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高職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學生設計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闡述高職設計素描課程培養設計思維能力的現狀,提出從大量進行寫生練習、營造寬容的環境、加強學生觀察與感知的訓練等方面對設計素描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
【關鍵詞】建筑室內設計專業 設計素描課程 設計思維能力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C-0172-02
設計思維通常指的是構思、研究、制樣,以及與用戶互動的過程。設計人做出的每一件成功產品的背后,都包含著設計人員無數次反復思考的艱辛,如果一個建筑設計師的思維是漫無目的、毫無章法、隨波逐流的,那么其設計行為也必定是低效的或無效的。在高職建筑室內設計素描課程教學中,如何盡快讓學生建立合理的設計思維和正確的設計方法,如何提高學生設計思維能力,是高職設計教學的重點、難點所在。
一、高職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學生設計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中國建筑室內設計行業在改革開放近40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由于消費者對空間環境的體驗需求發生變化而帶來。消費者從對一棟房子的基本居住或空間使用功能需求,轉向對于使用功能過程中的心理感受期望值的需求,這就需要建筑室內設計工作者不斷訓練自己的設計思維,系統地開展藝術風格、設計創想、材料選擇、工程管控等一系列的全部工作,實現一種人與環境和諧相容的狀態,以滿足消費者對室內設計的多層次要求。
在高職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勢在必行。特別是對建筑室內設計行業而言,如果學習的過程只是對設計技法的熟練掌握,那么學習的結果就是培養大量對環境體驗生活中沒有任何感受和理想的“畫圖工人”,這些技術純熟但不懂生活的“畫圖工人”,其做出的設計自然無法滿足消費者對空間的需求。
建筑室內設計行業的“中國創造”,需要擁有較強的設計思維能力、懂得通過環境體驗的感悟來創造生活價值的設計師。這就要求這些設計人員在步入社會前的學校學習教育階段,除需要掌握純熟的表現技術外,還應注重自身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培育自己對真實生活的感受、理解和創新能力。
二、設計思維能力在設計素描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國內外著名的設計院校都注重基礎課教學、培養學生的獨立學術精神和藝術創造品質,反對過早職業化和功利化辦學。設計素描作為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前期的基礎課程,直接影響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進展,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之后的專業設計作鋪墊。同傳統素描不同,設計素描更追求的是對問題現象的清晰表達而不只是關注畫面效果,更多地體現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思考與表達。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了解物體內部同外部組織的順序,使學生形成空間秩序概念、審美體驗,再通過手繪表達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獨特的設計思維能力,這為以后能順利地開展服務設計項目提供準備條件。
三、高職設計素描課程培養設計思維能力的現狀
設計素描課程教學在我國高職建筑室內設計教育中已有較長歷史,各校教學經驗和方法不一。據了解,多數學校的老師都按自己的興趣和經驗教學,認為繪畫沒有嚴格的標準,還要講究個性表現,因而出現自由發展各自為政的現象,素描學習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不夠,模式單一,自由發揮沒有系統性,制約了學生設計思維能力的有效形成。
部分高職院校的設計素描課堂教學過程基本固定:新生第一學期的教學從臨摹畫冊開始,逐漸轉到描畫正方體、長方體、球體、椎體等幾何體,再轉入簡單幾何體組合的寫生練習,第二學期或第二學年第三學期再轉入練習畫瓶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少動腦,僅僅按照教師所講的要求將物體再現出來,很少主動進行創作,缺少豐富的想象力。所學的內容比較陳舊,并且范圍不寬廣,過于重視素描影調,對于空間結構等的思維拓展訓練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忽略了設計形式因素。部分學生不清楚畫面形成的主要規律,并且也不擁有積極構建畫面結構的能力,缺少創造性的形象思維。
教師在教法上也過于簡單,只做陳述或范畫,只把現有的似乎絕對正確的答案告訴學生,缺乏讓學生在兩個以上不同的答案中比較、甄別、遴選的機會;缺乏培養辯證思維的意識與訓練方法,存在非此即彼、不左即右、非黑即白等簡單化的思維定勢,現有的教育指導思想與教學方法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四、高職設計素描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能力的措施
單一強調手繪寫實的造型表達能力訓練和自由發展式的不系統教學使得學生在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上比較蒼白,這無疑也影響了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養成。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藝術創造品質的養成,即學生對于客觀物體提取與選擇、提煉與概括、抽象與變化的能力,創新思維以及個性化展示的能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設計素描課程教學改革的步伐,以設計思維能力培養作為教學重點,對學生進行引導訓練。
(一)大量進行寫生練習,積累靈感。大量的寫生練習是學生積累靈感和拓展思維的重要方法。設計素描作為設計思維表達的一種載體,是一種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它像是設計者與被觀察事物之間的一次真誠對話,在興趣的引導下,設計人帶著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和詩意的心情輕松地、自發地畫,將一個個存在腦海之中的創意呈現在筆端,整個過程將是輕松而愉悅的。
然而,靈感不是隨時都能夠產生,它需要學生在生活中不斷培養、挖掘。這要求學生在課堂外的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對身邊的事物多觀察和體悟;閑暇時,在畫紙上隨意勾勒練習,點燃靈感的火花。隨即記錄下的一些抽象線條的組成,難以準確描述它的意義,可以說是線,是面,是飛機劃過天空的軌跡,抑或是縱橫交錯的街道……在復雜纏繞的線與形之間,學生要理清其中的規律,感受變化帶來的秩序感,捕捉到有用的圖形,這些片段可能就是學生不經意間得到的靈感。當對某種環境、狀態或者形體特別有感覺時,應立刻提筆捕捉這種感覺,因為靈感有時稍縱即逝。
靈感的手繪表達不僅僅是對設計信息的傳達,還是設計思維圖像化的反映,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僅僅是手繪線條圖形的練習。要求學生在每日的寫生積累中,逐漸形成對美感的敏感,提高他們捕捉靈感的能力并在捕捉靈感和記錄靈感的過程中,使得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得以訓練發展。
(二)允許“異類”的存在,營造寬容的環境。設計是一項創造性特征極強的行為,自始至終都受到思維的指導、想象的牽引。如果思想不自由、環境不寬松,人的思維必然受到無形的限制,這樣就會不利于新思想、新觀念的誕生,甚至會扼殺一切新思想、新觀念的出現。因此,讓對立的思想自由交鋒,讓“異類”合理存在,是創造活動必需的前提。
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不時看到學生的結構素描作品的某一角某一部分發生了變形或疊加成新的物件,或是在原來形態的基礎上發生和實際物體的變形銜接,有些看起來很荒謬,在大眾評審眼里視為“錯誤”的敗筆,然而我們不能給學生扣上“錯誤”的帽子,應理解為學生豐富想象力的鍛煉嘗試,應該鼓勵學生的這種行為。在學生初步掌握幾何體的型和結構后,筆者安排了以下拓展思維的素描訓練內容:學生寫生幾何體時不要求絕對的完整和相似,而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對幾何體進行增加、切割、挖空等拆分的描繪練習,創造新的視覺圖像。這最后塑造出來的形象有可能是合理的,也可能是不合理夸張的,但不應妄下定論,沒有對錯之分,主要是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形成圖形分析的思維方式,經歷圖形思維的方法和表現視覺感受技法的練習,這將為他們日后設計思維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改革教學形式,加強學生觀察與感知的訓練。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習慣于把沒見過的新事物當成舊事物的延伸。由于新事物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很容易使人產生觀察的惰性而回到原來的認識上,用老的經驗代替新的體驗,久而久之就會被概念和經驗所困而導致思想僵化,不利于設計思維的發展。
在設計素描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教會學生多點觀察物像的能力,例如我們在講授一支玫瑰花的寫生課時,一般會引導學生這樣觀察:玫瑰花大的形狀是瘦長的,注意描繪花瓣的明暗和內外關系,花與枝的比例關系。它是一種植物,可以給人美的感受和帶來愉悅的心情。如果換一種眼光觀察,我們也可以把它定義為抵抗地球引力的一種物體,它可以是懸掛的、漂浮的、飄零的等,這樣一來,玫瑰花的形象會擴展,有些學生想到了美女和美酒,還有些學生想到了它會出現在人的紋身上,或在汽車里。兩朵玫瑰花纏繞就像一對熱戀的戀人等,如果學生把這種想象通過素描的形式記錄下來,經過一定次數的練習后就能很快掌握轉化空間角度的畫法,并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從而增強設計表現能力,激發設計創新思維。如果說創新的基本原理是對現有的事物重新賦予新的內容,那么,重新定義事物必須先從重新觀察事物開始。
總之,本文從建筑室內設計素描教育教學方面著手,積極探索改革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選取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手段,充分發揮作為學習主體的高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習慣,逐步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進而實現創新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傅凱,張遜.設計·思維·表現[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52)
[2]陳立勛.設計的張力[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107
[3]李曉弟,管泓.素描思維[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4
[4]鄭曙旸.室內設計思維與方法(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5)
[5]吳彪.論基于環境藝術設計思維能力培養的手繪課程教學改革[J].裝飾,2009(11)
【基金項目】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改項目(201412JG)
【作者簡介】甘春霞(1974— ),女,廣西容縣人,研究生,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與設計構成。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