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杰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要務是抓班風和學風,既要讓學生培養良好的精神品格,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愛學習會學習。網絡時代,信息泛濫,手機電腦對學生的誘惑和影響越來越大,班主任工作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從何入手,能夠在班級管理中發揮有效作用,既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操,又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格,使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少走彎路少費勁?筆者認為,以晨讀經典為抓手,不失為一個有效的選擇。
晨讀經典是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有意識地利用早晨正式上課前的有限時間引導學生集體誦讀中華文化經典的活動。誦讀的經典不僅包括《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笠翁對韻》等常識性的經典讀物,也可以是《論語》《孟子》《老子》等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經典典籍。晨讀時間一般在十到二十分鐘左右,誦讀的方法是教師選定篇章先教讀,然后由學生領讀和齊讀。為什么要晨讀?因為經過了晚上的休息調整,早上是學生一天中精神狀態最好的時候,早晨的記憶力最活躍,早晨的良好開端對學生一天的精神狀態都有很好的影響。
依筆者這幾年的親身實踐經驗證實,晨讀經典,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晨讀經典有利于學生良好精神品格的培養
學生時代是培養學生思想性格、精神品格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老師可以給予學生一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從中小學階段就讓孩子堅持誦讀經典,經典給予學生心靈的滋養無疑會令孩子受益終生。在經典中,有教人學會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有教人高尚豁達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有教人言語行為規范的“刻薄語,污穢詞,市井氣,切戒之”(《弟子規·信篇》)以及告訴學生培養品行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弟子規·泛愛眾》)。在經典的誦讀過程中,學生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受到影響,不知不覺會培養儒雅的氣質,與人相處的時候會更多一些寬容大度,友好積極。在網絡文化橫行的時代,學生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很容易接受暴力、粗俗、淺薄的文化垃圾的影響,給班主任的管理增加巨大的難度。加持經典晨讀,就是用經典的力量占領孩子的心靈,讓美好滋生,那么惡俗就沒有地盤了。每個班主任都希望自己帶的班有良好的班風,管理上不用為無謂的事耗費精力,班上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優化,希望看到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生待人彬彬有禮,處世從容不迫,那么,晨讀經典不失為最好的選擇。
二、晨讀經典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具備一個重要要素,就是堅持。有資料表明,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需要堅持二十一天。晨讀經典要求早晨固定的時間完成,即使不能保證每天都讀經典,也要保證每周固定時間至少有一次晨讀。經典誦讀的內容豐富博大,無論是每周一次誦讀還是多次誦讀,都需要堅持數個學期才能讀完幾本書。在這個堅持的過程中,有教師的帶領和督促,有班級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學生更容易融入氛圍,朗讀習慣的養成也是必然的。有了堅持誦讀的習慣,會帶動其他的好習慣一起生成。中華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滋養是全方位的,日積月累的誦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好習慣的養成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活中講衛生的習慣,做事有條理的習慣,信守諾言的習慣,良好的坐姿習慣等等,最重要的培養了關于堅持的習慣。這些良好品質都會讓學生更易于進入學習狀態,有利于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學生時代培養持之以恒地堅持一件事的習慣,將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三、晨讀經典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
良好的學習品質包括良好的學習方法,專注的注意力,堅韌不拔的毅力等等。在《論語》中,孔子多次講到學習的方法,“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荀子更是在他的《勸學》中講到學習的方法,要注重積累,要有恒心,要專心。這些品質不是口頭說說就能形成,也不是懂得道理就會做到的。孟子認為要有堅忍的意志才能成就大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老子和莊子的豁達隨性又使學生認識到暫時的挫折不是一世的失敗,要懂得善待自己,身心和諧才能走更遠。在中小學階段,學生早點懂得這些道理勝過很久以后才懂得。懂得還要進一步實踐才能有效果。堅持經典晨讀本身,就是在用實踐幫助學生培養這些學習品質。經典的誦讀,需要口耳心全力配合,這培養了學生的專注力,晨讀的過程中,通過循環回顧的方法滾動式前行,強化了學生“溫故知新”的習慣,培養了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在日積月累的堅持中,需要克服惰性,克服畏難情緒,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磨練了意志力,好的學習品質不知不覺生成,整個班級良好的學風自然形成,又由經典晨讀開始,又帶動其他的課程學習力的提升,班主任自然省心省力。
綜上所述,經典晨讀對于班風學風的建設具有重要作用,不失為班主任打造優秀班集體的有效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