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和實施,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具有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合作學習,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了一些見解,以期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有所幫助。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這是有別于傳統教學方式的明顯特點,是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增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與信息交流,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積極交流討論,深入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提高教學質量。
一、開展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將數學知識機械地傳給學生,然后再利用抽象的訓練方法和機械的記憶方法來實現數學知識的學習。這種灌輸式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扼殺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創新能力。在新課程理念下,采用合作學習方式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要,但是一些學校在開展合作學習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較少
一些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對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較少,管理較少,主要表現在學生開展合作的目的性不強,合作學習的目標不明確,經常是注重形式不重視學習內容,在實際開展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是教師把握不了合作學習的進度,掌控不了學習的秩序。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不高
主要表現在一些學生沒有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抱著好玩的心態開展合作學習,再加上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從而影響合作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致使學習效果不佳,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不高。
3.交流討論方式不科學及時間有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然而在小組交流討論中,一些學生沒有進行充分的思考和學習,一開始就向其他同學提問,這樣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提高的作用和意義不大。一些教師經常控制不好交流討論時間,交流學習時間太短,合作學習的效果不好;討論時間太長,學生覺得枯燥。
4.討論交流問題難度設計把握不好
在小組合作交流學習中,教師會根據數學教學內容來安排一些討論問題或習題,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探討。但是有些老師只注重合作討論學習的形式,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致使設計的交流討論問題難度考慮把握不準。一些學生因為問題較難,會主動放棄對問題的探究;一些學生因為問題簡單也不愿意探索思考,使合作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對策
1.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合作學習效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并使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更新教學理念,深刻理解新課標對開展合作學習的理念和要求,并把它正確運用到教學的全過程中。但是,目前有些教師對于開展合作學習的理念、方法理解掌握不到位。所以,運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教師要全面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在運用合作學習方法時,教師要正確控制把握合作學習的時間和學習進度,并有效維護好合作學習的課堂秩序。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要合理安排人員分組,指定好學習小組的組長,使合作學習在有序的狀態下開展。
2.合作探究學習,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教師在進行合作教學時,應注重將自主探究的方式滲透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尋找和創新適合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學習的方法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益。例如,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圍繞某個數學問題,運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問題的有關資料信息,然后對有關資料信息進行總結,最后形成一定的結論。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學習樂趣,從而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合理安排教學,保證合作學習時間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安排和分配講課的時間,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進行交流討論,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帶來的樂趣和學習效果,使初中數學教學效果有一個大的提升,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并能在討論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達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目的。
總之,在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大家的討論交流,使每個學生都能博采眾長,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能力,能改變傳統的、呆板機械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要求教師充分認識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大膽創新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才能實現新課標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傅建明.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探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