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勝+蔡少璇
摘 要 伴隨著移動新聞的勢不可擋,各大傳統紙媒也陸續推出自己的新聞客戶端,傳統紙媒的代表之一人民日報也形成了自己專屬的編輯特點和用戶體驗,但針對發展過程中的不足應該不斷地尋求新策略以完善和強大自己。
關鍵詞 人民日報手機客戶端;編輯特點;用戶體驗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8-0022-02
人民日報客戶端從2014年6月12日上線以來,成功收獲超40萬的活躍用戶。作為新聞傳媒界權威性的代表,人民日報客戶端將傳統媒體的專業性和移動媒體的及時性進行有機嫁接,使其在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疆土上開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1 人民日報手機客戶端的編輯特點
1.1 獨特的界面設計
“界面設計,即User Interface,是構成屏幕產品的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對軟件的人機交互、操作邏輯、界面美觀的整體設計①”。一個年輕的手機新聞客戶端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吸引力才能獲得成功。
現在的人民日報手機客戶端包含了聞、評、問、聽、報、幫、社、財、圖、視、文、教、健、軍、科、車和房共17個功能模塊,眾板塊幾乎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受眾需要的碎片化信息以聚合的方式呈現出來,方便受眾閱讀;客戶端在色彩上采用大方的紅白色,這與人民日報的logo相契合。文字采用微軟雅黑字體,筆畫簡潔,樣式也舒展;首頁的圖片自動切換,用戶可根據個人喜好,任意點擊;首頁每天都會在早上和晚上推出新聞三十分和新聞夜讀板塊,白天可以用聽新聞的方式了解身邊大事,晚上聽聽讓人奮進的心靈雞湯,陶冶情操又利于睡眠。
1.2 權威新聞,海量推送
人民日報作為國內知名的傳統媒體,從誕生之日起就因其黨媒的獨特性而權威性極高,發展新聞客戶端之后,其發布的新聞來源在受眾中也有相當高的權威性。除了人民日報客戶端自己獨特原創的內容外,新華社等傳統媒體也為其提供新聞資訊,同時,轉載于各種網站和社交媒體的海量信息使人民日報客戶端的內容更加多元化。而且,人民日報在重大性和突發性新聞的傳播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權威性。
1.3 內容升級,多元互動
人民日報客戶端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掙脫了傳統紙質媒體內容呈現方式的束縛。并且,隆重推出了“政務中心”這一板塊,希望借此打造為人民服務的移動問政信息平臺。受眾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入問政板塊,向相關負責人提出建議或意見,審核通過就表示有相關負責人已接受到信息,經專業人員研討協商后再給出答復人民日報客戶端還開創了幫助公益的愛心板塊,顯赫的圖片配以溫情的文字,紅色的心形圖表是點贊區,只要手動點贊并集夠一定數量,阿里巴巴將會獎勵當事人不定數額的錢款。這種弱勢群體、用戶和企業之間的互動有效解決了部分民眾的困難,用行動溫暖著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2 人民日報手機客戶端用戶體驗分析
傳統的大眾傳播理論一直認為在傳播過程中媒介起主導作用,受眾只能被動接受信息。而“使用與滿足”研究把受眾看作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是有特定需求和動機并得到“滿足”的過程②。由此引起了歷代各種媒介對受眾的關注,而用戶體驗就是從受眾的立場去分析手機新聞客戶端的用戶在體驗中的整個流程,可以把用戶的期望值自下而上分為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層五個層次。
2.1 戰略層:“有品質的新聞”
客戶端的邊界是由戰略層劃分的,它不僅包括了用戶想從運營商得到什么,還包括了運營商想從用戶得到什么,即戰略層主要解釋產品是什么,為什么要做這個產品的問題,包括“業務目標”和“用戶需求”兩方面。人民日報客戶端作為傳統紙媒的新聞發布平臺,背后緊緊依托黨和政府的有力支持,這就決定了其發布的新聞有極高的可信度和權威性。人民日報手機客戶端也努力打造一流的內容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的信息內容,靠知名傳統媒體提供新聞來源確保了人民日報客戶端對有品質的新聞的傳播。打開人民日報客戶端就會看到logo右面“有品質的新聞”6個醒目字體,清晰的戰略定位使客戶端特色鮮明。
2.2 范圍層:“跟著人民走”
每一篇新聞的正文結束后,用戶都可以通過評論、點贊、收藏和分享來實現互動。也借助用戶的分享和轉發達到了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的雙贏目的。海量的新聞設計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特色的問政板塊,按照民意收集了各種社會新聞,點開所關注的問題,在用戶區即可向相關領導提出建議和意見,審核通過后就可以得到回應。這一板塊大大拉近了領導和群眾的距離,有效加強了線上官民互動,使人民日報真正做到跟著人民走,有人民的地方就有人民日報。
2.3 結構層:“多級分類,層層展現”
框架層是結構層的具體呈現形式。框架層定義了各個元素間的相互位置,結構層用來設置用戶如何到達頁面訪問這些元素,交互完成之后邏輯上應該去向何處,相應的哪些控件應該出這個頁面上,比如點開進入到人民日報客戶端的首頁,就可以看到導航欄上一級挨著一級的新聞板塊,點開相應的板塊就可以獲取更多的咨詢和信息。
2.4 框架層:“設計簡潔,細節缺位”
框架層主要包括客戶端的可點擊按鈕、主要控件、圖片以及文本的處理和設計。人民日報客戶端采用白色和紅色為主打色,logo的設計簡潔大方,配以黑色的正式字體。每一個板塊都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新聞,底端分為首頁、政務和我的三個部分,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跳轉到特定的界面,還可以在我的頁面中找到自己的評論、收藏、提問、下載、愛心和訂閱,并且能夠跳轉到美食、電影、酒店和娛樂各個網頁,方便快捷。但是在一些細節處理方面還有所欠缺:首頁導航欄下面的搜索欄,當輸入過去發生的新聞時沒有顯示任何結果,能搜索到的只有頁面下提示的幾個熱點標題;“政務在線”板塊對用戶的意見需要經過審議通過、正在受理和正式回答幾個階段,回應問題的效率有待提高;在信息推送方面存在重復推送的不足。
2.5 表現層:“高識辨度,高認同感”
人民日報客戶端的logo以紅色字體為主,飄逸的漢字加上工整簡易的英文翻譯給人很高的辨識度。人民日報客戶端首頁圖片下面的專題雷打不動的是關于習大大對各項工作的指示,是整個專題評論最多的新聞??吹搅暣蟠蟮膱D片,仿佛看到了祖國的未來,看到在以習大大為領導中心的中國共產黨的光明前景。可以說黨媒的定位使人民日報在用戶中間產生了高度的認同感。
以上提到的用戶體驗的五個層面是相互依存和互相影響的關系,只有把這五個層面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最終的體驗目標。
3 劣勢和改進意見
雖然人民日報手機客戶端在信息的權威性和優質性方面占有不可爭奪的優勢,但是,由于黨媒屬性的束縛不能深入涉略偏娛樂化化的內容,傳統陳舊的管理機制也使大量人才被迫出走;精準的個性化推算技術還不夠強大;新聞源的版權意識仍較薄弱;與用戶的互動性欠缺。正如每一個品牌都“須不斷充實新知,否則容易產生代溝;自己無形中吸收專業知識與創作技巧③”一樣,人民日報客戶端應該整合線上和線下營銷并不斷創新自己的營銷方式;借助問卷調查等了解用戶需求以增強用戶粘性;打造適應移動新聞客戶端的新媒體人才;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開發能夠精準推算的先進技術。對于未來,最好的仍需最努力,所以人民日報客戶端需要改進的還有很多。
4 總結
人民日報客戶端作為敢于融合新媒體的傳統紙媒,用自身的實踐驗證了傳統媒體融合新媒體的未來發展大趨勢,并且嘗試著從不同切面創新和突破自我。雖然存在技術落后、互動性差和版權意識薄弱等問題,但作為一個網齡年輕的黨媒,其發展和進步的潛力仍可以被挖掘到無底限,相信在新媒體中越挫越勇的傳統媒體終將會迎來網絡時代的春天。
注釋
①Roger D,Wimmer,等.大眾媒體研究[M].黃振家,譯.新加坡:新加坡亞洲湯姆生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2:181.
②羅春.網絡傳播中“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再認識[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24(9):123-126.
③莊淑芬.奧美的觀點[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28.
參考文獻
[1]杜星瑤.Web2.0環境下傳統媒體新聞閱讀類App用戶體驗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6.
[2]李迪.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手機客戶端優劣勢分析——以騰訊新聞和人民日報客戶端為例[J].新聞傳播,2015(10).
[3]蘇夢奇.移動客戶端如何實現“用戶至上”——以《今日頭條》《澎湃新聞》《人民日報》為例[J].傳媒觀察,2015(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