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鈺 張曉龍 李麗霞
摘要:本文通過對民辦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討,從教學資源的建設、教學內容的組織、考核方式等方面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構建,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習效率,培養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民辦;高校;教學模式
一、研究背景
自2012年以來,國內外諸多教育工作者和學者對MOOC等網絡教學方式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研究,總結出了許多在當前大學中流行使用的MOOC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MOOC教學就是利用網絡傳播教學資源,開展教學討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要學習,這一經試驗證明有效的教學方式也促使國內院校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然而,由于民辦院校在辦學時間以及辦學階層上的特殊性,難以簡單復制使用MOOC教學模式。因此,基于民辦院校混合式教學策略研究變得非常有必要。
李克東和謝幼如(1992)提出了“教學中將多種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優勢,以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就已經體現了混合式教學的思想。在網絡環境下,混合式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將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充分體現以“教”為主導、以“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1.組建強有力的課程團隊
網絡課程的建設中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如微課、教案、教學大綱、PPT、考試與測驗等,這些資料的建設與上傳,需要一個團隊。一門優質課程的建設,離不開一個高質量的課程團隊。通過不同年齡,知識層次的教師組成的課程團隊,能夠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資源,滿足不同層次同學的需求。早期需要團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設計課程,可以采用教授、講師和助教混合搭配的方法,有經驗的教授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通過輔導、集體備課、集體教研、觀摩教學等多種形式,提煉知識點,錄制并編輯視頻,上傳更新到網絡課程教學平臺。
2.組織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
教學資源建設好了,教學內容組織就成了決定混合式教學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教學內容設計中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而選擇在線學習、課堂講授和小組討論等。解決好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的沖突問題,避免做重復的教學工作。首先確定學習內容,組織學生在線學習,并給出自學的預期效果;除了定性的衡量預期效果,還可以通過測試題,進行定量的測試,讓學生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其次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來設置、組織課堂討論主題、形式,討論的問題盡量是應用性而非記憶性的問題。掌握好討論題的開放性,要難易適度,要具有啟發性,教師還須及時點評,以便保持良好的課堂氣氛。對于難度較高的專題,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接近學科前沿,思考前沿問題,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結合教師科研課題,公開發表相關科研論文。
3.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鼓勵學生觀看視頻、預習教材、參加每周測試等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前知識儲備,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工作來激勵學生:(1)加分。根據學生在課堂上參加討論的情況進行加分,并匯總到最終成績中去。(2)賞識教育。充分利用有表現欲學生的積極性,時時刻刻表揚激勵他們,樹立典型,給他們足夠的信心;給他們在課堂上充分表現的機會;從情感上肯定他們的學習,調動其他學生的學習進取心,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3)不定期的課堂測試。在教學中采用作業和課堂測驗的形式,使得學生自我驅動,平時積極主動學習,這也是最終提高學生成績的一個關鍵推動因素。
4.進行相應的課堂教學
課堂內化是混合式教學中的關鍵步驟,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教師掌握教學進度和節奏,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增加實踐環節,培養學生提出問題、闡述觀點,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有效地利用教室的良好環境,3到5人一組,圍坐在桌子旁,通過討論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在討論過程中要求同學們都可以看到對方的眼睛,使得每個人都參與到討論的過程中來,活躍課堂氣氛,發展學生個性,增進師生感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投入更多精力到學習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同伴間的互助學習,大大促進了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
5.形成性考核代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
傳統的期末考試,不能完全反應出學生掌握的真實水平,也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對教學進行改革的同時要不斷改革考試方式,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狀況和階段性學習結果的全面考查,如在課程中采用過程性考核方法,根據平時課堂上的表現,回答問題情況給予一定的成績比例,另外,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測試功能,設置不同難度的練習,學生有選擇的進行練習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課堂上對相關案例討論,形成書面報告等多種形式的考核。強化對理解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注重學生的階段性發展,快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授課策略。
三、教學效果分析
通過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越來越重視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途徑,提高學習興趣。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這也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在線學習后,需要經過吸收、消化,才能夠轉化為能力,這更符合人類的認知過程。
四、結語
基于民辦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和推廣,為學生提供了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并且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進行自由表達、質疑、探究問題,將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轉變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調教學自主性、參與性和開放性,使得學習轉變為分享思想、討論問題,無形中也提高了學生邏輯語言表達能力和個人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