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時代賦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談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創新思維;質疑;改革作業
江澤民同志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肩負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中學歷史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那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以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親近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民主的創新氛圍
新課程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這非常利于營造創新的氛圍。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創新思維,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其主要任務就是要創造平等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因此,教師應熱愛、信任和尊重每一個學生,給他們創建自主學習和活動的空間。因為寬松和諧的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個性思維的良好土壤。教師應真正的放下架子,轉變觀念,努力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師生建立起親近、融洽的教學關系,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
二、培養學生課堂質疑的習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古人云:“疑是思之路,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人的思維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解決問題結束。歷史教學中通過提出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營造問題式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見解,培養學生課堂大膽質疑的習慣。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切發明創造都源于問題的發現,成于問題的解決。學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現于敢于提出問題,探索的過程也往往是思維創新的過程。例如在講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的活動時,有同學提出這樣一個個問題:“如果太平天國不是定都天京,而是繼續北上攻打清政府,是不是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對于這一問題,我并沒有立即就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們去思考討論。學生們在熱烈討論后得出一個認識:農民階級由于受經濟基礎和階級屬性的制約,不可能取得革命的勝利。這一問題的解決不但有助于學生學好下節課的內容,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思索、尋找問題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看待歷史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克服思維定勢,讓學生敢于懷疑歷史的結論,敢于標新立異,大膽猜想,敢于評論。有些歷史問答題看似平淡無奇,如果變換思維方式,深入挖掘,就會有不同的結論,這正是發散思維的表現。只有從不同角度去看待歷史,才能得出不同的結論,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分析李鴻章時,傳統觀點認為他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著名賣國賊,參與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在此,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沒有李鴻章,難道中國就能不簽訂這些條約嗎?結論當然不是,中國的這一段屈辱歷史并不會因為有無李鴻章而改變,是由當時的國際和國內環境決定的。而有些不同的歷史現象看似差異很大甚至于南轅北轍,但卻有同樣的理由和目的。克倫威爾的獨裁和雅各賓派的民主都是具有鞏固統治的共同目的。
四、鼓勵學生敢想、敢標新立異的精神,讓學生多討論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些超出人們意料之外的觀點,人稱“標新立異”,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鼓勵學生善于思考善于突破,產生創造性的設想和假設,使學生懂得學習不在于知識的掌握,而在于把知識作為創新的階梯。教師應該持正確的態度,保護學生的這種可貴的精神,多鼓勵、多倡導,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會富有自信,富有獨立創新精神。學生之間有知識和思維的差異,所以學生間討論和辯論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互相影響,及時糾正自己的結論和發展自己的結論,又能進一步刺激自身對問題的好奇心,再去思考探究,因此,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的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能促進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五、改革作業的形式,布置開放性練習,培養學生的學史興趣
歷史作業不光是檢測和鞏固歷史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有其他的教學功能,比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我們可以改革歷史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多布置一些開放性練習,賦予歷史作業更多的創造性、開放性和靈活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作業不僅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性、實踐性、思想性,也要體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作業的設計要給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提供用武之地,讓學生用自己的大腦思考,敢于質疑,富于聯想,提出自己的觀點。例如,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撰寫歷史小論文,寫作小論文時要求學生要立論新穎、選材精當,得出的歷史結論能推陳出新。還可以利用假期間讓學生進行歷史人物的文字搜集、介紹和評價,歷史人物圖像的繪制、介紹,歷史故事的漫畫式創作,歷史文物、史料、史實以及鄉土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歷史對聯、詩歌、成語故事、歷史名句的搜集和整理、歷史地圖的繪制、歷史問題的創設等等。這些作業的布置和完成過程,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嚴謹治學態度和探究鉆研精神,讓他們初步熟悉科研活動的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學史興趣和創新能力。
總之,歷史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方面,有其自己獨特的優勢,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學歷史有助于創新思維。我們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為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把每一堂課都化為學生創造探索的歷程,放飛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的思維,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