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雍熙
【摘 要】物理教學應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目標,通過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啟發學生發現規律,達到開發學生潛能的目的。旨在改變學生消極、被動地學習為積極主動地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物理教學;培養;能力;因材施教;情景
引言:初中物理教學要在教學中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要切實培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要通過觀察現象,觀看演示和學生自己做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以及獲取新知識和創新能力等。針對學生這幾方面能力培養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這幾方面的能力呢?
1.客觀對待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已觀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于針對學生實際因才施教,不斷提升學生水平以及學生間的差距,從而使所有學生的能力都得以培養和升。所以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認真貫徹因才施教的原則,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基礎、實際水平、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設法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夠積極地、主動地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如果學生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那么無論老師如何努力,都無法使學生取得好成績。在教學中,老師要注意啟發學生積極開動思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講解不求過細,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獨立鉆研的空間。要鼓勵學生獨立地鉆研問題和解決問題。要教育學生自己歸納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經過獨立思考,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并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自學能力??傊蠋煹呢熑问墙虝W生學習,而不是代替學生學習。
2.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教學必須分清主次,突出重點。課堂教學的重點必須放在對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講解上。絕對不應該用講解大量例題,來代替對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講述。應該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上,而不應該急于做大量的習題。學習物理的目的不是為了解題,決不能把老師講例題,學生做習題作為課堂物理教學的核心或重點。學生做習題的目的,一是檢查自己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夠在實際問題中靈活地運用它們。二是通過做習題,鍛煉并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邏輯推理、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所以學生每做完一道習題,都應總結一下,看看通過做這道習題,自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體會。檢查自己是否能獨立地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對習題中所給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景產生的原因和有關的條件等等是否能獨立地弄明白,能否獨立地進行邏輯推理。所以每做一道習題,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是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如果對學生的要求太高超出學生的實際能力,這樣不但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會削弱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理解,使學生失去對學習物理的信心和興趣。特別是近幾年高考模式的不斷改變,高考物理對考生知識面的廣度,考生的綜合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從使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這一角度來看,采用符合教學規律的教與學的方法,其效果也應該比“題?!睉鹦g好。
3.注重實驗,提升整體能力。
物理學是實驗學科,通過觀察自然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踐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必要基礎。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須要大力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目前有的物理教學中存在對實驗不夠重視的傾向。每個學生實驗都必須要由每個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演示實驗也一定要做并且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現象,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認真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實驗能力、觀察能力。總之實驗教學要落實到學生動腦動手上。
4.加強能力的培養,強化潛移默化的過程。
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能力的培養是相當復雜的。有些人總希望能總結出一些很具體的幾條內容,以為只要教了這幾條很具體內容后,學生的能力就提高了。這種看法實際上是把能力“知識化”了,把能力的培養簡化了。關鍵是要使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踏實的學習作風。老師在講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時,要思路清晰,使學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領會研究問題的方法。要重視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應用,使學生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物理現象、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礎才能談上全面提高能力。
5.例引發,構建學用結合的活動情景。
創設實例,不僅能幫助學生感悟“物理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使學生對物理有了興趣,才能使學生沿著興趣-樂趣-志趣的途徑發展,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鉆”勁,激發其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如學習《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用生活當中用到的桿秤來引入新課,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總之,教師只有對探究內容進行合理的設置,同時基于同學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水平,激發他們實驗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才能實現《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基本科學素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上海教育》,2014年11月,第11期,《怎樣培養學生的物理情懷》
[2]《江蘇教育》,2013年5月,第5期,《論培養學生物理興趣的方法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