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瑞
【摘 要】新課改實施以來,重點是教學方法的改革。新課標指出:教學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發展。作為新課改一線的教師,認真學習心得教學理念和方法,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敢說、或說,指導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提供學生空間讓學生,讓學生自學探究,積極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構建;高效課堂
新課改實施十多年以來,使得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得到了全新的改變。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在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在一線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師,也在不斷學習,努力改變教法。我認為每節課上,使學生都學有所獲,學生的各種能力都能有所提高,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是新課改最終要達到的目的,也是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點認識。
一、認真備課,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
單純的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如何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認真備課。由于小學生愛玩、愛動,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更應該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從具體情境出發,循序漸進,這是學生能在課堂上樂于探究,認真思考的前提。
二、轉變思想,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改革首先要轉變觀念,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尤為重要。教師不但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還要有愛心和耐心。使他們敢說到想說,最后到會說。以人為本,給學生自學、相互討論搭建平臺。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圍繞學習內容,組織學習后能討論積極、辯論激烈形成動態、深化、精彩、有成果、有感情的立體課堂。課堂上學生學會的不僅僅知識,還展示展示了學生的天性,張揚學生個性,培養了學生個人能力,達到新課標指出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
三、改變教法,加強學生自學指導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動手實踐,要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課堂上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小學生的學習過程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不管是自主探究還是合作學習,在解決問題時,學生首先要知道怎么解決。因此,教師在學生學習之前要給予學習方法指導,注重對學法的指導,從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也掌握了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大膽放手,提供學生自學探究空間
《新課標》指出:“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教學也就是“糾錯”的過程,教師不要害怕學生出錯,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自學時間和空間,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小學學校三年級第六單元《去奶奶家》,學習解答含有4個已知條件的三部實際問題時,先讓學生說所自己遠處“轉親戚”的經歷,學生七嘴八舌,說的繪聲繪色。教師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自己發現情境圖中的信息,然后讓學生就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其中有一個學生就說,淘氣到奶奶家需要多長時間?問題雖然簡單,但說明學生在思考。教師順勢而為,你能提出一個通過計算得出答案的問題嗎?學生通過思考知道,去奶奶家需要先坐汽車到新站,然后坐火車才能到。學生馬上想到淘氣家到新站有多少千米?新站到奶奶級有多少千米?淘氣家到新站有多少千米?淘氣家到奶奶家有多少千米?三個問題,學生爭先恐后,生怕自己沒有發言的機會。由學生的積極思考,引出本節課需要學習解決的問題,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自主地去探求新知識。沒等教師說應當怎么解決,學生已經低頭計算。不一會就有很多學生要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在小組能交流一下”,話剛說完,教師在小組爭著說自己解決問題的想法和過程,然后教師指名讓學生當小老師反饋,算式的含義、計算的步驟,說的有理有據、井井有條。這樣的教學不僅仍學生學會了知識,更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總之,教無定法,教必有法。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作為一線教師,必須放下“架子”,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思想,增強危機意識和迫切感;在認真學習、領會的同時,不斷探索,不斷積累感性經驗,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鍛煉學生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一步為學生今后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應堅信,這樣每位教師積極構建起高效課堂,才是對每位學生負責、對每位家長負責,這樣才能把我們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推向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