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戴莉萍
摘要:中央蘇區衛生文化是中國傳統衛生文化與革命衛生文化的高度凝結,是中華民族傳統醫德和革命醫德的光輝體現,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贛州市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要堅持以紅醫精神為價值導向,結合時代特征,立足贛州醫療衛生發展現狀,充分發揮紅色衛生文化在推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改善醫德醫風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中央蘇區 衛生文化 醫患關系 構建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029-01
中央蘇區衛生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醫療衛生發展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央蘇區區域特色的文化形態,是蘇區軍民共同認同并遵循的衛生觀念、衛生意識、衛生思維模式、衛生價值體系和衛生行為準則的總和。其中“忠誠醫業、勇于奉獻,服務軍民、一心赴救,開拓創新、建功立業,實事求是、自力更生”是中央蘇區衛生文化的靈魂。[1]
一、中央蘇區衛生文化
(一)奠定了和諧醫患關系的思想基礎
中央蘇區衛生文化是中央蘇區時中國共產黨對傳統衛生文化的革命性改造和對西方衛生文化的重塑,是中國傳統醫德和革命醫德的交匯和升華,既體現了“仁愛救人”的傳統衛生文化核心,又體現了“革命的醫學人道主義”的醫學道德。其所表現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健康服務”的宗旨,對于和諧醫患關系具有統攝、整合、平衡和引導的作用。
(二)是和諧醫患關系的精神支柱
為了解決老百姓生瘡害病的問題,我黨將疾病衛生問題納入執政的視野,以將疾病作為“仇敵”而予以高度重視,“使廣大群眾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他們利益,是和他們呼吸相同的,由此獲得了廣大軍民真心實意的愛戴,無形之中強化了‘革命戰爭良好組織者和領導者的地位。”[2]可見,中國共產黨彰顯的醫德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光輝的典范和生動體現,是當今醫務工作者安身立命的根本,價值認同的標志,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精神動力。
二、弘揚紅色衛生文化,傳承紅醫精神
(一)可以增強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宗旨意識
中央蘇區時期廣大醫務工作者表現出來的“服務軍民、一心赴救”的醫德精神,是蘇區醫務工作者“醫者仁心”的體現,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宗旨,指明了我國衛生事業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二)可以加強醫德醫風建設
良好的醫德醫風是醫療衛生事業順利健康發展的外部環境,中央蘇區醫務工作者“忠誠醫業、勇于奉獻”的精神,體現他們對患者、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中央蘇區紅色衛生文化有助于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醫德價值認同,提高他們醫學道德素養,增強使命意識,從而促進醫患關系的改善。
三、以紅醫精神為價值導向,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當前,贛州市“還存在衛生事業發展不足,人才缺乏,鄉(鎮)衛生室建設脆弱等問題。”[3]通過對贛州市醫德醫風的現狀調查發現,贛州市醫患關系不和諧的現象仍在不同程度存在。
(一)深挖中央蘇區衛生文化內涵
中央蘇區衛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在醫學領域的集中表達,革命精神和醫學道德精神是中央蘇區衛生文化的內核,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本源性素材。它能營造和諧醫患關系的良好氛圍,激勵廣大廣大醫務工作者克服各種困難,把各種力量匯聚到服務群眾和發展醫學的目標上來,自覺地將醫學道德精神貫穿于服務群眾健康的活動中。
(二)傳承中央蘇區衛生文化“忠誠醫業、勇于奉獻,服務軍民、一心赴救的服務精神”
醫務工作者要樹立服務群眾的價值觀,以患者滿意為目標,強調服務的“人性化”。醫院要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以質量為核心,提高服務的質量水平。
(三)傳承中央蘇區衛生文化的革命人道主義的精神
可以通過打造體驗式實踐教育平臺,讓廣大醫務工作者切實體味和感受紅色經典。通過學習紅醫模范,開展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倫理道德教育。
四、結語
總之,中央蘇區衛生文化是中國傳統衛生文化和蘇維埃革命衛生文化高度糅合的產物,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文化源泉。傳承弘揚中央蘇區衛生文化,需要深挖其精神內涵,夯實中央蘇區衛生文化的理論基礎。贛州市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在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的醫療服務”的目標中,需充分利用地處原中央蘇區,紅色衛生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宣傳紅色衛生文化,并在醫療衛生事業管理和醫療實踐中,開展“服務精神”和“革命倫理”的教育,為和諧醫院關系的構建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劉善玖,劉薇.試論中央蘇區醫學道德的基本精神[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1):89-98.
[2]劉祿山,梁君思.中央蘇區防疫運動及其道德效應泛論[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0(5):684.
[3]曾新華,肖修志,鄒紅.對贛州農村三級醫療建設網絡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3(5):73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