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
摘要:小學閱讀教學的不良發展制約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當前小學閱讀課堂只有改變僵化的施教和評價方法,針對學生的興趣需要,教給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效果才能取得實效。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現狀;方法
閱讀與寫作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重點培養的能力之一,雖然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重點系統培養,但通過筆者觀察,教學中僵硬化、呆板化的傾向依然存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則是聯系讀與寫的橋梁,是培養學生識字和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憑借。因此,科學分析,改變教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改變閱讀呆板僵硬的教學習慣是閱讀教學的重點。
一、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1、學習資料的不當應用影響學生的思維空間。隨著社會的發展,紛繁的學習資料給予學生莫大幫助,讓廣大小學生受益于諸多名師的精辟講解。但不幸的是好多語文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把這些東西搬進課堂。比如近幾年很流行的《字詞句段片》。本來是一本很好的教輔資料,讓學生閱讀課文后再用它進行指導性歸納和訂正,有益于糾正學生的閱讀思路,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但由于每個學生都有一本,致使學生的課前預習變成了課前預讀,第二天在課堂上照本宣科,沒有經過任何思考而得到的答案只會助長學生的僥幸和惰性心理,對勤于思考而不能得到準確答案的學生造成了負面引導,背離了閱讀教學的實際意義。
2、評價過程的呆板僵化。閱讀教學是考試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也是語文教學考核的一個重點,它是判斷學生辯證思維和語言理解能力提升的一個有效手段。所以閱讀題的回答只要合情合理,語句通順,表達清楚,便可根據表達的深淺酌情給分以評定,并沒有單一的答案。但在實際的閱讀批閱中,部分老師為了“公平”,追求閱卷的速度,死扣答案。這種一刀切的方式不僅違背閱讀的科學性,也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傷害,致使學生在思考時進入死胡同,不利于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閱讀教學的方法
1、帶著問題去讀,有思考的讀書。《十萬個為什么》是一本婦孺皆知的著作。并且大部分人都能對其略說一二,這是為什么?答案很明顯,每個讀者都是帶著好奇與探究的態度去閱讀的,這正是大家能記住的個中原因。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閱讀的興趣,才有閱讀的動力。
第一,精心創設問題,注重引導。好的問題就是一個優秀的導游。針對教學目標,出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拋開教輔資料,讓學生依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思維去熔煉。學生將會體驗到解決問題的快樂,得到成就感。學生在認真的讀、看中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也會被老師的贊揚所激勵,自然也就培養了閱讀的興趣,達到閱讀理解的目的。
第二,正確引導問題,注重感悟。感悟是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課文蘊含,形成自己的專有理解。葉圣陶先生說過:“吟誦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親切的體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解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感悟,正所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一篇課文的內容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內涵卻是無限的。只有正確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從“有盡”的“言”中領悟到“無窮”之“意”。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興趣去思考,時刻讓思考駕馭閱讀,逐步提高閱讀能力,這才是閱讀的終極目的。
2、帶著感情去讀,有體會的讀。文章都在表達一種思想,傳遞一種感情信息,以引起讀者共鳴,進而產生心理上的審美愉悅[1]。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中的名句:“桂林的山真秀啊??。”有些同學讀出驚奇的語氣,有些同學讀出得意的語氣,然后學生就會說出自己不同的感受和見解。可見尊重學生的感受,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正確讀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在讀音正確、語速合適的基礎上,把握語氣的輕重緩急,非常有助于學生對課文思想感情的正確理解與表達。
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一,認真、專注的閱讀習慣。從表面上看,閱讀就是眼睛看,實際上,閱讀是一個聯動過程。有效的閱讀要求小學生不僅用眼睛看,而且用腦思考、嘴巴發音、手指協同的復雜過程。特別是對一些重點課文以及一些有啟迪的好作品,一定要指導學生認真,仔細閱讀,培養閱讀時自覺抵御外界干擾的能力,并最終形成習慣。
第二,多方法閱讀的習慣。閱讀方法很多,如朗讀、默讀、瀏覽等,但大都經歷兩個階段——初讀和品讀。初讀時,一般只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理解生詞、了解文章大意就行。品讀就要求學生在讀中思考、體味、理解、升華,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在閱讀教學中一些略讀課文,我們可以指導學生用瀏覽或者尋找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重點閱讀。在一些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則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細讀,品味。切不可讓學生在課堂上讀一遍了事。培養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時,我們不但教學生要根據閱讀內容來選擇相應的閱讀方法,而且要遵循課內帶課外、互相結合的原則,要讓學生掌握一種閱讀方法后再學另外一種,選擇適合自己和閱讀材料的閱讀方法去閱讀[3]。
閱讀能力對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培養的必備技能之一[2]。改變一些錯誤的閱讀教學和評價方法,在日積月累的教學實踐中勤總結。始終以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和文學體驗,激發文學趣味,豐富其情感體驗為導向。就能形成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田春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 現代教育科學,2015,(06):160-161.
[2] 章珊珊.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3] 賀非非. 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及其建構[D].華中師范大學,2015.
[4] 姚秉含.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