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
通訊作者:顧倩
(長春師范大學)
【摘要】中國文化課程正逐漸被納入一些院校俄語專業的培養方案中。本文的調研對象為我國開設俄語專業的高校,內容為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我國高校俄語專業開設中國文化課的情況。
【關鍵詞】俄語 中國文化 調查 跨文化交際
一、中國文化課程開設的必要性
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的,能夠傳承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傳統習俗、價值觀念、文學藝術等,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各國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經濟發展與文化進步相輔相成。冷戰結束后,許多國家為了適應新的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調整了自己的國家戰略?!败泴嵙Α弊鳛閲揖C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關系中的影響與日俱增,世界主要大國在注重硬件的建設之時,也十分重視增強自身的軟實力,各種軟實力間既相互競爭較量,又相互誘導吸引、融合。21世紀以來,我國處于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同,中國開始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另一方面,中國的崛起也對外界造成不安,西方大國為謀求霸權主義,不斷攻擊我國的人權狀況、干涉中國內政等。對此,我國政府也調整自己的文化戰略,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以提高自己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提出始于2002年7月,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在全國文化廳局長座談會上指出:“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國際社會,進一步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實施‘走出去戰略,著力宣傳當代中國改革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大力傳播當代中國文化,以打入國際主流社會和主流媒體為主,充分利用市場經濟手段和現代傳播方式,樹立當代中國的嶄新形象,把我國建設成為立足亞太、面向全球的國際文化中心。”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和五中全會逐步完善“走出去戰略”。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可以加強中國在國際文化交流平臺的話語權,增進與世界各國的共識,促進共同發展,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當今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給外語專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及現代科技的進步,各學科之間都在相互交融,相互滲透,不具備全面的文化素養,就無法適應新時代的挑戰。因此,對于外語專業的學子而言,除了專業知識外,還需要適應中外文化交流的需要。不僅要了解、掌握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等,更要對外傳播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未來參與國際社會的文化交流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俄羅斯是我國的傳統鄰國,中俄兩國在當今的國際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當前的中俄關系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俄語專業人才是中俄兩國文化橋梁的建設者。因此,俄語專業學習者需要學好中國文化,擔負起向俄羅斯人介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祖國悠久歷史的使命。綜上所訴,在俄語專業開設中國文化課程尤為必要。
二、我國高校俄語專業中國文化課程開設情況
為了了解中國文化課程在各高校的開設情況,我們對全國開設俄語的高校以電子郵件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收到有效郵件37封。其中,北方地區16所,華中地區11所,西北地區3所,南方地區7所。調查內容為其所在院校的俄語專業是否開設了中國文化或相關課程,是通識課還是專業方向課,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教授方式是漢語還是俄語等。
通過對分布在我國不同地區的37所高校進行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在此次調查中未開設中國文化及相關課程的高校有13所,占調查比例的35.2%;開設中國文化課的高校有東北師范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師范大學、齊齊哈爾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東北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天津外國語大學、內蒙古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蘇州大學、山東女子學院、河南大學、鄭州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蘭州大學等24所,占所調查比例的64.8%;其中東北師范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師范大學、齊齊哈爾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沈陽師范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內蒙古大學、山東女子學院、鄭州大學等16所高校開設的中國文化相關課程為專業方向選修課,延邊大學、牡丹江師范學院、泰山醫學院3所高校開設有必修課;東北師范大學、齊齊哈爾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東北大學、沈陽師范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山東女子學院、河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13所高校授課方式為俄語,哈爾濱理工大學、內蒙古大學、泰山醫學院、山東農業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等7所高校授課方式為漢語,其中也有鄭州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師范大學等高校授課語言為俄漢兩種形式,以俄語為主。以筆者所在的大學為例,本校2016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重新修訂,開設了《中國文化概論》課,授課方式為俄語,除此之外,外語學院面向所有語種開設中國文化通識課,用漢語教授。
以上的情況分析表明,近幾年來中國文化的俄語表達在俄語專業的學生培養中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高校為學生開設中國文化課程,在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雖然部分學校并未開設相關課程,但仍然會通過一些專業必修課來傳授中國文化相關知識。比如,曲阜師范大學雖未開設中國文化課,但有和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作為學生的公共基礎課,用漢語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未開設中國文化課,但中國文化方面的知識通過旅游課程、泛讀課程等一些專業必修課用俄語來傳授;安徽師范大學2016級新版人才培養方案已經設置了相關課程,設定為選修課(必選),用漢語教授。在俄語專業開設中國文化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用俄語表述中國文化的能力,對具有中國特色的事物可以用俄語進行正確的表達。通過對中國文化的深入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感悟能力。學生在用俄語表達中國文化時,不應該只是進行簡單的介紹,更重要的是傳播中國文化的思想內涵,只有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才能更好的開展跨文化交際。因此,中國文化課應成為俄語專業學生提高人文素質、拓寬知識結構的重要路徑,同時是訓練俄語表達能力的重要素材。在高校開設中國文化課,可以更好地傳播中華文化,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讓民族文化“走出去”,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
高校開設中國文化課還應該與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相結合。俄漢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而形成了一系列語言文化的差異。在傳統的教育中,往往以引進國外的文化知識為主,因而忽略了對自身文化的學習。在與俄羅斯人的交往中,同學們不能熟練地用外語介紹本民族文化,也就達不到相互交流的目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 ,往往不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有些內容逐字逐句的進行翻譯,譯文不能表達所要傳達的文化意義,國外讀者不能理解原文的真實內容,因此在與外國人交流及傳播中國文化時,會造成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誤解、曲解。在高校開設中國文化課可以有意識的訓練學生表達中國文化內涵的能力,使譯文貼近俄語語言習慣的同時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傳統文化。近年來,由于俄語專業招生數量及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導致就業形勢嚴峻。在新時期背景下,文化交流、文化產品的貿易將更加活躍,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也會更加頻繁,因此,精通跨文化交際、掌握文化產品開發的外語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必定增加。在俄語專業開設中國文化課程,可以為廣大俄語學子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和精神財富在有限的課時內并不能全部呈現。為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外國人感興趣的中國文化進行調查研究。
調查對象主要為俄羅斯人及各國留學生,收到回復50余人,其中中學生占19.44%,大學生占41.67%,研究生占5.56%,大學老師占16.67%,其它占16.67%;對中國文化的態度30.56%的人很喜歡,38.89%的人喜歡,30.56%的人一般,0%的人不喜歡;其中絕大部分人對中國文化有一定了解。對于感興趣的中國文化相關方面,國家與民族占38.89%,思想哲學占41.67%,宗教信仰占13.89%,倫理道德占38.89%,語言文字占52.78%,文學藝術占58.33%,建筑風格占36.11%,工藝美術占19.44%,風俗飲食占69.44%,傳統中醫占41.67%,體育活動占47.22%,除此之外,方言、心理、旅行、自然風光、經濟、政治、電影、戲劇、音樂等也是外國人想要了解的中國文化方面。在中國文化課的教學中,應使學生對自己的文化有全面深入的認識,同時教學內容體現中國文化精神及中國文化的意義內涵,進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三、結語
在高校俄語專業開設中國文化課可以激發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在與俄羅斯人交往中正確的用俄語表達中國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到開設中國文化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并以選修、必修、俄語、漢語、俄譯漢等不同的方式進行授課。俄語專業培養了大量的外語人才,在國際合作與交流中,他們需要擔當增進不同文化間理解和交流,弘揚中國文化的使命??傊谛聲r期背景下,各種國際交流活動愈加頻繁的今天,在高校俄語專業開設中國文化課程十分必要,在對外交流中不僅僅是語言技巧的問題,還需要涉及到文化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麗梅.高校外語專業開設中國文化課程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視界,2013.
[2]何光順.外語類院?!吨袊幕氛n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
[3]李滌非.中國文化、中國英語與文化教學[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4]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5]齊勇鋒,蔣多.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內涵和模式探討[J].東岳論叢,2010.
[6]孫家正.關于戰略機遇期的文化建設問題[J].文藝研究,2003.
[7]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8]史鐵強.再論俄語專業教學改革[J].中國俄語教學,2007.
[9]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0]朱振華.英語專業開設中國文化課程的探索[J].新西部(理論版),2013.
本文系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俄語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中國文化教學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