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心怡
摘 要: 休閑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對于實現人的需要的全面滿足,促進人的素質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及自由個性的最終實現有重要意義。青少年時期是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在人一生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利用休閑文化對青少年的作用和影響,促進青少年健康德育的形成和發展,值得社會及學校進行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 休閑文化 青少年德育 影響 作用
一、當前青少年德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比較忽視。
由于我國以應試教育制度為手段,以升學考試為終極目標,因此學校工作的重心在如何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上,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則比較忽視。當前很多學校都設有心理咨詢室,配有心理老師,但其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依舊薄弱,學生的心理問題乏人問津。
(二)網絡成癮,“低頭族”泛濫。
互聯網時代,電腦成為家里的必備品。它在幫助我們快速獲取信息的同時,也使得青少年陷入網絡世界中不可自拔,少數青少年或沉迷于網絡游戲,或醉心于網絡小說。
(三)法律觀念不強,法律意識淡薄。
由于法律距離青少年較遠,學校教育不夠重視,使得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不知道何為犯法,更不知道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識,讓他們成為知法、懂法、用法的好少年是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社會休閑文化的內容及特點
社會休閑文化是指“人在完成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后,為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處于的一種文化創造、文化欣賞、文化建構的生命狀態和行為方式。休閑的價值不在于實用,而在于文化,它是使你在精神自由中經歷審美的、道德的、創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它被譽為“是一種文化基礎”、“是一種精神狀態,是靈魂存在的狀態”[1]。
(一)社會休閑文化的內容。
1.參觀游覽。
隨著人民經濟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旅游觀光作為主要的休閑生活方式。人們通過游覽名山大川,觀賞文物古跡增加閱歷,開闊心胸,豐富知識,放松身心。
2.健身運動。
體育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孔子提出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就有兩項屬于體育健身運動。人們通過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而且可以體驗到團隊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精神,達到身與心的統一。
3.游戲娛樂。
游戲包括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古代的琴棋書畫和民俗游樂就屬于此類。豐富多樣的游戲適用于不同的階層,具有普適性的特點,不僅可以愉悅身心,而且可以開發智力,兩全其美。
4.節日喜慶。
節日喜慶是中國古代最富有特色的休閑生活方式,是中國傳統休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中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節日的國家之一,人們通過節日,或表達對先輩的緬懷,或享受團圓的快樂,或者通過節日放松身心,調整心情。
(二)社會休閑文化的特點。
1.休閑文化具有廣泛性。
休閑文化包含的內容涉及旅游、健身、運動等方方面面,既有靜態的腦力活動,又有動態的體力運動,而且所有人都可以參與進來,沒有地域、職業、年齡的區別,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
2.休閑文化具有規范性。
“無規矩不成方圓”,人們在社會中學習、工作、生活都要遵循一定的規范,休閑文化通過價值取向、群體意識、社會心理等方面引導個體的休閑行為和休閑態度。
3.休閑文化具有娛樂性。
休閑的根本目的是讓人放松身心,舒緩疲勞,因此娛樂性也是休閑文化最基本的特點,它可以讓人們沒有勞累,也沒有精神壓力。
三、社會休閑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休閑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對于實現人的需要的全面滿足,促進人的素質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及自由個性的最終實現等有重要意義,是實現人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3]。
1.社會休閑文化有利于激發人的創造性。
休閑是“哲學、藝術和科學誕生的基本條件之一”“知識最先出現于人們有閑暇的地方。數學所以先興于埃及,就因為那里的僧侶階級特許有閑暇”[4]。事實證明,科學、合理、健康地利用閑暇時間對一個人的成長與成才至關重要。
2.休閑文化有利于提高人的綜合能力。
人的各項能力都是在不斷的實踐當中獲得并強化的,休閑文化的內容形式多種多樣,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的休閑活動,并在不同的活動中提高能力。
3.休閑文化有利于塑造人的自由個性。
各種休閑文化內容和形式都是由人們創造出來的,大家通過參加不同的休閑活動,發展個性。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人們可以在休閑的同時接觸不同地區、不同性格的人群,通過相互的交流促進自我的發展。
(二)消極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休閑文化也受到了影響,青少年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新生事物的領悟和接受能力較快,不良的休閑文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消極影響。
1.消費主義與享樂主義的影響。
青少年處在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懵懂期,部分青少年思想容易偏激,情感極不穩定,有強烈的消費欲望但是鑒別能力低下,自我約束能力差,容易盲目跟風和隨波逐流,同時對名牌產品趨之若鶩,而電視、網絡、廣告等的大肆宣傳,也不斷誘惑著青少年。
2.休閑內容單一、休閑方式乏味。
青少年普遍學業壓力大,且彼此之間交流較少,因此休閑活動的范圍往往拘泥于自己或家庭這個圈子,導致當前社會青少年的休閑方式和休閑內容單調乏味,認為休閑就是要“吃喝玩樂”,只注重身體或感官上的享受,而忽視了精神上的追求。
3.大眾文化、流行文化泛濫,對處于發展關鍵期的青少年產生巨大沖擊。
一些青少年迷戀網絡小說、言情小說和武俠小說。隨著流行文化的發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粉墨登場,一些腐化觀念得以滋生。
四、如何正確利用社會休閑文化加強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
當今在人才培養上,德育教育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道德已經成為衡量人的一個重要標準,對人才的要求已經從原先注重才干變成現在的德才兼備,有才無德的人被視為危害社會的“毒品”。隨著社會休閑文化的快速發展與傳播,其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如何正確利用社會休閑文化加強對青少年德育的教育,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
(一)培養青少年的休閑技巧和鑒賞能力。
由于許多休閑活動需要通過一定的技巧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如泥塑、插畫、游泳等,因此學校和社會要利用一些資源,向青少年提供正規的指導,不僅讓學生在休閑活動中體驗到趣味,而且讓他們學到一定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巧,提高對事物美的鑒賞能力,讓青少年獲得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二)充分利用各種媒介,結合青少年感興趣的休閑文化進行德育教育。
隨著電子媒介的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信息接收量比之前大大增加。在現實世界中,青少年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受到媒介內容的影響,并在現代媒介所編制的意義空間里自我啟蒙并實現自我。電視、電腦、手機的廣泛使用,使德育教育不再像以往一樣僅限于說教,而是通過有聲視頻或影音等方式使青少年感興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重視對青少年自主理性的培養,大力提倡青少年積極參與社會生活。
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強調的都是要將教育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德育教育更是如此。我國德育教育存在某種說教問題。我們應讓青少年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投入真實的德育環境中,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明天的希望,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不僅關系著一代人的成長,而且會對社會未來的發展產生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休閑時間越來越多,休閑文化也在發展,學校和社會要注重通過休閑文化的引導促進青少年德育的發展,進而促進整個社會良好風氣和氛圍的形成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靜儀.休閑文化的倫理分析[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
[2]莊庭蘭.論休閑文化經緯下人的全面發展[J].東岳論從,2013(34).
[3]馬惠娣.休閑:一個新的社會文化現象[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4(3).
[4]梁修杰.休閑文化背景下對高校德育若干問題的思考[A].學理論,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