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紅波 張應紅 南江霞 王瑛 肖經 張平 楊道國
【摘 要】本文闡述導師制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導師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導師定位不明確、生師比過高、缺乏配套規章制度、導師能力不足等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導師制 高校 人才培養 創新創業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C-0024-02
努力提高地方本科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對促使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在地方院校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是實施個性化和針對性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地方高校轉型發展
自1999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實現“專升本”的地方高校有640多所,占目前全國本科院校的一半以上。目前,地方高校培養理論型人才的比例過大,培養技能型人才較少,學校同質化的現象較為嚴重,存在辦學定位不明確、專業特色不明顯、與地方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脫節的問題。地方高校教育結構失衡使我國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缺乏創新型人才。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后,因為高等教育結構存在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2016年,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756萬,而2017年預計將達到795萬人,這樣的供給規模已遠超過當前傳統就業渠道的吸納能力。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能實現自主創業和就業,極大地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同時,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和能力培養,能夠明顯提升綜合能力和就業能力,從而提升整體就業率。
地方高校在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加強人才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對國家、高校和學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經濟增速下降,要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要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而不是過去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如果不能實現高校教育結構的轉型,將會出現低端勞動力和研究型人才供給過剩而應用型人才稀缺的現象。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將更多的大學生培養成為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能夠為我國的創新體系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基礎,最終推動國家經濟的成功轉型和升級。此外,對地方高校和畢業生的自身發展來說,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同質化”的培養模式將會導致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相對于研究型大學(重點大學)和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來說處于“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無競爭優勢,就業困難。在教育觀念日趨理性的今天,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勢必影響地方高校的生源規模和質量,使得部分地方高校在夾縫中步履維艱,出現學風不佳與學生就業能力差的現象,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促進地方高校差異化發展,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畢業生的競爭力,從而實現地方高校與其畢業生的“雙贏”。
二、導師制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創新創業教育主要是在大學教育階段展開。然而,現階段我國高校教育模式尚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學組織結構上,高校大多按專業和班級組織教學,學生所學課程、內容和順序等均嚴格遵循國家或學校的規定,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課程設置上,雖然絕大部分高校都實施了選課制和學分制,但是學生往往不清楚自身發展的需要,選課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同時,很多情況下本科專業無法開設所有的選修課程,跨院系、跨專業選課也不可能,學生往往很難選到感興趣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上,多數地方學校實施大班授課,導致教師與學生間溝通和互動少,教師在講臺上講課,而不少學生在底下“開小差”,即便是認真聽課的學生,往往也只是記住老師所講的內容而沒有時間去思考。
要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就必須改變“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注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培育適合大學生個性成長與全面發展的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他們主動地學習知識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地方院校中本科生導師制的推行,有利于改變學生選課選題的盲目性和功利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有利于挖掘潛力、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成長的需求;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業技能。
三、創新創業教育視閾下導師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對導師制的定位不明的問題及對策。新形勢下,許多高校不能正確定位導師的角色和職責。有些高校引入導師制的目的只是指導學生選課,從而使導師制成為學分制的附庸;有些高校認為導師的職責是指導專業課程,造成不少教師以為導師的作用是解答專業知識的疑惑;還有些高校認為導師要關心學生生活、學習、情感、就業等方面的問題,混淆了導師、輔導員、班主任的職責,造成導師不清楚自己的職責范圍,“什么都導”的后果往往是“什么都導不好”。以上問題造成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學校對導師的重視程度不夠,造成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的培養無法滿足新時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目標的需要。要解決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導師制定位不明的問題,應實施組團學習模式,邀請權威專家進行培訓和講座或者組織全校范圍的大討論。只有學校管理部門及領導能正確地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導師制的積極作用和重要地位,出臺正確的指導文件,相關的認識誤區才能得以消除。
(二)生師比過高的問題及對策。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導師制的核心是“個性化”和“項目化”指導,必然對高校師資力量提出更高要求。地方高校師資力量不足也給導師制實施帶來困難。接照教育部規定,高校生師(教師只能是專職教師,不計兼職教師和行政人員)比不得超過18∶1,但是絕大多數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一般都超過這個比例,不少高校甚至超過30∶1。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為例,該校為省部共建立高校,目前學校本部(不含北海校區和民辦獨立學院)學生人數為27000余人,教師人數為1775人,由于廣西財政編制飽和的限制,約15%教師不得不以人事代理(校編)聘任。表面上生師比約為15∶1,達到規定要求,但是根據2015年教育部專家組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結果,去掉行政、管理和兼職等人員,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本部專職教師崗人數尚不足千人,實際生師比約為27∶1,在編制飽和情況下卻出現生師比嚴重不足的現象,專職崗教師缺口達500余人。
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由于指導學生過多,導師很難對每一位學生都制訂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導師制實施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針對生師比過高的問題,長期來看要進行財政編制制度改革,優化人員結構,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而短期來看可實行全員導師制和精英導師制相結合的辦法。比如,一年級實行全員導師制,為每一位大一學生分配一位指導教師,其后兩年實行精英導師制,遴選特長學生進入各種學術俱樂部、社團和科研基地,由經驗豐富的導師給予更深入指導,大四后接受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指導。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專業班(學生人數一般20-35人)的班主任主絕大多數為擁有博士學歷或教授職稱的青年教師。新生入學后,每個班配有兩個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助理均為在省部級以上科技和創新創業競賽中多次獲獎、歷年成績優異且有學生干部背景的大三學生,可協助班主任實現對班里所有學生的指導。大二時,有特長和能力的學生可通過學校“教科協同”計劃參與有在研項目的教師團隊,參與課題研究或技術開發,獲得課程學分或替換畢業設計;同時,大二學生也可參加“國家級眾創空間”、校“創新學院”、各類“基地”和實驗室、社團等平臺接受導師指導。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為例,到大四年級,約55%學生有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學術或創新創業類比賽獲獎的經歷,大四學生就業經常供不應求,多數畢業生能力得到用人單位好評。
(三)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及對策。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實施導師制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校認可。新形勢下,許多地方高校雖然明確實施導師制,但并沒有建立配套的操作規范和考核制度。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門認識到了創新創業教育中導師制的重要性,但是沒有實施導師制的經驗,也找不到成功模式借鑒;另一方面,高校管理部門無力進行導師制涉及的各種配套制度的制定,希望各學院自行摸索和解決,最后各學院的導師管理制度也就無章可循、無規可依。另外,很多高校在導師制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獎勵與監督機制,造成指導教師干好干壞都一樣,必然對優秀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造成打擊。針對導師制制度不健全的問題,高校可以借鑒國內外高校先進的導師制度,在結合自身特點的前提下學習和借鑒他人先進的制度,建立配套的操作規范和考核制度,完善獎勵與監督機制,提高優秀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積極性。
(四)導師能力不足的問題及對策。理想的創新創業教育要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通過項目運作獲得科研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以及為人處事能力。要勝任以上工作,指導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品德,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高超的指導技巧,能夠從事學業及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輔導、學科競賽和就業指導等多個方面的工作。現實中,雖然很多導師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和學術水平,但是對本專業外的領域知之甚少,在指導經驗和技巧上也有不足。不少學生反映導師指導的內容枯燥乏味,理論知識狹窄,缺少實際意義。因此,學校除了重視教師課程教學、科研能力水平的培養與提高外,還應加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綜合能力的培養。進修培訓、參觀訪學、討論交流等,這些都是促進教師育人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此外,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并非每個指導教師都有足夠的精力和能力勝任所有的工作,可將導師的工作根據其特點和特長進行細化。比如專業能力強的教師擔任專業指導教師,人生閱歷豐富的教師擔任人生導師,社會人脈和企業資源豐富的教師擔任創業或就業導師等。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2015-05-13)[2015-10-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一般項目(2016JGA201;2015JGA216);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JGA201503)
【作者簡介】秦紅波(1986— ),男,河南新鄉人,博士,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講師。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