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彩峰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必定要運用到生活中,特別是小學生缺乏數學學習邏輯思維。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結合生活實例,將數學知識生活化。但是怎樣才能讓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相關教師探究的重要課題。闡述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對數學教學生活化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傳統教學中,教師重視傳授理論知識。但因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思維并未定型,對理論教學感到枯燥,所以極難把握知識要點。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強調在重視生活化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及效率。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所謂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從真實生活進入符號世界,把非數學事物數學化,依據客觀形成基本的概念、定理及法則的轉變,對生活世界與數學世界進行數學教學的對話和溝通。它主要包含兩個方面:首先數學知識生活化,即引導小學生對客觀事物實現生活化,從而再創造數學知識,把數學知識和學生所獲數學經驗聯系起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從已有生活經驗入手,將數學概念、命題和生活聯系起來,把數學知識引入生活世界中,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生活化。其次生活世界數學化,即引導小學生運用數學眼光觀察及思考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實際數學教學中,關鍵是重視數學知識的應用,讓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從中感受數學知識的作用和價值。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1.捕捉生活現象
對小學生而言,學習帶有比較濃厚的情緒色彩,他們對自己比較熟悉的情境,必定感到親切和有興趣。而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頭,因此教學過程中就要捕捉生活現象,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到、摸得著,將生活中的原型展現到數學課堂上,引導學生從中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生必然會提高學習興趣,讓思維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從而掌握學習數學的主動權。比如,學習加減法時,可以提出“一個雞腿3元錢,兩個雞腿多少錢?三個雞腿多少錢?”
2.走進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學生主動探索數學問題的同時要感受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創設生活情境,從中搜集生活實例,引導學生一起進入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數學信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數學課堂,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換成易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自己身邊處處有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比較熟悉的情境中把自己與數學融為一體,無形中掌握數學知識,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小學生處處留意身邊的事情,有意識地運用數學觀點認識周圍的事物,自覺地將所學知識和現實事物聯系起來,這對提高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與培養數學感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
從認知心理學來看,小學生思維依然處于以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抽象也是數學的本質特征。所以怎樣克服小學生思維形象性和數學知識抽象性間的矛盾,是每位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關鍵就是教學方法生活化,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生活經驗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資源,可有效幫助數學教師改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實施小學生生活經驗的教學,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教師必須要正確分析學生已擁有的生活經驗,這樣才能夠準確把握小學生學習的起點,才能夠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教學效果。
4.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學習的最高境界即能夠實現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數學學習最終目的即要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都能用到數學。比如,班上所有學生早上吃一根油條、一個包子,油條1元錢,包子0.5元,讓學生計算這餐早飯需要多少錢?教師要多方設置生活中各種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因為數學知識必須得到鞏固,學生才能夠熟練掌握。因此數學教學中,結合具體生活問題進行實踐,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踐問題,逐漸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當然,培養學生熟練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長期堅持。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自然也應該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只有讓數學教學真正生活化,才能夠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進數學,融入社會。當然在實際運用中,教師還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基本知識和現實情況,合理選擇教學生活化案例,才能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毛晉平.發現學習、接受學習與建構主義學習觀[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
[2]胡典順,趙軍.對“數學生活化”的理性反思[J].數學教育學報,2007(3).
[3]王兆正.經歷數學化:從“數學生活化”到“生活數學化”的教學回歸與超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