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川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博物館要由為“物”服務向為“人”服務轉變,博物館必須考慮觀眾的意愿,主動融入社會,拉近與公眾的距離,增強親和力,用優質的陳列展覽和服務吸引觀眾,增強陳列展示的可看性、互動性、通俗性,滿足社會大眾的精神需求。
【關鍵詞】陳列展覽;展品;觀眾;“以人為本”
設計是社會文化的產物,新時期需要新的設計理念。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信息中心的傳統形象,在當今受到了現代交流方式多樣化的考驗?!绑w驗理念”的實踐既能為經濟領域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能為博物館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博物館可以為人們提供情感體驗、情景體驗和文化體驗,故博物館的展示設計應以人為本,確立“體驗”的展示理念,培育博物館體驗興趣;突出體驗訴求,做好目標觀眾的分析,制定相應的展示形式;深化主題體驗,滿足個性化體驗需求。
一、改變博物館展示設計理念
博物館展示設計的發展首先在于博物館展示設計理念的發展?;隗w驗理念的博物館展示設計應當成為新時期博物館展示設計的主流?!霸O計的目的已不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過設計,運用空間規劃、平面布置、燈光、色彩配置等手段營造一個富有藝術感染力和個性的展示環境,并通過這一環境,有計劃、有目的、合邏輯地將展示內容展現給觀眾,并力求使觀眾接受設計者計劃傳達的信息?!睘檫m應觀眾越來越高的體驗期待,博物館既要成為歷史文化信息中心,同時也要成為文化體驗的場所,利用展示將展品的信息以一種愉快的方式傳遞給觀眾,觀眾在展示中體驗各種感受。感官體驗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手段與外界互動所體會到的愉悅感。它是博物館觀眾的最基本的體驗,比如背景音樂、觸摸展品等。情感體驗通過場景營造,提供適當刺激,從而誘發消費者內在的感情和情緒。它不僅包括人與物互動所產生的情緒反應,也包括人與人之間互動所產生的親情、愉悅等的情感反應。思考體驗則是消費者與外界互動之后所獲得認識和解決問題的一種體驗。這種互動在博物館這個特定的環境中是指觀眾通過創意思維活動引發的吃驚、喜悅等情緒。
二、根據“三貼近”的要求,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的內涵,做好展覽的內容設計
(1)廣泛調查,確定展覽內容。在舉辦展覽前,為了選擇適宜的展品,滿足觀眾的需求,可廣泛征集意見、電話采訪、調查表分析、文字研究和網上調研等方式,就博物館如何為教育服務、科學技術與博物館的結合及其觀眾的反應等一系列問題進行調查。并將調研結果作為選擇展品的重要依據。(2)要有鮮明的主題,彰顯的個性。主題是展覽的靈魂,是展覽能否達到目的、是否吸引游客的關鍵所在。如果說博物館是一個完整的商品,那么,陳列主題則是此商品的重要賣點之一,有了這個賣點,展覽的經營者、管理者就對如何宣傳、如何營銷心中有數。(3)在展覽設計元素上突出創新。傳統編寫中著重使用圖表、文物、照片等形式,現代展覽注重吸收多元展覽要素,如植入標語、口號、音像、原生態音樂等非物質文化的東西,加大展覽的視覺、感覺、聽覺的沖擊力,加大展覽對顧客的感染力、影響力。(4)認真研究展品的組合,特別是文物和其他展覽形式的結合。震撼力、感染力不僅體現在現代化的展示手段上,好的展品組合也會具感染力和震撼力。(5)展覽計劃的設計與編寫還要考慮節奏與規模的控制,要合理設定展覽篇幅與段落,使用優美規范的展覽語言,使游客易聽易記,既獲得歷史知識又有所思考感悟。(6)關于展覽文字,要正確處理簡筆與繁筆的關系。所謂簡筆,就是指說明文字的精練,博物館的陳列說明文字,不同于文藝創作,它是在不以簡害義的基礎上的精練,如果精練卻未能盡釋文物的含義,那則是簡陋,是不足取的,同時,內容設計者要處理好文字說明與展品展示效果之間的關系,因為過多的陳列說明文字勢必會占據更多的空間,從而影響到展覽的整體效果。另外,在內容設計中不應忽視繁筆的作用,并根據內容的需要將其擺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所謂繁筆,主要是指對內容設計中的特殊部分給予重點的介紹,使展品能夠得到真正的解讀,陳列主題得到更加細致而全面的展示,展覽的信息量得以增加,從而使內容設計更加厚重。值得注意的是,多媒體的運用,不僅僅是用來播放與主題相關的影視作品,或者是將展覽的內容制作成電子產品播放。眾所周知,觀眾不可能蹲在展廳完整地觀看一部電影或一集電視劇,也無須憑票入館卻只在展廳一角的熒屏上觀看展覽,這僅僅起到調節心情、滿足好奇心的作用。多媒體更多的作用,應是延伸展覽內容,增加與觀眾的互動,輔助展示實物無法表達的內容。
三、要提升博物館服務展示水平,應該注重不斷提高適應群眾需求的應變能力
要提升展示水平就要研究和適應群眾的需要,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既有一個基調,又是動態的、多樣的。這就要求博物館有主動適應意識,研究群眾精神文化的變化和規律,針對文化的多元性與觀眾要求的多樣化,創新適應方式,對于基本陳列,要研究如何改變其多年不變的狀態,對于臨時展覽,要不定期地辦好、辦活。做到有重點、樹品牌、求長效。展覽中聲光電及多媒體的運用,高科技同場景、模型、展板、實物演示互動的結合都是為了讓觀眾參與展覽、讓觀眾成為展覽的主人,從而把參觀變成一種體驗、娛樂活動。另外,圍繞陳列展覽,為觀眾提供配套服務和多種陳展的文字資料,提供語音導覽器、電子觸摸屏及觀眾餐飲休息區,存包處等配套服務設施,滿足觀眾多方面的需求。
總之,著眼于博物館的長遠發展,我們應努力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立足資源優勢,使展覽更親民,使教育形式更多樣,使服務更加人性化,讓博物館更好的體現“三貼近”的文化宣傳政策。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將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與“以人為本”理念有效結合;才能利用博物館博大精深的資源優勢,精心打造博物館文化品牌,使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更具長久的吸引力;才能培養觀眾的博物館情節,展現博物館的社會價值;也才能真正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以及社會的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