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有林場作為林業企業其主要經營內容為養護生態公益林,國有林場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問題。就國家經濟和生態的發展而言,可持續發展和穩定的國有林場也有很大的影響。眾所周知陸地的生態系統主要靠森林組成,而森林的主要經營部分包括林場組織,主要任務包括生產、經營、保護以木材以及林副產品為主的事業,是一項公益產業,擔負著建設生態和供給林產品的重要任務。同時國有林場也是經濟和生態能夠平衡、協調、穩定的發展重要部門。但國有林場目前的經營尚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提出合理科學的林場經營體系和一些林場項目建設的設計要求及有關的區域環境管理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國有林場經營;新形勢;可持續發展
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發展直接關系到社會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對國有林場認證的必然條件。
1、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的內容
國有林場的經營范圍包括:購種育苗、場地整理、種植、養護、成品經營、采伐、運輸等。在規劃國有林場場地時,要選擇在沒有保護區、景區、或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范圍內,因為這會破壞保護區范圍內的生態。若選擇場地不當會使森林密度失去控制,而且會破壞生態環境及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甚至可能會使水土流失導致整體的生產力低而影響其生態環境和效益。清理場地和整地時要避免土壤的裸露和水土流失的可能,要保護場地的生物多樣性。還要注意林場的育苗和養護過程中使用的化肥、農藥等可能會導致殘留源污染,對后續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對于成品林地要適時適度采伐和運輸,對于采伐后的裸露土壤要及時補種,避免林場采伐后的導致水土流失。
林場的經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其建設時間長、養護困難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支持。從設計規劃和生產實踐國有林場都必須遵守以“生態造林”為原則作為基礎,遵循林場經營理念體系,采用合理的技術結合傳統林場經營模式,避免負面影響。國有林場擔負著資源培育、環境生態建設的兩重任務,在其他國家林業部門的建設中有示范作用。目前國有林場的各個環節都比較重視環境生態保護, 總體對環境的影響是比較小的。
雖然國有林場在新技術新形勢的支持下經營愈來愈成熟,但林業資源的結構仍存在不合理之處,直接或間接的阻礙了林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這些問題主要突出在選購品種和樹齡結構存在不合理。各種品種和樹齡都需要配合一定的比例存在才可以維持林場的可持續性,如果比例失調就有可能出現林場資源呈現老齡化或幼齡化的情況,所以保持林場的合理、科學結構是非常必要的,這需要將不合理的模式加以改造、利用才能促進林場快速有效地發展。
2、國有林場的經營思想和原則
2.1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理念。
我國的國有林場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經營理念,堅持各項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目的是培育出健康、高效、穩定的林業生態系統。對國有林場加以保護、促進科學經營、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和林業的生產力,同時也有利于保護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提高林業生態的功能,促使人和自然社會和諧相處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目的。
2.2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
國有林場堅持以經營者、所有者、管理者的權利統一原則;堅持區域性策略、分別管理的原則;堅持保護、經營與發展林業資源共同進行的原則;堅持兼顧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原則。
3、國有林場的經營目標
以國有林場的現實情況來看,其經營的目標要依據已有的林業資源情況、林業的生產潛力、林業的經營能力以及本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來進行綜合的制定。林場經營結合林場可持續經營發展的標準是因為其是當地的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部分。林業資源發展和林業的綜合經濟效益都是國有林場的經營目標。
4、國有林場項目建設的計劃
4.1林場經營的措施。
林場經營的內容主要包括幼苗的培育、林場場地改造、育林封山等。依據其不同的目的經營、種類、起源、質量、更新方式等來綜合計劃國有林場的經營類型,要做到技術先進、
生態安全、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結合實際。
4.2林場采伐的措施。
依據自身的林場特點制定合理的的采伐計劃,要具體落實到片、塊。制定規范的林場采伐管理模式。對應當加以保護的林場要禁止過度的采伐,按照不同生態環境的品種、不同類型功能來進行采伐計劃,制定合理的采伐工作流程和規劃,要包含木材運輸、測量和銷售的每個環節。
4.3林場的非木質產品經營計劃。
林場除了木質資源以外還包括一些非木材資源如:果實、花卉、茶葉、藥材、盆栽景觀等副產品資源, 有的有很高的食用藥用價值,有的美化環境增加經濟收入,這些資源具有很多的優勢和經濟價值,且大多數可再生性較強。由此看來林場的非木質資源對林場的可持續發展也具有多方面的意義,不僅提高林場的資源利用率,還加強了林場的整體非木經營水平。
4.4國有林場景區的設計。
依照“統一管理、嚴格保護、不斷利用、合理開發”的原則,既要保護林場的現有植被還要保護好相關的文化歷史遺跡,充分利用和發揮地區優勢“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的開發景區資源。設計具有地域文化特點的的景區設施以及服務設施,全面增長國有林場的經濟效益。助力當地社會和經濟的綜合發展。
4.5國有林場的生態保護措施。
國有林場的生態保護措施包括:保護林場資源品種數量、質量、結構分布和動態的變化;保護林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林場生物的多樣性;保護林場生產木材與非木材產品的功能;保護林場水土、水源和就業、勞動、旅游等服務的功能;保護林場不受侵入性生物、火災、病蟲害等情況影響。這些都是保護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的措施,要注意各個環節之間的合理分配,保證各環節平衡發展。
小結
目前國家和社會新形勢不斷發展,林業作為關系民生的大業也越來越受關注,實現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大力支持,林場的經營方案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關系到其經濟效益,要提高國有林場的經營和經濟效益,就需要解決其經營方案存在的問題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才能發揮出林場的綜合效益和擴大其生產功能。
【參考文獻】:
[1]詹保林.試論國有林場財務管理的現狀與未來[J].河北林業科技,2012年04期
[2]高敬斌,邢宇娟.國有林場可持續經營目標及措施探討 [J].民營科技,2012,(06).
作者簡介:黃科升(1968年12月-),男,漢族,廣西玉林市北流市人,助理工程師,大專(函授)學歷,從事營林生產辦公室負責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