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峰
摘 要 富硒農業是一個典型的現代創意農業,是當前與今后現代農業向高端發展的方向。基于此,闡述橫縣富硒農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提出具體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富硒農業;存在問題;對策建議;橫縣
中圖分類號:F32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51
橫縣位于廣西東南部,縣域面積3 464 km2,耕地面積11.04萬hm2,人口124.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8.77萬人),201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5.9億元,農業在縣域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據廣西國土資源廳“廣西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第一批成果表明,橫縣是全區優良富硒地區之一,優良富硒土壤1.93萬hm2,富硒土壤面積大且集中連片,有李陸村-中團村-草衣村-云表等3個優良富硒土壤集中區,在李陸村-中團村-草衣村-云表優良富硒土壤集中區采集的水稻樣品14件,天然富硒水稻樣品12件,占85.71%,4件玉米和1件花生,均為富硒樣品,沒有重金屬超標,橫縣富硒土壤生產的水稻、玉米、茶葉、食用菌、蔬菜、花生和茉莉花等農產品多含硒元素,極具開發價值[1]。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橫縣得天獨厚的富硒地質資源和農業產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富硒農業,提升橫縣農產品的品牌建設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水平,實現橫縣農業全面提質增效,是擺在面前的重要課題。2015年橫縣借助實施“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契機,把發展富硒農業作為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農業優勢產業由大向強發展的重要抓手,制定了《橫縣建設富硒農業大縣工作方案》,狠抓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全縣迅速形成了開發富硒產業的熱潮,橫縣莉香農牧有限責任公司等13家企業、合作社建立了
660多hm2的富硒生產示范基地,其中扶持了橫縣莉香農牧有限責任公司在橫州鎮建立67 hm2富硒水稻生產示范基地,扶持北部灣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馬嶺鎮建立2萬m2富硒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扶持橫縣南方茶廠、廣西順來茶業有限公司、廣西金花茶業有限公司等花(茶)生產企業建立100 hm2的富硒茶、富硒茉莉花生產示范基地,扶持橫縣校椅鎮現代果蔬專業種植合作社在校椅鎮建立13 hm2富硒甜玉米生產示范基地,扶持廣西華曦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橫州鎮、馬嶺鎮建立67 hm2富硒果桑示范基地。全縣有13家企業、合作社加入了自治區富硒協會,廣西順來茶業有限公司、橫縣莉香農牧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已生產出富硒茶葉、富硒大米、富硒豬肉等產品,有莉香莊園富硒大米、莉香富硒綠茶、莉香富硒茉莉花茶、莉香富硒茉莉花、周順來富硒綠茶、周順來”富硒紅茶、永新源富硒豬肉、十萬大山富硒提子和北灘富硒大米9個農產品取得了廣西富硒農產品認證,占全區獲得廣西富硒農產品認證的29%,橫縣富硒農業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到2016年年底,全縣富硒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
0.1萬hm2以上,富硒禽畜肉類產品10萬頭,在取得9個富硒農產品認證的基礎上,再增加6個以上的農產品通過富硒農產品認證,富硒產業年產值達1億元以上,全縣富硒農業發展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1 橫縣富硒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1 富硒農業起步較晚,認識度低
橫縣涉農企業、民眾甚至政府工作人員對富硒農業認識不足,從近期進行的隨機調查結果看,對富硒農產品的營養保健價值認識的不到1%,因而對富硒產業的開發和支持力度還不到位。
1.2 富硒產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
建設富硒生產示范基地,基礎設施、土地平整與改良、實施標準化管理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然而,政府給予的扶持資金十分有限,而企業在起步階段還信心不足,不敢投入大筆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地的建設,規模普遍不大。
1.3 富硒產業不成規模
富硒產業基地規模小、基礎差、覆蓋面窄、帶動農戶能力弱,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程度底,富硒農產品總量小,市場份額小,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是富硒產業基地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4 富硒產業缺少品牌效應
富硒農產品品牌建設處于初始階段,知名度不高,拓展市場困難,營銷宣傳有待加強。
1.5 富硒農產品質量監管困難
由于不同農作物對硒的吸收程度不同,含硒量高低不一,企業、農戶生產的每一批次的農產品的硒含量都會不同,確保已取得認證企業的農產品達到富硒標準,監督不經檢測就貼上富硒農產品標簽的假富硒產品,將是一件長期而困難的工作。
2 橫縣富硒農業開發的對策建議
發展橫縣富硒農業,應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圍繞主導產業、推進規模開發,增加資金投入,扶優扶強一批企業、合作社,打造品牌,完善服務體系,優化發展環境,把橫縣富硒特色產業做優、做強、做大。
2.1 全面開展富硒資源調查
開發富硒農業,必須要立足橫縣的本地資源優勢,首先摸清富硒土壤資源分布與富硒動植物種類,開展富硒土壤及富硒農產品的成因調查和研究,做到心中有底[2]。對橫縣的優良富硒土壤分布區域,要做好保護性開發計劃,把富硒農業的文章做好,力爭實現富硒農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同時對優良富硒土壤區域以外的富硒區域進行補充的土壤質量調查,對具備開發條件的地方,及時采取必要的科學手段進行土壤質量的治理、改良、提升,從而達到逐步對全縣處于亞健康狀態下的區域生態環境進行主動治理、務實治理、科學治理,最大限度地優化提升橫縣的生態環境質量,有效拓展全縣優良富硒土壤面積,為做大、做強橫縣的富硒農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做好產業發展重點和布局
在摸清富硒土壤資源分布的基礎上,把橫縣最有開發價值、開發潛力、開發條件的并適宜產業化經營的農產品作為開發重點,做好面積規劃與品種布局,優先發展基礎條件好、生產優勢明顯、提升空間較大的五大產業——富硒稻米、富硒茉莉花和茉莉花茶、富硒食用菌、富硒豬肉、富硒甜玉米。幾大產業要在“三品一標”要求的基礎上推進富硒產業開發,確保富硒農產品的質量。
2.3 加強富硒農產品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站、微博、微信、廣播和廣告等媒介和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橫縣“一會一節”等平臺,大力宣傳富硒農產品的保健意義、橫縣富硒土壤的優勢和橫縣富硒農產品品牌。大力促進橫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富硒農業的有機結合,形成“互聯網+橫縣富硒農產品”的新經濟形態。
2.4 引進技術和人才
加強富硒農產品研發,強化技術培訓。對橫縣農業科技人員、富硒示范園區、農業龍頭企業中的技術人員以及產業大戶進行集中輪訓,更新農技人員知識,為富硒農產品開發打下技術基礎。
2.5 加大對富硒基地建設的投入
以政府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當地農民入股的多元投資機制,加強產業基地交通、灌溉設施建設,推進土地有序、增效流轉,實現基礎科學化、規模化布局,高標準、高質量建成一批富硒示范基地,帶動全縣富硒產業的發展。
2.6 加強富硒農產品品牌建設力度
加強富硒農產品質量監管,實施品牌戰略。創建以“質量安全”與“健康食品”為主打的富硒農產品品牌。全縣要統籌策劃、包裝,多部門、多單位聯動,整體推動“廣硒橫縣”的品牌影響,在更大范圍內提高地域品牌辨識度,在富硒開發上形成整體效應,打造出橫縣“質量安全”與“健康食品”的富硒名片[3]。
2.7 加強富硒農產品質量監管
嚴格按照自治區的富硒農產品質量標準進行規范化管理,凡是未經檢測取得區富硒農產品認證的,一律不得使用硒標簽;凡是含量不合格、達不到富硒農產品要求的,一律不得以富硒農產品出售。要建立可追溯的質量控制體系,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綠色、環保、安全監管,堅決制止影響富硒發展戰略的行為,對紀錄不良企業或開發商,堅決限制資格,促進富硒農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成炳康,石曉陽,石磊,等.安康市富硒高效大農業發展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20):396-371.
[2]高顯鈞.富硒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4.
[3]曹汝英.農產品區域品牌策略淺析[A]//中國商品學會第十五屆學術論壇論文集[C].中國商品學會學術論壇,2013.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