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志明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發展,音樂教育也被賦予了更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要求,本文通過分析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如何改善傳統教學方式、促進教學手段多樣化進行了研究,進一步探索如何真正打造生動有趣的中學音樂課堂,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
關鍵詞:中學音樂;課堂教學;激發興趣
一堂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好比一把打開了音樂世界的鑰匙。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長期不受重視、傳統教學模式的僵化以及教學手段單一,已經很難適應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大背景下對音樂教育的要求。如何改善傳統教學方式,真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和興趣,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成為如今中學音樂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目標。
一、注意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熱情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如今,學生對音樂課不感興趣是因為傳統僵化的教學模式,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只注重教唱一些民歌、老歌,學生很容易在音樂課堂上走神,無法集中注意力。
故此筆者認為,可巧妙地穿插趣味故事,在導入新課的時候,若能運用有聲有色、有情有趣、新穎別致的故事引題,就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開始教學《茉莉花》這首民歌經典時,讓同學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清初年間,一位姓劉的民間藝人,因生計奔波于江蘇、山東、華東一帶。 他走到哪里,舞臺便搭到哪里,將民歌小調和表演融合在一起,演唱《鮮花調》、《吃酒歌》等百余首,受到百姓的歡迎,從他開始演唱的《鮮花調》民歌。而《茉莉花》就是《鮮花調》的一個部分,當時,他用“反串法”演唱了《鮮花調》民歌。他唱的第一段是“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她,我有心來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要將我罵”;第二段“好一朵美麗的金銀花,好一朵美麗的金銀花,金銀花花開才發芽,我有心來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我話”;第三段“好一朵美麗的玫瑰花,好一朵美麗的玫瑰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她,我有心來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通過講述歌曲背后有趣的小故事,不僅能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也讓他們能真正了解歌曲背后的美,對于他們學習音樂、鑒賞音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新課標改革的理念指導下,越來越提倡學生的主動學習,這在音樂教學中尤為重要。過去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花去三分之二的時間教唱,最后剩下一點時間讓同學們倉促的學唱完便下課,沒有真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面對這一現實,有必要對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手段進行有效的改革,以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如在進行視唱、樂譜以及其他基本技能的示范之后,教師應該放手讓同學自由練習,將更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可以要求將學生分組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相互點評與指點,并幫助糾正,提高他們對音樂技巧掌握的效果。還可以在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將訓練活動設計為競賽環節,讓學生在音樂項目訓練中增強動力,在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中提高訓練的積極性與參與度,讓學生在樂趣中愉快的學習,提高音樂教學的生動性。面對層次不同的學生,提倡分層次教學,組織教學時要求也要不同,尤其是對于一些嗓音與技巧方面先天不足的學生,應適當降低對他們的要求,以滿足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借助課堂教學的優化,滿足學生的發展訴求,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最終打造生動有趣的中學音樂課堂。
三、善于利用多媒體,打造生動形象的教學體驗
多媒體的運用,可以迅速地利用圖形、圖像、文字、聲音、動畫等,將抽象、復雜、難以理解的內容具體化,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展示動態化的情境。運用電教設備(如錄音機、幻燈機、錄像機、VCD機電腦課件等)及大屏幕投影,可以營造出圖文并茂的感官體驗,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從而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教《美麗的祖國》時,根據教學目標,筆者設計了一副美麗祖國大好河川的畫面,利用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色彩鮮明,圖文并茂,創建良好的學習感官體驗。課件一:映入眼簾的奔流不息的黃河,耳邊響起了冼星海譜寫的慷慨激昂的黃河大合唱,在雄壯的大合唱中,同學們感受著祖國的大好山河。緊接著課件二展示了另一場面:隨著視角的轉化,我們跟隨著音樂《美麗的祖國》,開始欣賞改革開放后,美麗祖國的變化,大家跟隨著圖片下方的歌詞,慢慢地跟著哼唱歌曲,課件三又及時呈現出歌曲作者的生平故事,同學在跟唱中也學習了音樂的背景知識。由于創設情境的視聽效果生動有趣,同學們被引入了新穎有趣的課題,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學們學習音樂的熱情被迅速點燃了,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師生互動,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成效
音樂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互動學習的過程,而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是音樂教師與學生的有效通暢的信息交流,這種信息交流就是指知識信息的接受、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隨著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學生也接觸到大量的新鮮事物,接受能力提高,過去那種灌輸式口傳心授,早已不能滿足中學生的求知欲,更無法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體現桌有成效的教學成效。
故此筆者通過自身的教學經驗,探索互動式教學法在中學音樂課堂中運用,具體操作如下:首先,教師在課前應認真鉆研教材,若沒有根據學生和教材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提出激發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一味的詢問學生“好不好聽”“是不是”等簡單問題,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抑制,以至于不愿意與老師開展真正的互動,因此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該以學生思維的啟發為主,努力創設有效的互動課堂。其次,教師根據應學生的音樂需求來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僅選擇學生合適的音樂,也應該選擇學生喜愛的音樂,讓學生大膽表達,大膽發言,正確引導學生去感受音樂、欣賞音樂、思考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避免任憑學生自己體驗卻不加以引導,教師創設互動課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發揮其主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參與進來,真正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從而打造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堂。
總之,音樂學習,興趣為先,音樂課堂,互動為重。要想打造一堂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堂,離不開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點燃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更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真正在音樂課堂中有所收獲。教學是一門極具美麗的藝術,只有不斷的學才能更好的教,才能真正打造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 劉潔. 深圳市寶安區初級中學音樂教育現狀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