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澤
摘要:本文分析了德黨鎮優質稻生產的現狀、發展優勢和存在問題,并提出了發展對策。
關鍵詞:優質稻;生產現狀;發展對策
德黨鎮共有農業人口48823人,勞力28832人,耕地60820畝,其中水田21084畝。德黨鎮稻田面積廣闊,日照、雨量、氣溫等氣候條件都有利于優質稻生產。在國家實施商品糧基地、農業綜合開發和水稻雜交化工程以來,德黨鎮優質稻生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10年,水稻種植面積18780畝,總產74246噸,平均單產395.31公斤,其中優質稻種植面積13022畝,產量5295噸,平均單產444.71公斤。水稻良種覆蓋率達69%,主要種植品種:德優“12”、紅優“6”、臨優1458、臨仙21、內香“8518”等。
1 德黨鎮發展優質稻的優勢
1.1 資源豐富
具備發展優質稻的條件。轄區內水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2120小時,年降雨量1256毫米、年平均氣溫17.2℃。廣闊的土地資源,優越的氣候條件和充足的勞力,為德黨鎮優質稻生產提供了基礎保障。
1.2 技術先進可行
通過各級農技部門近幾年來的試驗、示范推廣,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具備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良種繁育及綜合科技措施培訓能力。德黨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有職工30人,其中農藝師4人、助理農藝師18人、技術員7人、工人1,人技術力量雄厚。為當地發展優質稻生產提供了技術保障。
1.3 市場潛力大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比例的改變,人們對優質糧的需求日益增加。德黨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消費人口大,新鮮優質米很受歡迎,發展優質稻生產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2 德黨鎮優質稻生產中的存在問題
2.1 品種單一:品種試驗、示范比較少,群眾選擇余地比較小,不能滿足農戶的種植需求和市場需求。本地常規良種嚴重退化、滅絕。
2.2 農田水利設施滯后:灌溉設施不配套,插秧季節用水緊張,許多地方往往只是靠天吃飯,難以保證正常插秧,嚴重影響優質稻的豐產、穩產。
2.3 生產管理粗放:德黨鎮少數民族人口多,所占比例大,文化水平低,農民整體素質不高,在耕作、施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上沒達到良種良法技術要求。
2.4 種植零星、品種雜亂:德黨鎮優質稻基本是一家一戶生產,優質品種難以成片種植,產品多數是自行加工、上街零售,缺乏規模效應。
3 德黨鎮優質稻生產的發展對策
3.1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多方爭取項目資金,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
3.2 加強優質稻生產基地建設。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實行品種連片種植、標準化管理,生產訂單農業,與永德縣供銷進行聯姻,打破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保證加工企業獲得品質較好的稻谷來源,提高產品的品牌效應和市場的競爭力。
3.3 優質稻品種的選擇是關鍵,要因地制宜的根據當地自然條件,耕作制度茬口布局和生產水平來選擇品種。在高海拔地區,應選擇生育期較短的品種。另外選種應考慮水稻品種對水稻主要病害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的抗病能力。在引種的同時還應加強對當地特色品種搜尋,提純和選育工作。
3.4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種植水平
3.4.1 地塊選擇:應選擇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土壤有機質豐富、生態條件優越,水源無污染的田塊種植。
3.4.2 改良土壤①建立排灌渠系:在改善區域水利條件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排灌渠系,防止水稻的明澇暗漬現象產生,使地下水位經常保持在60cm以下。②采集土樣,測定土壤養分、有毒有害物質,根據測定結果制定相應的改良措施。③增施腐熟有機農家肥。腐熟有機農家肥是一種養分齊全的肥料,具有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長期施用腐熟農家肥能全面供應水稻生長所需養分,促進水稻健壯生長。④種植綠肥。水稻收割后,因地制宜種植綠肥“光葉紫花苕”,于盛花期翻埋于稻田土壤中。
3.4.3 培育壯秧①秧田應選擇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低、水利條件好、排灌方便的田塊做秧田。秧田選好后鏟除埂邊雜草,及時進行翻耕,耙細土塊,等泥漿沉淀后,按5尺開墑等待播種。②培育壯秧必須先壯田,即:在做第二次秧田時畝用1000kg農家肥全層施下,作秧田底肥。小秧長至二葉一心時,每畝追施沼液150千克作“斷奶肥”,隔15天后每畝再追施沼液200千克。③曬種:播種前曬種1—2天,增強種皮透性,提高發芽率。用1%的石灰水浸種,過濾后,將預浸過的種子放入石灰中加蓋浸泡24小時,浸泡時石灰水的液面必須高于種子表面1寸以上。④將浸泡著種子撈出洗凈后,放入45℃的溫水中浸泡10分鐘后撈出種子放入籮筐或麻袋內催芽。在催芽過程中每天早晚各用溫水淘洗一次,直至種子出芽為止。播種時每畝秧田播種量不宜超過30kg,種子播種好后再在墑面上蓋一層腐熟的細雨畜肥,以種子不外露為限,為防鼠雀為害。⑤播種完畢后,除遇暴雨、冰雹等特殊天氣外,二葉一心期前以溝內滿水,墑面溫潤即可,二葉一心期后水可過墑,保持薄水。
3.4.4 施足基肥:提高整田質量:當秧苗接近移栽時,立即犁翻漚田,做到三犁三耙,田平泥化,同時每畝用優質農家肥1000kg,整田時全層施下,作基肥。
3.4.5 合理密植:單苗栽插:2011年優質水稻栽培方式宜采用單苗栽插,規格化條栽,高桿品種栽插密度每畝2萬叢/畝,栽插{(10+5)÷2}×4平方寸。矮桿品種栽插密度每畝2.5萬叢/畝,栽插規格{(8+4)÷2}×4平方寸。
3.4.6 適時追肥:根據優質稻生產的施肥原則,結合水稻生長發育特性,秧苗移栽后7天每畝追施沼液500千克,以后視苗情酌情考慮。
3.4.7 加強水漿管理:大田水漿管理應采用淺水栽秧,寸水返青,露泥分蘗,夠苗適度曬田,抽穗揚花勤淺灌,灌漿成熟期保持干濕交替,切忌斷水過早,出現逼熟。
3.4.8 病蟲害防治:以生物防治為主,盡量減少農藥用量,在使用農藥時應考慮使用植物性殺蟲劑,低毒低殘留的農藥。
總結
通過發展優質稻生產能夠加快德黨鎮產業調整步伐,增加農民收入。能夠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作者單位:云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德黨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