡、氣候多樣等諸多問題。西部民族地區惡劣的地理條件,導致了基礎設施建設變得尤為困難。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與人力,改善西部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另外,西部地區長久以往存在著保守的思想,對市場經濟的認識不夠,反貧困的意識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
(二)民族問題的復雜性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多聚集在西部地區,因此,處理好少數民族間、少數民族與漢族間的關系成了我國維護地區穩定、社會和諧的關鍵所在。盡管有國家優惠政策的扶持,但少數民族與漢族在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民族地區的交通、信息、教育、社會保障等問題都是制約民族地區經濟水平發展的因素所在。
(三)民族地區產業結構存在問題
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初級產品,基礎運輸能力薄弱嚴重影響了基礎產業如電、煤、機械部門的發展生產。西部民族地區大多停留在依靠自然資源的落后階段,許多企業使用的機器都是從東部地區淘汰下來的落后設備,生產效率極低,產業結構關聯性較弱,經濟帶動力不強,各類產業科技含量低,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四)西部少數民族地區人才匱乏
西部民族地區文盲人數與文盲率均高于全國其他地區,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極為匱乏。由于長期以來生產力落后、工業發展水平緩慢的因素,導致西部民族地區第一產業就業人口的占比居高不下。盡管國家對少數民族在高等教育培養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傾斜,但是受到思想觀念、經濟水平、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西部民族地區在發展高等教育的道路上仍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三、推動西部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的建議及暢想
第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我國先進的修路技術,在復雜的西部地區地形上打通運輸渠道,大力發展民族地區的公路、鐵路、航空建設,保證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能夠互聯互通。在西部民族地區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意義的宣傳,幫助民族地區人民建立反貧困的思想觀念,對于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從“輸血”改造為“造血”。
第二,維護我國邊疆穩定,正確處理少數民族關系。西部民族地區在加強與東部發達地區的交流合作,增強漢族與少數民族間的了解與信任的同時,還應當加強我與周邊國家的正常交流往來,加快國內外雙向開放的步伐。
第三,優化西部民族地區產業結構。“一帶一路”為西部民族地區的特色性、民族性的產品提供了更大的平臺。穩定西部民族地區電、煤、氣等優勢產業,打造可持續性、環保的能源開發企業,扶持地方有優勢的龍頭企業的發展,帶動周邊居民收入水平上漲。西部民族地區大多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深挖旅游市場,提高旅游服務與游覽體驗,打造西部民族地區特色旅游,通過旅游帶動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第四,加強與東部地區及周邊國家的人才交流。高素質人才是與周邊國家更好交流溝通的橋梁,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不僅僅將中國過剩產能向國外轉移、吸引外國資金對中國的投資,還要將周邊國家高素質人才引進到我國西部民族地區。想要解決西部民族地區的貧困,首先要大力發展經濟,經濟的發展又需要高質量人才庫的建設。通過組織經濟發展高峰論壇、組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智庫等多種方式,吸引人才進入到西部民族地區。
四、結語
“一帶一路”對于西部民族地區是機遇又是挑戰,必須緊抓這一歷史機遇,發展本地區經濟水平,縮小與東部發達城市差距,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西部民族地區要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使地區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一帶一路”是促進資源流動、人員往來的重要通道,這一偉大戰略構想的實施有利于改善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合作。西部民族地區應當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發展自身優勢項目,做好產業結構框架,吸引高素質人才,打好發展經濟的基礎,保障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碚,論經濟全球化 3.0 時代———兼論“一帶一路”的互通觀念[J].中國工業經濟,2016,(1):5-20.
[2]胡元禮,張宇.國際產業專業與我國產業升級[J].經濟管理,2004,(11):15-17.
[3]馮梅.全球產業轉移與提升我國產業結構水平[J].管理世界,2009,(5):172-173.
作者簡介:柳怡(1993—),女,湖北恩施人,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主要從事會計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