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實踐教學的必要性,闡述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遇到的問題,提出從優化保障機制、注重內容設置、創新教學模式、加大師資建設等方面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
【關鍵詞】工學結合 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C-0056-03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校企合作的深入推進,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都對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尤其是高職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高職教育改革的時代需要,工學結合應運而生。工學結合模式,主要突出“工”與“學”兩部分融合,在高職學校與企業間無縫對接、校企合作,由高職院校根據具體企業職業崗位需求,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體系科學化設計,在堅持傳統教學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提前接觸工作實踐,積累職業所需的經驗知識,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水平,更好地實現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對此,探討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結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開展具體的實踐教學,已經成為構建科學、完善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重要課題。
一、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一)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現實需要。在工學結合背景下,大力倡導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具有現實必要性。在傳統的高職教育中,堅持由學校授課、課程為王的模式長期以來都備受推崇,占據了主導地位。當前,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需求,我國積極倡導發展專業職業教育,將工學相結合,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對原有的傳統職業教育進行探索改革。對此,教育部作為直接主管高職院校的部門,以工學結合為導向,發布了關于切實提高高職教育質量的具體標準,開啟了高職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背景下,一方面,高職院校積極鋪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創新改革;另一方面,高職學生也開始走出學校,在校企對接合作搭建的各式平臺上,走進社會、了解企業,充分運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去指導實踐、增長才干,既實現了校企資源的有效對接,又能讓自己快速尋找合適崗位、提升能力,提高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
由此可見,在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重視與加強實踐教學不但是高職學生發展所需,而且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本質要求,是建設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題中應有之義。
(二)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由于傳統意義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學生的能力培養關注不夠,屬于單方向、傳授式,單一渠道在課堂上開展,方法單調,部分內容讓學生脫離實際地去想象,難以理解;加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較強,這樣學生往往會覺得內容枯燥,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鑒于此,國家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突出了實踐環節的作用,從探索實踐教學方式內容、保障機制等方面予以明確。2016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因此,高職院校在教學改革進程中應結合實際,進一步豐富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把多元素引入教學當中,拓展實踐教學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學生把學與用結合起來,把課堂與企業聯動起來,以此增強學生對企業和社會的了解,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
(三)符合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時代選擇。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通過教授馬克思主義的相關觀點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其辨別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奠定良好的思想理論基礎。而要達到這個目標,不僅需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更要通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實踐教學實施多樣化教育,以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因此,應進一步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開展,引導學生在開展具體的實踐研究時,能積極主動地把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工作中,進行分析對比,最終解決問題,從而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相關理解,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的方法,學會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研究與創新能力。
二、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經驗,但由于探索起步晚,機制協調不健全,教學形式的科學性、教學成果的實用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進一步地完善和改進。
(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重視不夠。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涉及面廣,工作煩瑣復雜,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作為支撐和后盾。但由于其對實際工作技能的提升無法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許多高職院校從老師到學生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都持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重視程度低,各方面投入不足,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推進。主要體現在:一是經費保障不足,雖然許多高職院校都有專項劃撥思想政治教育經費,但實際用于實踐教學的部分占比較少,往往存在實踐教學由于缺乏經費而導致“擱淺”的現象發生。二是制度保障欠缺,目前學生就業率是高職院校的主要考核指標,學校絕大部分精力均放于此,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并未納入具體考核體系,也尚未針對培養人才目的來有效制定科學考核指標。三是激勵機制不健全,有限的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完成大量的教學工作,繁重的教學任務、沒有合理的激勵機制,使他們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工學結合形勢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問題,對于學生也是如此,如果激勵制度不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會受影響,從而導致實踐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設計針對性不強。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有所不同,其區別主要在于前者培養的是社會應用型高技能人才。而目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教育內容單一、深度不廣、針對性不強等問題。某些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沒有能夠圍繞學生就業、專業能力的提高設置教學內容來開展,而能夠細化到企業實際崗位的細則教育則更是少之又少,難以引起學生興趣。實踐教學內容重復性也較高,基本上是社會調研、參觀考察等,這類實踐教學相對被動,學生從中只是得到了淺層的感性認識,無法真正深入參與其中。而且大部分實踐教學活動只注重活動本身,對于內容設計、結果考評、效果反饋基本沒有考慮,使得實踐活動與職業能力的培養相對割裂開來。
(三)實踐教學形式新穎性不高。由于保障不到位,許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方法過于老套、陳舊。即使有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也在積極探索新方式新方法,但基本上零散于教師的個人教學之中,缺乏統籌配合和融會貫通,無法形成有機整體系統,難以發揮整合效應和綜合教育功能。此外,很多實踐活動大多是以參觀為主,學生缺少具體的實踐創新機會,在參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因為缺少互動和實際操作,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相應實踐能力不足。我國高職教育師資力量偏弱,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力量單薄,還有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兼職教師,更多精力主要放在其他的教學任務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進修培訓機會較少、時間較短、形式簡單,對任課教師的知識儲備提升發揮的影響與作用不大。由于嚴重缺乏實踐經驗和實踐教學能力,許多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只能依賴教材,只能勝任理論教學,組織開展實踐教學的能力十分薄弱,對學生參與企業的實踐教學指導不到位、水平不高。
三、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進實踐教學的措施
(一)優化保障機制。要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活動能按時按量保質地正常開展,首要前提必須建立科學完善的保障機制,綜合來看,主要包括了組織保障、制度保障、經費保障等多項內容。這需要高職院校加大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方面的組織領導機構,在思想上對此項工作予以更加重視;在充分調研院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加快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專門設計對其的教育考核指標制度,加快實踐教學基地開發與建設;需要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做好經費保障,進行科學調度、合理開支,確保實踐教學工作順利實施。
(二)注重內容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將決定能否科學有效地幫助高職學生順利從學校走向企業、走向社會。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更有針對性地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突出實效性。
隨著社會就業人數的不斷增加,學生就業壓力與日俱增,社會對高職學生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多數企業用人單位不僅看重高職畢業生的知識技能,而且注重職業道德水準,將畢業生的人品人格、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職業責任感作為其聘用員工的先決條件,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指導學生如何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塑造品質意志。同時,由于當前國家積極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倡導“工匠精神”,企業用人單位也正在大力推行創業創新,落實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上,就應當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在加強具體就業技能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努力做到貼近學生實際、貼近企業實際、貼近社會需求,強化實踐教學內容的能動性和實用性。
(三)創新教學模式。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高職院校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1.充分運用好課堂內外開展實踐教學。課堂上,可以通過時事新聞、身邊故事、課本知識,組織學生進行案例討論,進行思想交流碰撞,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與參與度。同時,課外通過模擬創業、技能競賽等活動形式,讓學生真實觸摸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的脈搏,從而深入了解社會和企業需要。
(下轉第119頁)
(上接第57頁)
2.充分運用好網絡開展實踐教學。在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被越來越多人關注。高職教育應該順應時代發展,充分發揮網絡優勢,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更好地推進高職教育改革。一方面,應當加大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依托網絡強化學校與企業的互動性,實現網絡共享,把最鮮活、最真實、第一線的企業信息呈現給學生,消除校園與社會的隔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培育思想交流空間,強化師生的互動交流和密切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3.充分運用好實習開展實踐教學。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充分利用工學結合優勢,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的專業實訓、頂崗實習結合起來,按照不同專業不同企業不同崗位,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教學。如通過企業人員的親身講述、親自示范,讓學生真正將自己融入企業和社會接受教育,更容易引發共鳴、印象深刻。由此,既能更好地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所存在的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高等問題,又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使工學結合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四)加大師資建設。在工學結合教育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應當適時而變,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教育方法,樹立現代的職業教育發展理念;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拓展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成為“多面手”;要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企業發展信息,掌握用人單位對員工的要求,從而及時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提高授課的針對性;要利用好各種課程教學和研修培訓,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最新資訊通過影音視頻等形式,及時融入具體教學當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
[2]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Z].2005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立項課題“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企業文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桂教高教[2014]15號);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科研立項課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行業、區域文化的融合與對接研究”(桂職院[2014]175號)
【作者簡介】黃金燕(1982— ),女,廣西博白人,研究生,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