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錦貞
摘 要: 初中美術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要以個人或者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這一要求改變了以往美術教學“老師講,學生畫”的陳舊模式,巧妙地將合作學習與初中美術教學活動結合起來,有益于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發展,對教學效果的增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傳統初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對合作學習的特點進行分析,最終站在師生合作角度探討初中美術教學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 初中美術 美術教學 合作學習
傳統教學過于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強調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過于追求分數,忽視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長此以往,學生競爭意識被扭曲,不利于更好地同他人合作,亦不利于其身心發展。合作學習創造性地將合作理念引入教學領域,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為教學研究增添新的亮點。初中美術作為一門兼具審美素養與人文素養的藝術學科,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表現力、想象力為目標,不僅給予學生廣闊的自我空間,更給予團隊廣闊的合作空間,值得每一位教師參與、實踐。
1.傳統初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對美術教育的科學全面認識,美術的教學地位和價值被長期忽略。
在幼兒園階段和小學階段,美術都是一門重點學科,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他學科占比增多,升學考試壓力逐漸加重,美術在學科中的地位開始下降,隨之而來的是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下降。美術作為一門融合了情感能力、動手能力的實踐性學科,其價值難以用單純的分數衡量,這使得教師、家長、學生難以分配足夠注意力對待它,美術課被占用現象普遍,學生態度不端正、聽講不專心、作業敷衍了事的現象較普遍。
1.2美術課講授內容較為隨意。
初中美術課程雖然有教材和教案作為課程體系的支撐,但在具體內容選擇與設計上仍缺少嚴密的計劃,課程安排較隨意,科學性低,一些教師為了趕進度,僅注重技法傳授,忽視美術課最基本的審美教育功能。學生學起來也僅把它當作一種任務,不能從中獲得審美體驗,自然無法提起興趣。
1.3美術課的教學方式陳舊、死板。
現階段,一些教師還停留在照著教材講課的階段,教師將繪畫知識、繪畫技巧講出來,學生盡可能理解,而后自行實踐。這一過程沒有考慮學生差異化的接受能力、興趣、心理,抹殺學生的創造力,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力。還有部分教師的授課過程過于形式化,完全按照“課堂導入—繪畫知識與技巧講解—學生臨摹—課下作業—批改評價—考核”的步驟進行,年復一年,始終不變,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
1.4評價標準單一。
初中美術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是一門感性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無須設置標準答案,在考核評價中同樣不應設置硬性的標準,否則會挫傷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但在實際中,美術教學的評價標準仍很單一,學生習作的技巧運用程度、畫面的整潔程度等決定了學生的成績,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對美術的思考沒有體現出來。
2.合作學習的特點
2.1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作用。
合作學習既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又可以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無論是何種組合形式,其中都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合作學習中,以教師和書本為中心的格局被打破,學生真正成為決策者,教師則轉變成指導者,以往灌輸知識的職能轉變為評定、指導學生的職能,學生主動權的增加使其有更大空間發揮能動性,提高學習興趣。
2.2互幫互助的思想貫穿合作學習始終。
合作學習區別于傳統學習模式的最大特點在于在合作學習模式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是競爭關系,而轉變為互助、合作、互利的關系。團隊成員在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展開合作,成員之間互幫互助、互相鼓勵,共同完成任務,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得到增強,合作能力有所提升。
3.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必要性分析
3.1合作學習符合初中美術新課標的要求。
最新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提出“學生要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形式參與美術活動,運用多種工具、媒介展開美術創作,通過作品傳達自身思想感情,美化環境與生活”。由此可見,在新課標下,初中美術已經不單單是技能技巧的學習,更是一種文化素養的學習,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運用集體智慧,讓學生融入團隊中,促進其想象力、感知力、表現力、協調力等各方面發展。
3.2合作學習符合初中美術課程的發展方向。
合作學習能夠為小組成員提供交流、互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發揮自身價值。學生通過聽取他人意見,取長補短,對自己的作品和創作觀點進行改進。初中美術課中的討論、探究、收集資料、創作等多個環節都能開展合作學習,如蘇教版美術教材八年級下冊第6課《美麗的書》,其中涉及書籍設計,如果采取以往教師單方面進行理論傳授的方法,學生很難產生興趣,也很難發揮想象力。但是,如果采用合作學習模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對課本進行設計,最終讓學生對作品進行展示,教學效果則會大大增強。
4.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師生合作學習的對策
4.1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前期準備。
在師生合作學習中,教師不僅僅是顧問、是裁判,還承擔著小組成員的角色。在開展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對如何分組、如何調動學生熱情、如何把握學習進度、如何進行科學評價等問題有所規劃,做到每次教學活動都胸有成竹。具體來講,合作學習的前期準備工作可從以下方面入手:(1)教師和學生一起對教室進行簡單布置,使之適合開展合作學習。改變課桌椅排列方式,將課桌拼成4~6個一組,活動時小組成員分列四周,可以開展面對面的交流也可進行資料傳閱;(2)建立合作規則,給予學生各抒己見的權力,同時規范課堂秩序。
4.2建立美術合作小組。
4.2.1分組方法。
在小組分配之前,教師要對學生有較全面的了解,小組規模要根據完成任務的難度和特點確定,一般控制在4~6人為宜。在小組組建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小組內成員的均衡,既有成績突出者、成績落后者、性格活潑者,又有性格內斂者。教師可讓學生自由結組,結組后對小組成員進行微調,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調動他們參與的熱情。
4.2.2確立小組目標、設計學習任務。
4.2.2.1確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合作學習的引導與歸宿,其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目標過高會消磨小組成員的自信心,為今后學習帶來陰影;目標過低則會讓學生錯誤估計自己的能力,盲目自大。此外,學習目標的確立還要照顧到每個小組成員的水平和能力,以小組中水平中等者為基礎,目標稍有難度,需成員間合作完成。
4.2.2.2設計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的設計一方面要緊隨教材,教師可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拓寬,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用心靈接觸自然》與《變遷中的家園》兩個單元,教師可在讓學生描繪樹和建筑的基礎上,布置小組合作寫生任務,教師帶隊帶領學生到校園、公園及周邊村莊寫生,讓學生親身體會家鄉的美景,并用畫筆表達出來。另要注重創造性的開發,教師要為學生想象能力、藝術創造力的發揮提供足夠的空間,任務的設置要有發散思維的余地,學生可結合自己的體悟進行想法表達,實現個性發展。
4.3對美術合作學習小組進行科學評價。
同傳統教學評價相比,合作學習的評價更多元、更科學。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后,教師一方面要對個人和集體進行單獨評價,讓每一名小組成員介紹自己的畫作,包括作品的內容、設計意圖、想要表達的情感等。還要將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結合起來進行評價。在評價方式上,教師要將自評與互評、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結合起來,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間的溝通、幫助。在評價內容上,要涉及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參與態度,任務完成方法與進度,與同伴、老師的合作情況等。
5.結語
初中美術教師應從初中生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關注、學習國內外新的教育理念,通過吸收整合,設計出對學生學習和發展有益的教學方案。合作學習是一種在國內外都產生過廣泛影響的創新性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精神、平等意識、自主學習等綜合能力,如果初中美術教師能夠合理科學地運用合作學習并與美術教學實際完美結合,必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費凡.初中美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2]裴娣娜.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發展性教學實驗研究報告之二[J].學科教育,2000(2).
[3]宋東清.合作學習中“責任擴散”效應的分析及教學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03(2).
[4]韓靜.美國中小學課堂合作性學習中的問題及對策[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