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 要:無論是在家庭教育中還是在學校教育中,幼兒的小小世界里總是出現了無數無形的規矩與準則,以來約束和引導他們成長的方向。但是成人對于這些準則是否正確與合理卻缺乏反思,我們常常對幼兒說著無數的“不能”與“不可以”,卻忘記問一問自己究竟那些為什么不可以。
關鍵詞:幼兒;鼓勵;個性;創新
一、對“標準答案”說“不”
“你這個答案不對”“你不可以這樣畫”“你不可以這樣做”“你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你要像老師這樣”“你用的顏色太丑了”“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在許多人眼中,教育好似一份試卷,就像每一道題都有它的標準答案一樣,和標準答案相似的回答就是正確的,和標準答案背道而馳的回答就是錯誤的。如此一來,對于幼兒的行為評判就像批改試卷一般,正確與否全看成人制定的標準答案。在無意中,我們像把孩子們束縛在同一個大網中,牽制著他們前進的腳步,限制了他們的自由發展。
為什么畫畫只能點線面,為什么善于交往才是正確的性格,為什么老師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我們的教育為什么要千篇一律地對孩子說不。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都有著成人不可知曉的爆發力,作為教育者,我們最應給予他們的應該是其個性發展的空間。
二、對限制思考說“不”
1.鼓勵孩子說其想說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因此他有著他自己特有的思維方式。尊重他們的思維方式,傾聽他們內心的話語,讓他們感受到平等與尊重,鼓勵他們大聲地說出自己內心的話,有利于增加其自信和促進他們對于自我的肯定與認知。教師需要對孩子進行引導與支持,給不善于表達自己的孩子機會表達自己,給善于表達自己的孩子加大難度要求他再從其他角度思考問題,這樣一來兩者才能在不同層面上得到發展。長此以往的擁有思考的機會,他們便愿意去思考,便愿意去散發出自己的潛力了。
2.鼓勵孩子想其敢想
眾所周知,發散思維很重要。中國人常會陷入一個定性思維中,這樣很容易會固于深坑。就像是回答問題,許多幼兒會回答出一樣的答案,教師就應該適宜地引導孩子從另一個角度想問題,“有沒有其他答案”“我們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想”,鼓勵孩子敢去想也是支持孩子創造力表達的一種方式,說出自己不同的答案,從各個角度出發來認知問題,舉一反三抑或是出其不意地考慮問題,這其實也是一種對幼兒智力的開發。由于幼兒心理和生理發展還不完善,所以他們創造意愿其實是很短暫的,教師便是擴大其創造意愿的引導者,用鼓勵作為一種催化劑,更容易讓孩子產生積極思考、積極創造的愿望。
3.鼓勵孩子做其想做
幼兒園里常見的活動便是美術活動。一幅畫就像一個故事,它在孩子的手下被賦予了生命。有些教師在美術課上看見孩子亂涂亂畫便會嚴厲制止,甚至有的直接會說“你能不能換個顏色,這個顏色太丑了”“你這樣畫是不對的”。與幼兒不同,成人對色彩的搭配、排版、調和等等方面都有著更高要求的追求。例如,油畫中為表現出物體真實感需要使用豐富色彩、水彩畫中通過水溶解顏料表現出透明濕潤輕快等效果、水墨畫中通過墨色渲染產生層次效果等,成人眼中畫的生命大都是由這幅畫中色彩給予的。畫筆在我們的眼中是一個工具,通過使用它,我們進行我們腦中靈感的加工創作。而這是幼兒的繪畫與成人的繪畫在本質上最大的區別。而第一眼無法被人理解的東西,其價值就大打折扣了或者被人們用一種荒謬的方式誤解,孩子的畫常常面臨這種情況。
我們以為的美真的是美嗎?孩子畫的丑真的是丑嗎?美丑的界限是什么?為什么草不能是紅的,天不能是綠的,為什么媽媽的臉不是三角形、爸爸的手不能比天大。為什么不能有怪獸,為什么小熊一定要吃魚。為什么我們不能讓孩子畫他想畫的。宮崎駿的動畫作品為什么這么受成人歡迎,因為我們知道,動畫里那些美好的場景只有夢里才有。同樣的,一幅畫不僅僅只是一幅畫,那也是孩子的夢。他們是最偉大的童話家,描繪的是我們成人永遠得不到的美麗童話。
三、對教材書本說“不”
看的越多,懂得越多。當一個人的視野放寬,那么他的思考層面便也得到了擴大。幼兒一般以獲得直接經驗為學習方式,教材書本上的知識并不是這個世界的全部,我們為什么要整體圍繞著書本去展開任何活動,我想孩子需要認知的事物要遠遠比教材上提供的知識多得多。鼓勵與支持幼兒多看課外書、多出門見識與感知世界、通過不同的渠道去學習書本上沒有的知識,當他懂得的事物多了,他的大腦便會思考更多層面的事物,便也會有了新鮮和不同的想法。
四、揚其個性,促其創新
每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都需要一個空間,這個空間有大亦有小。就仿佛正在生長的植物,給予它的空間大了,它便會不斷擴大繁茂的向著更廣闊的地方生長著,而給予它的空間小了,它便會受著壓制,細莖弱脈地蜷曲著,孩子亦如此。教師是引導者,是幼兒成長發展的指路人,在幼兒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是為他們開辟道路讓他們前路更廣闊的奔跑,而不是讓他們排成一隊統一隊形地向前如模子刻畫般一步步按部就班地踏進。
成長道路廣闊了,那么就讓他們向前奔跑吧,不要一直拉住他們告誡他們不要跑,不可以跑。我想,他們會跑得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遠、還要久。
參考文獻:
[1]李槐青.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7).
[2]何彩蘭.幼兒的轉變源自用心的呵護[J].學周刊,2015(18):114-11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