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芬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下讓每位學生具有扎實的計算能力,減少學生計算時的錯誤。
【關鍵詞】興趣;訓練;題庫
計算能力是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最基本的數學能力,也是學生今后學習、生活及參與社會所必需的基本素質之一。然而縱觀近幾年我所任的班科中,學生的普遍情況是計算能力太薄弱。如上學期我班數學計算題抽測中,滿分的學生占5%,優秀的學生占15%,及格的學生占20%,不及格的學生60%(其中0分的占10%)。從種種數據顯示,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生計算能力正在走著下坡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生平時做計算題錯誤百出,有些甚至一題都不做,這并不是他們沒有思維能力,也不是他們不會思考,他們缺少的只是練的時間和練的量而已。
如何在新課程改革下讓每位學生具有扎實的計算能力,減少學生計算時的錯誤呢?我想從多方面去尋求原因。
一、激發學生對學習計算題的興趣
在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估算和筆算能力,實現算法的多樣化與優化的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學生方面,首先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努力目標,自覺的學習,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其次學生學會自主分配時間,課內和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并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整體計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最后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教師方面,首先面對新課程改革下的困惑,教師要善于發現,勤于學習,勇于創新。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決新困惑的勇氣和本領,比如在上每一節數學課前5分鐘用自已自制的卡片寫上口算題讓學生搶答,這樣既能激起學習計算題的興趣又能為本節課上課前的氛圍提供的鋪墊;其次是努力尋求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有效培養計算能力和創新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學校特色,比如“每晚一練”,根據學生每天所學的內容出6道以內的計算題,讓學生回去獨立完成,第二天由老師批閱,對于完成好的學生要給予鼓勵性的語言,并制定獎勵方法,一個星期計算題做的全對的獎勵2本由老師親筆簽名的本子,兩個星期計算題做的全對的獎勵……
二、利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有關計算方面的基礎知識廣泛分布于小學數學的各冊教材中,這樣就要熟悉各冊教材的教學要求,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年齡特征以及知識基礎精心設計教案,靈活調控教學過程。在強化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力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計算教學過程與方法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支配,許多教師奉行“熟能生巧”原則,實施計算教學中的“題海戰術”,致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惡計算、害怕計算。認真閱讀新課標,不難發現對計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把教學目標更多地定位于計算本身存在的思維歷程,定位于如何開展計算課教與學的活動,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參與計算,感悟計算的魅力,品嘗計算的樂趣,提高計算的能力。因此,我們將在計算教學的課堂中如何展開教學過程,運用怎樣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喜愛計算、理解計算。
(2)實現算法多樣化與優化
“鼓勵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算法多樣化的本質是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出發學習新知識,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而探尋解題的方法,已得到廣大教師的極大關注和積極實踐。我們將研究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把握算法多樣化的本質,處理好算法多樣化與算法優化的關系,追求算法的合理與靈活。比如,“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出下面各題”這樣就可以鼓勵學生實現算法的多樣化。
(3)加強口算和估算教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需要通過不斷應用計算法則,經過多次合理練習實現的,所以必須加強基本訓練。訓練不僅要把知識轉化為技能,而且要把技能轉化為能力。而口算是一切計算的基礎,只有基本口算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才能使學生過好計算關,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經常進行口算訓練,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很有幫助。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比如:南方新課堂金牌學案中的每一課時前都有直接寫出得數的訓練,這樣又能在講授新知識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建立班級計算題資源庫
首先,重視對典型錯題的積累,重視對錯誤原因的分析,通過建立錯題檔案,及時分析、找出錯誤的原因;其次,將平時的各類計算題進行篩選,把典型題例作為資源庫的內容;最后把這些計算題資源庫存放在班級供學生進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