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政府采購基金的管理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在本文中,通過對現在政府采購資金出現的一些問題的分析,對政府采購資金全過程管理的創新路徑進行了一些探索。希望可以為政府采購資金全過程管理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政府采購資金;管理;創新路徑
前言
政府采購是一種政府支出行為,政府采購屬于公共財政范疇,采購支出是政府采購研究的內容,政府采購是指公共財產的供給獲得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但由于各國的情況不同,不同的政府采購來源不同,政府采購的主體和范圍不同。同時,政府采購模式也不同。這就需要政府從根本上去解決這些問題,保證政府采購有理、有據、有力的去進行。
一、政府采購資金問題
1.效率低
對中國的政府采購支出的儲蓄率,是一個大的資金和預算的問題,在過去,采購預算常常受到預算慣性的影響。大規模,導致高儲蓄率的多個項目,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在一些地方推進政府采購,采購預算在性質上或意識上意義更大,另一個是購買儲蓄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購買資金的節約程度,應從長遠來看,科學合理的標準,應以采購預算為基礎,購買商品的平均市場價格,真正的正常的商品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同時,由于采購過程的復雜性,導致采購周期過長,效率不高。
2.計劃性差
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通常采用預算法提供采購計劃,中國的政府采購是比較晚的,采購項目多是臨時性的,不能根據預算管理。在目前,由于政府采購多是臨時決定,在采購規模,采購方式和采購資金上并不能進行很好的規劃,這就容易出現采購貨物不當,資金預算不足或者超額等問題的出現。政府采購目錄由金融部門發布,但每年都會對采購項目進行微調品種,品牌,類型,限制標準,配置標準,而不是靜態的,從政府的日歷年政府采購目錄的集中采購清單,我們可以發現,集中采購配額要求更嚴格,范專家指出,政府采購集中采購目錄調整,需要有法律依據,而且向公眾作筆記,不能調整。為什么一些品牌已經取消,一些限制增加,雙方都需要信息披露。
3.周期長
政府采購進度慢,采購從計劃上報到招標完成及貨物驗收往往要很長時間,因為政府采購基本上都是由臨時性決定的,所以由于沒有一個合理具體的規劃,在短時間內就進行采購過程,但是在這個采購過程進行中,確實效率低下的,沒有政府部門去對采購物資進行監督,導致在招標過程結束后,中標公司在貨物提供上也不是那么及時,這就大大影響了采購完成的效率。
4.壟斷性強
由于政府采購定點單位是通過招標后的中標單位,采購方只能在這些定點供貨商中購買,勢必形成相對壟斷,所以導致政府采購的商品往往質量不怎么好,而且容易滋生腐敗。為商者是以利益為標準的,競爭促進生產質量。而中標公司在中標后是處于一家獨大的狀態,在政府采購過程中沒有其他的公司與它競爭,這勢必對政府采購商品的質量有相當大的影響。據統計,相當大的一部分中標公司在商品質量提供上存在同工減料的問題,政府部門就算及時發現也是有苦難說,一方面基于采購物資的急需上,一方面是由于資金管理上的問題,所以在中標公司壟斷問題上,政府需要以合理的態度去對待。
5.自籌資金管理混亂
目前,財政對政府采購監督管理的重點資金是財政資金,對自籌資金這方面的監督管理較薄弱。在上文就說到政府資金的管理上存在相當大問題,政府的財政資金是由政府采購中心下發的,在這方面的資金管理來說是比較嚴謹的,在制度上存在對財政資金的管理。然而,在當地政府自籌資金上的管理是混亂的,在采購商品中,由于當地政府的資金流向往往存在資金溢出和資金短缺的問題,所以采購商品的自籌資金往往由于其他資金流動問題而被挪用,導致采購商品不能及時給予商品供應方。
二、政府采購資金過程管理創新路徑探索
推進政府采購資金管理也面臨諸多問題,建立科學的政府采購協同管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政府采購和政府態度需要明確,目前,一些政府機構不知道系統的發展趨勢,使得改革處于觀望、態度極其消極,讓一系列改革舉措落地難,采購規模或采購范圍有待完善和擴大,實施過程差距程度還很大,這使得我們推進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難以體現成效。下面對于政府資金過程管理創新路徑上有一些探索。
1.政府采購預算管理
總結金融機構采購預算審批的兩個環節,政府應該前款規定的反映部門預算,根據部門預算支出在政府采購范圍內,準備項目和項目政府采購預算,應當按照同級金融機構的規定,分為集中開采采購預算與分散采購預算兩部分,采購資金(財務資源和預算單位)的來源應包括在內配套資金),采購項目(貨物,工程或服務),數量,類型,單價,購買日期,金融機構接受政府采購預算,經財政部批準,經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支出預算、政府采購目錄和財政部門的有關規定和要求,部門,單位和項目審計在財務范圍匯總的基礎上,根據采購項目、采購訂單政府采購預算,中央政府采購預算匯總,與政府采購分權預算匯總,政府采購領導人簽字批準,集中采購按照集中采購的公開性、公正性、客觀性價值原則,具體采購方法,實施具體采購,分散部分采購預算,單位按照其采購組織的有關規定實行,政府采購資金的預算管理需要明確。
2.政府采購資金的效率提高
對于政府采購周期時間長的問題,需要提高整個政府采購的效率。政府應對商品采購進行一個合理的規劃,進行合理的規劃可以使政府采購事半功倍。對于中標的公司,在考察其供貨質量與實力后,在簽訂合同上應添加供應商品質量與速度的最低限制,使其在市場經濟上可以最大條件的給予政府采購商品的重視。在同時,政府領導應該對政府自籌資金給予應有的重視,建立相應的制度,確保政府采購自籌資金進行合理的流動,使其完成應有的使命。在政府內部,形成完善的監督機制,對政府采購資金進行全過程的監督管理。
3.政府采購資金支付的管理
政府采購資金的支付,按照合同規定辦理。在接受貨物、項目和服務后,中央采購部門應預算會計(包括直接支付財務資源和預算單位)。自籌資金部分分權采購,預算支持采購組織、資金支付與原來的做法不相同,這是集中采購的情況,全面預算直接支付金融資本總預算,會計將直接向供應商支付。政府采購制度下,推行政府采購方式是有必要的,證明政府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大的單一買家,同時,直接支付政府采購資金免費分配資金層層分散,避免購買“暗箱”操作,腐敗和資金周轉慢等問題回扣。
三、結語
政府采購是財政支出的重要職責,肩負著公共責任的實現。控制速度和方向的經濟發展責任,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途徑,也是監督公共資金使用的有效途徑,中國政府在國民經濟發展、民族工業和國際貿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采購水平穩步快速增長,在數量和規模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反映了經濟改革和發展的蓬勃發展,反映出中國日益增長的全球購買力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政府采購仍然存在這嚴重的問題,它的數量,規模等社會經濟效益不統一。
對于這方面的問題,需要政府在采購資金管理上進行改革,統籌優化,對于政府采購資金過程中出現的效率低、計劃性差、運作不規范等問題,一定要徹底解決。通過對政府資金全過程進行方式上的一些改進,對政府采購資金管理上達到最大優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