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進+許杰
摘要:牛瘤胃鼓氣的發生主要是因為牛吃入了已經發生霉變或容易發酵的劣質飼料,引起體內大量氣體迅速積聚在瘤胃,導致瘤胃急劇擴張所引起的疾病。1病因1.1原發性瘤胃鼓氣牛在冬季圈里飼養后,開春時第一次放牧食入大量的幼嫩多汁的新鮮豆科牧草,例如,豌豆藤、花生葉、三葉草等,這些飼料進入瘤胃短時間內會迅速發酵而產生大量氣體,導致瘤胃發生脹氣。
關鍵詞:奶牛;診斷;治療
筆者在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期間,屢遇養殖戶因奶牛瘤胃鼓氣而手足無措,沒有合理的應對措施,導致經濟損失。現將奶牛瘤胃鼓氣的病因、診斷要點、防治措施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前言
奶牛瘤胃鼓氣是指奶牛采食了大量的易發酵飼草料,在瘤胃菌群的作用下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導致瘤胃和網胃急劇膨脹,膈與胸腔臟器受到壓迫,呼吸與血液循環障礙,發生窒息現象的一種疾病,臨床上以腹圍極度脹大,呼吸極度困難為特征。
病因
因前胃神經反應性降低,收縮力減弱,原發性瘤胃鼓氣多發生于奶牛采食了大量易發酵飼料,如新鮮豆科牧草(苜蓿、豌豆秸、花生藤),塊根類,豆粕飼料,冰凍、帶霜、雪、露水的飼料及腐敗變質飼料之后。飼料或飼喂進度的改變,可促進發病。誤食某些麻痹瘤胃的毒草(烏頭、毒芹等),可發生中毒性瘤胃鼓氣。繼發食管阻塞、慢性創傷性網胃炎、縱隔淋巴結結核等。
診斷要點
多在采食大量易發酵產氣飼料后突然發病。原發性瘤胃鼓氣,病初頻繁噯氣,以后噯氣完全停止,表現站立不安,搖尾踢腹、肷窩突出,尤以左側更為明顯,可高出脊背以上。與該部觸診緊張而有彈性,叩診呈鼓音,聽診瘤胃蠕動音減弱。呼吸高度困難,可視粘膜發紺,心臟跳動增強,脈搏細數。后期病畜張口呼吸,全身出冷汗。繼發性瘤胃鼓氣,常反復發作,病情發展較緩(食管阻塞除外),且具有原發病的癥狀。
急性瘤胃鼓氣病程急促,如不及時急救,數小時內窒息死亡。病情輕的病例,治療及時,可迅速痊愈。但有的病例消脹后又復發,有的甚至反復發作。慢性瘤胃鼓氣,病程可持續數周至數月,如繼發于前胃遲緩者,原發病治愈后,慢性鼓氣也隨之消失;若繼發于創傷性網胃炎、腹膜炎和真胃變位等疾病,不治愈原發病,則預后不良。
防治
1、預防 由舍飼轉為放牧時,可先喂些干草而后放牧,且每天放牧不宜過早,放牧中控制采食量。平時限量喂給易發酵飼料,禁喂霉敗腐爛的草料。更換草料,逐漸進行,以便適應。加強管理,防止牛群進入苜蓿地、豆地和短時間內過多采食。
2、治療 本病的治療原則是迅速排除瘤胃內的氣體,制止發酵產氣,促進瘤胃內容物排空。
(1)排除瘤胃內氣體及制酵。對重病例,立即進行瘤胃穿刺放氣。排氣速度不宜過快,待氣體放完后,通過套管針孔注入制酵劑,如消氣靈40-60毫升,而后插入針芯拔出套管針,局部嚴密消毒。瘤胃穿刺還不能解除脹氣的,立即進行瘤胃切開術,取出胃內容物后,注入制酵劑。對于輕癥病例,可進行瘤胃按摩,促進瘤胃蠕動、噯氣。也可讓牛站于前高后低處,用涂有松溜油或醬渣的木棒,橫銜于口中,兩端以繩固定于頭后枕部,誘使牛噯氣。
由于突然采食大量青嫩豆科牧草,瘤胃內發酵產生的小氣泡,附著于飼料草渣上,造成泡沫型瘤胃鼓氣,穿刺放氣效果不確實。這時應投入消泡劑聚合甲基硅油100毫升和松節油魚石脂酒精合劑100-200毫升,促進小氣泡脫離附著的草渣。而上浮并融合與瘤胃上部,這樣就便于穿刺或插入胃管放氣。
(2)緩瀉制酵。應用油類瀉劑和鹽類瀉劑,如植物油或液狀石蠟油500-1000毫升,加水適量內服;或人工鹽400克,或硫酸鎂500-800克,加水4-5升內服。
對繼發性瘤胃鼓氣,除上述措施外,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參考文獻:
[1]李曉英,陳秀梅,懂維俊. 牛瘤胃鼓氣的診斷與治療[J].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02:181.
[2]馬玉榮,任耀軍,余天俊.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診斷與治療[J]. 草食家畜,2011,01:84-86.
[3]張巧娥,楊庫,孫西船. 奶牛瘤胃積食的診斷與治療[J]. 中國畜牧獸醫,2005,12:47-48.
(作者單位:1.新疆昌吉市治蝗滅鼠指揮部辦公室2.新疆昌吉市濱湖鎮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