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沛 梁啟鳳
【摘 要】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是地方高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藝術類專業具有實踐性強、知識結構更新速度快的特點,綜合性大學里的藝術專業如何發掘自身與其他學科專業間的協同創新,促進教學與科研互動,尋求新的創新點顯得尤為迫切。本文結合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近年來的做法,提出校企合作、創教融合、跨專業協同、自主創新等四種實踐育人模式,并提出了相應的實施策略與保障機制。
【關鍵詞】實踐教學;校企合作;創教融合;跨專業協同
近幾年,大學畢業生與企業用人需求相脫節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管理部門出臺了旨在解決這一問題的指導性文件,如教育部“高教三十條”、“2011計劃”、北京市教委“高教二十四條”等,將解決矛盾的努力放在了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上。地方應用型高校以培養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使命,加強和創新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藝術類教學更注重教學方法和實踐,有其自身的特點,使得其在教學管理中與其他專業相比較存在著很大差異,同時,綜合性大學里的藝術專業如何發掘自身與其他學科專業間的協同創新,尋求新的增長點,因此,創新和探索地方綜合性本科院校藝術類專業的實踐育人模式就顯得尤為迫切。
1 地方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現狀
藝術類專業具有實踐性強、知識結構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藝術類專業的發展空前繁榮。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藝術類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發展的相對落后。首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脫節,藝術類專業學生難以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畢業后很難滿足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其次,學生設計的作品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作品缺乏新技術的支持、商業感染力差。出現這兩種情況,重重的打擊了學生創作和學習的自信心。因此,各大地方綜合性本科院校都在解決這些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各高校的實踐教學活動,改革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加強師資建設,通過訪學、交流、各種培訓,教師的設計作品能夠滿足行業需求,然后通過課堂虛擬項目教學法,讓學生了解崗位需求;二是,加強學生的交流學習,到境內外一些設計類專業名校去交換學習,了解最先進的行業動態,掌握學習方法,便于理論知識的不斷更新;三是,應用以賽促練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參加設計類比賽時,注重理論應用于實踐,培養學以致用的應用型人才。
2 探索實踐育人新模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推動高校創新組織形式,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團隊。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大學是傳播知識、運用知識、創新知識的場所,借鑒跨學科研究的經驗和成果,通過跨學科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的平臺、項目建設,反哺和促進本科教育,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跨學科教育策略。高校在新形勢下,要充分挖掘各方資源,不斷拓展創新實踐育人模式。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學院擁有設計學、美術學、戲劇與影視學3個一級學科,設有7個本科專業,學院以傳承民族文化、探索藝術真諦、服務文創產業為使命,以“文創引領、創教融合的學科專業建設”為特色,將“文化傳承、創意引領”的文化創意設計(創作)領域作為發展方向,采用教師的研究創作與教學工作緊密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藝術人才。本文結合藝術學院近年來在探索實踐育人模式上的經驗和成果,提出幾種新的實踐育人模式。
2.1 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踐育人模式
校外人才培養基地是高校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結合藝術類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選擇在本地區知名度高、有社會影響力,且能夠積極支持高校人才培養的文化創意企業或者事業單位,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建立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基地擁有一批高水平的職工擔任實習指導教師,雙方合作穩固,基地接待能力強,便于教學組織安排等等。校外人才培養基地是本科生校外實習實踐的重要途徑。例如筆者所在的北京聯合大學就與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圓明園、頤和園、人民藝術劇院、北京兒童藝術劇院等文創企事業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通過聯合開展項目進行文創作品開發,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實習實踐機會,同時基地擁有一批高水平的藝術家擔任校外實習指導教師,彌補了高校實踐教學師資不足的問題。 2.2 創教融合實踐育人模式
創教融合實踐育人模式的做法是將教師的研究創作與教學工作緊密融合在一起,教師的藝術實踐項目和研究課題本身就是非常具有實際意義的實習內容,鼓勵教師吸納學生參與創作研究,建立校內創新實踐基地、項目工作室,設立本科生藝術創新實踐孵化項目等,并為本科生參與教師創作研究項目提供有效的支撐和保障,創教融合實踐育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本科生實習實踐的新途徑。北京市教委啟動高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實培計劃”項目,就是旨在引導高校為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搭建平臺,培養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鍛煉實踐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創作研究中往往有需要大量本科生參與的迫切需求,因此,創教融合實踐育人模式成為應用型高??茖W研究與人才培養有機統一的橋梁。
2.3 跨專業協同實踐育人模式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如今學科發展早已經從“高度分化”走向“交叉融合”,知識生產從“學科中心”轉向“問題導向”。這就要求高校人才培養必須從相對封閉式的專業教育模式轉變為多專業協同創新模式。協同創新是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理論依據,協同創新理論下的實踐教學組織形式之一便是跨專業協同實踐模式。
目前高校實踐課程注重本專業領域某一技能的訓練,授課模式也多以一名教師面向一個教學班的授課方式為主,忽視了各專業間的相互合作,跨專業協同實踐模式就是為了打破彼此分隔的垂直學科專業劃分,采取項目驅動的教學形式,注重多專業交叉融合。例如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網頁設計、交互設計課程,當與計算機科學專業該門課程聯合授課時,使得網站建設中的美工設計師和程序員計得到默契的配合,整個實踐內容更具有真實性;表演專業的畢業劇目演出為服裝專業的服裝定制、環境設計專業室內設計策劃、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影視合成編輯課程提供真實的實踐素材;產品設計專業與旅游管理專業聯合開發“北京禮物”旅游紀念品、文物博物館專業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開展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等等。
2.4 學生課外自主實踐模式
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必須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教師與學生相結合的原則,學生課外自主實踐活動是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是第一課堂重要補充和延伸。結合藝術類專業特點,充分利用校內各類實驗室資源,建設校內實踐基地,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實踐,堅持“個性發展、自主創新、開放共享”的原則,強調藝術與技術結合,創意與生產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藝術創新人才培養理念。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類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在2015年獲批為北京市示范性大學生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基地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一條主線、三個階段、四個項目”藝術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第一階段以開展名師講壇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第二階段通過開展遞進式的學科競賽活動和實施藝術創新實踐項目培養藝術創新能力;第三階段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幫助大學生創新創業與社會對接的階段。為了加強學生課外自主實踐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完善培養方案為抓手,以實施學分制為載體,將課外創新實踐活動納入必修課程體系,通過多位一體的多元化方式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3 實踐育人新模式的實施策略與保障
高校必須加強對實踐教學工作的領導,深化實踐教學改革,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建立健全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和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確保制度、時間、場地、經費、師資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規劃實踐育人體系。
3.1 轉變觀念,系統規劃實踐育人體系
在本科教學中要樹立起將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緊密結合,將教育教學理念從“知識導向型”轉變為“能力導向型”,強調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堅持理論與實踐相融,知識與能力并重原則。以完善培養方案為抓手,以實施學分制為載體,實現對實踐育人工作的系統優化,將第一、第二課堂統一納入學分制的管理體系,使必修與選修相協調、課內與課外相貫通、校內與校外相結合。
3.2 建立跨專業管理組織
目前地方高校內部組織形式多為“校院系”三級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便于以縱向分割的專業為單位的教學組織管理,在實施跨專業協同授課時,多個專業、學院的介入,在教學組織、經費投入、場地協調等執行層面留下了諸多難題。為滿足跨專業聯合授課的需要,校教務處層面的統籌協調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成立由校院教務人員參與的跨專業授課協調小組,發布教學協作信息,快速協調教學場地設備等,全程保障跨專業授課的順利實施。
3.3 建立靈活的教學組織模式
在現有學年學分制的教學管理下,學生選課選老師的自由度小,一名老師對應一個教學班的組織形式,不利于學生靈活參加實踐。這就需要對傳統的班級教學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第一,建立課程替代制度,經過專業建設指導委員認可后,學生可通過參加專業競賽、教師創作研究、企業實習等途徑取得一定學分,替代課程學習;第二,化整為零的教學組織形式,允許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設定教學班選課人數,允許教師將教學班拆散成若干項目小組,以便于安排學生實習實踐活動;第三,鼓勵成立跨專業項目小組,組建指導教師團隊,彌補單一教師指導的不足,實現師資的整合與共享,同時采取鼓勵學生志愿報名參加的方式,選拔積極性和主動性高的學生加入項目團隊。
3.4 建立高水平的實踐師資隊伍
高水平的實踐師資隊伍是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關鍵所在,高校需要通過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打造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隊伍。鼓勵專業教師承擔與行業產業密切相關的應用型課題,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完善中青年專業教師每個聘期內到行業企業定期掛職或培訓的實踐制度,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聘任一批文創產業專家或具有特殊成果的民間藝人、藝術家擔任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各專業實現1/3的專業必修課程1/3教學內容由業界專家講授;開展雙師素質教師認定工作,針對擔任專業實踐課程,有企業行業任職經歷,且承擔應用研究項目的教師,認定為“雙師型”教師,給予一定待遇。
3.5 經費保障
為了保障各類實踐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高校應為本科生的各類實習實踐活動制定經費管理辦法,確保實習經費??顚S?。北京聯合大學制定了學生實習經費管理辦法、實踐教材及講義項目;高水平外聘教師講學專項基金、建立學生學科競賽專項、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專項;藝術類校內創新實踐基地日常運行經費,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專項建設經費,以及院級藝術創新實踐項目,藝術創作項目工作室等十余項與實踐教學體系相匹配的專項經費保障體系。
【參考文獻】
[1]張謙,陳勇軍.藝術院校實踐教學的創新探索——跨專業藝術實踐教學體系初探——以藝術管理專業為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1(5):140-143.
[2]張寶軍.應用型高校機械專業生產實習有效途徑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147-149.
[3]周激流,等.關于構建大專業平臺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育,2011(6):16-17.
[4]雷家彬.協同創新視角下高校跨專業教育的模式與實踐創新[J].高校教育管理,2014(5):83-85.
[5]劉上海.高??鐚W科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現狀與措施[J].人力資源,2009(2):298-299.
[6]陳子輝.高校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教學實踐[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2(4):59-61.
[7]李佳敏.跨界與融合:基于學科交叉的大學人才培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8]關于“跨專業聯合授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和探索[EB/OL].http://www.xzbu.com/9/view-7509313.htm,2016-09-13/2017-03-07.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