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娜
摘 要 2017年年初,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熱播,再一次引發了社會關于IP劇的討論。事實上,近幾年“IP”一直是影視界的高頻詞匯,IP劇已經成為影視劇市場的主打項目。借助龐大的粉絲群和網絡平臺,IP劇在傳播過程中優勢突出,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基于此,我們需要審視影視劇IP熱現象,分析IP劇在傳播過程中的特點,并由此對影視劇發展現狀做出思考。
關鍵詞 IP劇;影視業;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7-0160-02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IP劇出現在熒幕上,IP熱現象蔚然成風。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指知識產權,可以是一個故事,一件藝術品,一種流行文化,但更多的是指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的影視文學、游戲動漫等。IP劇是在網絡原創的小說、游戲、動漫等基礎上進行改編,形成的影視劇。因為屬于再創作,IP劇借助IP在網絡上龐大的粉絲群,更容易獲得關注度,因此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將目光投向網絡IP,IP劇氣勢如虹。
1 IP劇盛行
2017年年初,根據網絡IP改編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浙江衛視和東方衛視播出,憑借精良的制作,該劇收視與口碑雙豐收,全網播放量接近300億,成為IP劇中的一匹黑馬。事實上,在過去的2016年,引發熱議的影視劇如《微微一笑很傾城》《老九門》《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錦繡未央》等都是根據網絡IP改編的,而且收視率普遍較好。在某網站推薦的2017年最受期待的電視劇中,《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后宮如懿傳》《醉玲瓏》《特工皇妃楚喬傳》等IP劇赫然在列。IP熱仍在持續,IP劇依然占據影視劇半壁江山。
IP劇并非新鮮事物,在世界范圍內引發關注的《指環王》《變形金剛》等都是根據IP改編的,國內存在在八零后記憶中的經典影視劇如《惡作劇之吻》《仙劍奇俠傳》等也是根據漫畫或游戲改編。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與IP劇的井噴式發展密不可分,也與新媒體的參與,電視受眾群體的轉變密切相關。
2 IP劇的傳播學分析
從傳播學角度來看,從傳播者到傳播效果都是IP劇盛行的推動因素。筆者認為,現階段IP劇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傳播方式的轉變。與傳統影視劇相比,IP劇以網絡為主要傳播平臺。IP劇的網絡播放量普遍較高。相關數據顯示,電視劇《于成龍》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最高收視率分別為1.8%和1.9%,最高收視份額分別是5.28%和5.54%,差距并不大,但在網絡播放量方面,《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全網播放量高達295億,僅在優酷平臺的播放量就有95億。而《于成龍》在愛奇藝等五家網站的播放量累積起來也遠不及此。在VLinKage的數據統計中,2016年電視劇網絡播放量最高的是《青云志》(259.06億)和《錦繡未央》(226.88億),都是IP劇。而在VLinKage的電視劇網絡播放量近半年榜上,前四名均為IP劇。由此可見IP劇在網絡上的關注度超過在電視媒體上的關注度。而網絡更符合新一代受眾群體的需求。
IP劇在借助網絡傳播的過程中,采取的是針對性策略,以拉攏粉絲為主。首先,獲得原著粉的肯定。《瑯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IP劇都以尊重原著,高度還原獲得原著粉好評。并借助原著粉的影響力展開宣傳,取得更大關注度。其次,收割明星粉絲群。IP劇的主演以偶像明星為主,他們普遍擁有龐大的粉絲群,為了引起關注,IP劇會高頻率的舉辦粉絲見面會,借此進行宣傳。
2)內容貼近原著。這是IP劇能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IP劇多改編自網路小說或游戲漫畫,它們在網民中有較高的知曉度,如何改編顯得至關重要。從IP劇的現狀來看,在內容上尊重原著必可不少。在IP劇的傳播中,沒有口碑想要脫穎而出非常困難,而尊重原著既是對原作品的尊重,也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原著粉的肯定,加強口碑傳播。《瑯琊榜》在場景,角色,故事情節上都高度還原原著,被稱為史上最尊重原著的電視劇,也因此獲得網友的青睞和好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不例外,除了將原著中實在無法再現的元素改編之外,幾乎是在重現原著。而唐七公子的另外一部IP大作《華胥引》被網友稱為毀的一塌糊,就是因為電視劇在改編中對原著做了大量修正,最后收視和口碑都沒有達到預期。內容是吸引受眾的關鍵因素,IP劇貼近原著,其實是在迎合網絡受眾先入為主的審美需求。
3)受眾參與度高。IP劇的受眾以青少年為主,他們有較強的表達欲和參與度,網絡成為最佳平臺。IP劇以網絡為主要傳播渠道,彈幕和評論為受眾提供了均等的參與機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熱播期間,彈幕曾一度遮住屏幕,很多網友表示要看兩遍,一遍看劇情,一遍刷彈幕。IP劇的彈幕內容以表白主演,評論劇情為主,這使得觀劇不再是單純的看,而是可以發表言論的參與。評論也是如此。
為滿足受眾的參與感,IP劇的主演也會進行參與式宣傳,以微博為主要陣地,跟進劇情,頻繁與粉絲互動。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熱播期間,主演楊冪就對網友熱議的發際線,變回女裝,跳誅仙臺等話題在微博上進行自黑式回應,與網友互動。另外幾位主演也多次在微博上跟進或調侃劇情,參與網友的狂歡,取得較好效果。
從傳播學角度來說,受眾對IP劇是一種參與式的“使用與滿足”。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受眾接觸媒介是為了滿足特定需求。IP劇受眾參與互動也是在滿足特定需求。首先,滿足幻想,受眾喜歡將自己幻想為劇中角色,所以才會在彈幕或評論中表白主演,甚至稱之為老公。其次,參與滿足。一些IP確定改編權后,網友會參與角色推薦。胡歌出演《瑯琊榜》就源于粉絲的強力推薦。不見得粉絲的推薦都會被采納,但是這個過程為粉絲提供了自己根據原著想象和確定主演的機會,這正是參與表達。
3 IP劇問題多
IP劇在獲得高關注度的同時也面臨著問題,既與制度因素有關也與IP自身相關。
1)IP劇糾紛不斷。最近,《誅仙》作者蕭鼎與歡瑞世紀之間就《誅仙》改編權的問題產生紛爭,IP劇的版權問題再一次引發熱議。在此之前,《鬼吹燈》《匆匆那年》等IP劇也曾與原作者因版權問題產生糾紛。現階段,國內版權市場并不規范,很多IP作者也缺乏版權知識,因此糾紛不斷,影視公司與原作者之間的版權糾紛對IP劇發展非常
不利。
此外,IP劇存在侵權和抄襲現象。《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因在劇中未經授權擅用昆曲演員單雯的錄音,帶來負面影響。去年大熱的IP劇《錦繡未央》被指出原作者涉嫌抄襲200多部小說,并被起訴。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被網友指出原著涉嫌抄襲。IP劇受眾關注的是影視劇,但是一些平臺為了獲利默許甚至縱容抄襲,應該受到懲罰。
2)IP劇內容受限。IP劇多改編自網絡小說或游戲,這類作品把讀者當做消費者,創作是為了市場需求。所以在元素展現上有相似,導致IP劇在內容上出現同質化傾向。IP劇一般以言情、仙俠、穿越等題材為主,包含宮斗,霸道總裁,虐心等元素。這樣的設定更滿足青少年的審美,但無法滿足其他社會群體。前幾年引發全民關注和熱議的電視劇如《打狗棍》《北平無戰事》等都不是IP劇,題材,類型多元,最大限度滿足了受眾需求。但在IP劇盛行的近兩年,引發網絡熱議的電視劇層出不窮,但能稱得上全民關注的卻寥寥無幾。這其實也是對受眾需求的傷害。
IP劇有自己的獨特優勢,但也面臨著發展困境,在如火如荼的IP熱現象中,我們更應該關注IP劇能走多遠這一現實問題。影視劇行業應加強對IP劇的監督,引導它朝更合理的方向發展。IP劇的創作也應脫離單純的市場因素,加入對社會文化等因素的考量。就整個影視劇行業來說,最重要的是鼓勵原創和多元發展,用豐富的作品滿足社會大眾的娛樂需求。
參考文獻
[1]王爽.IP熱的傳播學解讀[J].傳媒觀察,2015(8):
23-24.
[2]張琳.從IP熱反思影視產業原創力的衰竭與重建[J].新聞傳播,2016(2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