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國早期在發展過程中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傳統哲學文化中的繼承者與發展者,馬克思哲學理論與中國哲學的結合可以有效的將中國哲學語錄中真正的價值體現出來,從而保證馬克思主義這些的準確性。另外,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結合還可以對中國哲學進行總結、概括,將中國哲學真正經濟價值進行繼承發揮,基于此,本文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結合進行了簡單的研究。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 中國哲學 結合
中圖分類號:B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 04-0283-01
前言
馬克思主義要想與中國哲學結合必須要本著中國化的形式發展下去,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得到中國哲學界學者的認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革命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了當代中國時代精神精華,為中國帶來了一定的科學認知工具,為中國哲學提供了非常豐富哲學思想資源,弘揚中國哲學的思想精神。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述
1.嚴謹的與時俱進理論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創新、完善,涉及到各個方面,對于各個方面的發展來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馬克思主義是一項完整的體系,其中包括了哲學思想、政治經濟、科學社會等部分組成。另外,馬克思主義又有著一定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特點,可以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做到與時俱進。而李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在發展過程中主要階段[1]。
2.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全面的落實科學發展觀,并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發展,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其次,馬克思主義在發展期間可以根據國家的發展現狀指出對應的戰略機遇期,并將其中存在的問題顯示出來,為其制定有效的解決對策,只有會怎樣才能促進國家快速發展。第三,馬克思主義還可以實現中國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社會培養出更多專業的優秀人才。其在發展期間可以制定出一項完善的戰略發展對策,實現人才戰略強國。第四,馬克思主義在發展期間還可以幫助政府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嚴格遵守國家指定標準開展各項工作任務,為國家的發展獻出一份力[2]。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相結合對策
1.繼承前任科學思想的創新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與中國哲學結合期間應該將兩種不同的思想體系創新、完善,并繼承前任科學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二者的結合工作可以順利進行下去。另外,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在與中國哲學結合期還應該堅持繼承馬克思主義,并在其原有的基礎上貼合中國實際國情創新。
2.以創新為動力堅持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結合可以將時代性的特點體現出來,并在原有的馬克思主義上構建全新的發展理論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出一個全新的社會主義、增強黨的先進性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從而促進國家快速發展。在黨的十八之后,我國在發展期間常常會因為多種原因導致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問題與挑戰,這對于國家的發展來說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應該根據社會發展的現狀制定出一項全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結合的理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遇到問題時可以良好的面對[3]。其次,加強對發展戰略的建設,掌握正確的建設時機,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從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社會經濟效益。最后,堅持黨的執政地位不變,加強對黨政府的控制,弘揚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從而保證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哲學可以更好結合。
3.堅持總結經驗和吸取成果的有機結合
在開展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結合時,堅持總結實踐經驗與吸取成果的結合創新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全新的社會主義,實現國家健康、可持續發展。另外,馬克思主義哲學又有著一定的開放性特點,與中國哲學之間有著共同的也特點,因此,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哲學結合時也有著對應的開放性特點。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結合的發展啟示
1.從中國國情出發,了解中國實際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結合期間,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真正含義,了解中國的發展現狀,看清中國國情,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二者在結合期間可以有效的保留住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4]。另外,在結合期間還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現狀制定出一項全新的發展方案,并保證其與國家國情結合。在運營全新的文化時,要以中華民族為基礎,建立全新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馬克思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結合工作可以順利進行下去。
2.從全球出發,繼承人類文明成果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哲學結合期間,要將民族化與現代化的特點體現出來,并以全球角度出發,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升到最高的高度,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在結合期間最好的價值就是保證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普適性的特點,可以在各個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5]。
總結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哲學的結合可以有效的將其中的價值發揮出來,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代發展。本文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的結合進行了簡單的研究,文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國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對其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陳秀榮王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性反思[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6):384-385.
[2]崔小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華民族思維方式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楊偉榮,張方玉.現代化視域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的內在結合——基于中介意義的交互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0:25-28.
[4]賈璞琳.馬克思主義人生哲學中國化的發展歷程、基本經驗與現實啟示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5.
[5]范微,周長美.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結合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3,04:33-35.
[6]艾克白爾·艾爾肯.經驗與啟示:從《大眾哲學》看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D].新疆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陳伊琳(1992.8-),女,浙江溫州人,學歷:碩士研究生,就讀于福建師范大學;現有職稱:無;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