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長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事業的不斷發展,在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育教學也取得了較好的成就。但縱觀國內多數城市高中教學教育管理成效,仍然有少數學校存在較大問題。本文結合現代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政治;教學不足;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學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處
1、高中政治教學仍重理論。筆者對西南三個一線城市十三所高中進行調研后發現,仍然有部分高中政治教學側重于理論教學,政治教師在教學中強調死記硬背。這種傳統的政治教學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課程知識的教育目的,讓學生形成一定政治意識,但是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政治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即培養高中學生政治視野、能力及情感、對事物的態度及其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多數高中生在強壓下變得浮躁、憤世妒俗等負面情緒。致使學生產生這一問題主要有兩點:其一是因為高中學習階段由于高考壓力及家庭期望的原因,實行應試教育的分數論英雄制度,導致家長、教師、學生學習關注點側重于知識的學習和成績上。其次是雖然新課改標準深化推進,但影響范圍僅涉及高中主要科目教師,對于政治學科教師則影響并不深遠,因此多數高中政治教師受到以往教學經驗的影響,并不愿意接受新課標要求。這直接導致政治教學明顯存在封閉和專制的缺陷。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仍然以教師為重心,以教材和課堂為中心,學生直接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受到傳統教學理論觀點的影響,政治教學中教師極少從學生現實生活中汲取典型的生活素材,導致課堂教學邏輯與生活邏輯嚴重脫離[1]。
2、缺乏靈活的教學方式。除了政治教學理念受到傳統教學手段的影響外,還有教學方式及靈活度同樣能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在筆者調查中發現,部分政治教師雖采用較好的教學方式,如情境教學、探究教學、合作教學等,只關注課堂教學表面的良好氛圍,缺乏讓學生對深層思維進行鍛煉的空間,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收益較少。甚至部分教師在政治公開課及日常課堂教學中的教育方向并不相同,公開課上會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和活動,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使學生盡量從中獲取有益自身知識點。但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卻完全不一樣,對于日常課堂教學教師很少將精力側重于教學方案及教學活動的設計中,僅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雖有部分教師重視讓學生探究式學習,但是多以教材內容為知識傳授載體,沒有對不合宜內容進行調整和刪減。且教學方式過于教條,沒有結合教學實際狀況做出適當變通更改,導致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習毫無熱情。還有部分教師直接采取讓課代表或學生自己學習的“放養式”,教師很少從旁協助。此方式雖會活躍課堂氣氛,但是學生卻沒從中學習到明確知識。
3、教學方式過于老套,內容死板導致學生不關注學習。在多數高中學生甚至教師的認知當中,政治學科都是作為“不重要”科目存在的。且部分政治教師怕學生浪費主要科目的學習時間,都會在教學前查閱大量資料,將知識難點解決后直接告知學生,忽視學生好奇和探索心理。比如在講解“如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時,多數教師側重于讓學生了解錢使用度及淺顯的金錢觀念,卻不知道該如何樹立自身正確金錢觀念。這樣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降低,同時由于學生沒有參與到真理探索當中,極易導致學生對課程失去興趣[2]。
二、針對高中政治教學中不足的解決對策
1、按照新課標教學要求改變教學的方式。新課標大力實施下高中政治教學需要緊跟課改要求,改良教學法中的不足,創新教學理念,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需要具備實踐性和開放性,還須制定促進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人為本,即教學圍繞學生素質發展為中心。由于政治教學主要傳授道德理想,其中涵蓋儒家、道家中庸思想,因此大部分教師堅持“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觀念。因此會導致教師忽視了原則上的規劃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道德認知得基本規律性。為將政治課堂教育與社會發展共同推進,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用學生身邊的素材相結合,選擇學生關注的社會話題作為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主線,并讓學生以辯論或探討的形式進行學科闡釋。真正做到立足于生活的教學,擴寬學生政治視野。
2、豐富高中政治教學資源,并融合課標要求與地方發展規劃。由于高中政治教材內容具有延緩特性,因此教師在政治課堂教學時需要結合教學主線引入最新案例,并結合地方發展特性擴大教學資源范圍,取材不局限于教材當中。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將教材中滯后性內容刪除取締,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具備時代性、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或具備地方文化發展特色的探求活動。對理論課程中較為抽象的概念,教師要采用情境教學方式為學生直觀展現概念原理,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下對所政治知識產生興趣。在教學前,教師以問題或完成任務的方式吸引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并在布置任務后給予學生閱讀和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教師從旁引導,讓學生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交流探討中將問題和知識難點層層深入,從而完美解決任務。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大膽提出疑問的空間,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站在平等角度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點撥。點撥時最宜采用多鼓勵的方式,避免打擊學生信心。既要肯定學生創新又要指出不足,還要對學生疑問進行全面解析,多鼓勵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究[3]。
3、樹立正確的政治教育教學價值觀。除上述兩點外,還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政教價值觀念,用以確立一個去偽存真、破舊立新的標桿。要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政治敏感度,因此教師還須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提高,通過各種途徑豐富自身學識,開闊自己的視野。同時還要使政治教學不僅限于課堂當中,將教學空間擴展到學生休息及家庭中,以先進教學交流軟件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隨時與學生溝通。讓課堂教學以現實生活經驗為基礎,著眼于學生發展需求,使得抽象的學科知識更加生活、邏輯清晰,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四、結語
由此可知,在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導致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停滯不前。因此教師需根據新課標要求創新教學方式,以生活實際問題出發,幫助學生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擴展學生政治視野。
參考文獻
[1] 焦麗玲.當代體育科技2015年第5卷總目錄[J].當代體育科技,2015,(36):257-302.
[2] 齊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J].(上中旬),2015,(19):308.
[3] 賀健.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3,(06):4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