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飛+陳閃榮
摘 要 近幾年,我國網絡信息技術普及程度大幅度增加,新媒體環境對高校宣傳工作的開展產生較大影響。但是在高校宣傳工作中存在流于形式、新舊媒體未能有效的融合互補等方面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立體宣傳模式構建方面的工作進行分析,以期為高校宣傳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新媒體環境;高校立體宣傳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8-0136-02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工作的逐漸發展,教育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對電子媒介等傳播方式進行有效利用,對高校宣傳工作水平進行提升已經成為高校宣傳部門關注的重點。通過立體宣傳模式的構建,高校能夠對宣傳內容進行豐富,對學生家長關注的校園文化、教學設施以及師資等方面的要素進行提供,滿足新時期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宣傳工作需求,下面對高校立體宣傳模式的構建進行具體分析。
1 高校宣傳工作的要素分析
為了促進立體宣傳模式構建,需要對宣傳要素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對高校需要建立何種形象、借助哪種方式進行宣傳等進行明確,對校名標識、高校歷史淵源、地域差異以及人才構成等方面的差異化要素、高校品牌文藝活動、社團活動、學術活動以及科研水平、教學質量和校園文化一類的硬性指標等要素進行充分利用,促進高校立體宣傳模式的構建。
2 高校立體宣傳模式構建過程中的問題
2.1 宣傳效果反饋機制方面存在一定問題
過去高校將發稿級別、發稿數量等當作宣傳工作的評價指標,例如高校在國家級媒體中出現,并且對其進行較大篇幅、較高頻率的正面報道等,高校將其視為評價宣傳效果的重要標準。但是校方未能對系統及環境中偶發及隨機偏離因素進行考慮,并且未能對有序轉向無序和確定轉為不確定的變化傾向進行考慮,因此無法更好的接收反饋信息,進而無法根據反饋信息對宣傳工作進行相應的調整和修正,監測、反饋機制對高校宣傳評價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能夠為其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導意見和方向性參考,但是在實際宣傳過程中高校僅能對重大公共事件進行反應和處理,在宣傳效果反饋機制方面尚且不夠成熟。
2.2 宣傳工作流于形式
新媒體環境下很多高校均有其自己的官方微博、官網和互動平臺等,但是其利用率可能存在較低的情況、更新率也存在較慢的問題,導致存在宣傳方式形式大于內容的情況,更不必說一些高校甚至未能對官方微博等互動平臺進行建設和開通。如今,所有人均可以作為信息的發布者和接收者,并且新時期大學生思想較為活躍,具有較強的個性,高校若無法對其心理及行為特點進行考慮,對宣傳工作受眾特點有所忽視,便會使宣傳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某些高校雖然具有論壇、官網等,但是其更新速度較慢,并且即使更新也是以較為官方的方式進行表述,并且其宣傳內容大而空;宣傳內容方面而言,原創內容僅占其中較少的比例,轉載的內容較多,對利用率產生一定影響。再例如,部分高校手機報一類的產品更新頻率為1個月1次,信息時效性較差,無法吸引更多的人觀看并且話題性較差,對宣傳工作產生一定不利影響。
2.3 未能對新舊媒體進行有效的融合
電視、報刊一類的媒介是傳統高校宣傳工作的重要方式,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開始著手對官網建設進行完善,但是大多高校對其板塊進行設置時,“媒體看高校”“本校新聞”兩方面的內容較為雷同,缺乏自身的新意和創意,并且未能對新媒體優勢進行充分利用,與學生家長等進行有效互動,高校官網無論在頁面設置、板塊設置還是在內容等方面均較為粗糙,無法為受眾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使宣傳效果受到影響。
3 高校立體宣傳模式的構建
如何對高校立體宣傳模式構建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對傳播手段進行整合,對立體宣傳模式進行構建已經成為高校宣傳部門關注和研究的重點,下面對立體宣傳模式的構建進行具體分析。
3.1 立體構建宣傳內容,促進宣傳工作朝著個性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
新媒體環境下,傳播平臺中的信息眾多,宣傳部門需要切合實際的對宣傳內容進行打造和構建,對宣傳內容的特色、針對性以及個性進行提升,滿足學生家長的個性化需求。就目前而言,學生家長對高校教學資源、校園文化、師資等方面較為關注,校方宣傳部門可以針對這一點對宣傳內容進行調整,對互動社區進行建設完善,借助互動平臺,師生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動,教師能夠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提供幫助,宣傳部門可就這方面的優勢內容進行宣傳,進而形成良好的口碑,為高校知名度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促進平臺利用率的提升,進而提高宣傳效果。例如,某高校論壇和師生通道中,對師生日常行為等進行關注和宣傳,在網民中具有較大的知名度,為高校立體宣傳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支持,在新舊媒體的融合下,宣傳部門對高校科研成果、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內容及成績進行宣傳,一方面通過廣播站、校報等對師生關注的信息進行報道,另一方面借助網絡互動平臺將師生訴求進行傳遞,通過不同的媒介宣傳方式對師生榮譽感、歸屬感進行提升,為立體化宣傳內容的構建提供更多支持。
3.2 重視對議題及宣傳時機的選擇,對宣傳效果進行立體提升
為了全方位提高高校宣傳工作效果,校方宣傳部門需要對議題、宣傳時機等方面進行把握,在發現優質題材的情況下,以聯動和主動出擊的方式開展宣傳工作:首先,對宣傳時機的選擇進行分析。宣傳部門教職人員需要對宣傳旺季集中時間段進行了解,在暑假至9月入學這段時間內開展宣傳工作,該時期媒體關注度較高,且新媒體成為招生宣傳等方面工作的主要途徑之一。例如,我國某著名高校對招生微博、校友微博、官方平臺等方面進行聯動,使更多的考生家長對其進行關注,并且該校對議題進行合理選取,對輿論進行正確引導,使高校正面形象留存于學生和家長心中。再例如,某高校高招工作開展過程中,向某位勇斗歹徒的考生表達了錄取意愿,高校領導將錄取通知書親自發放給該生,對學生的勇氣和勇敢的行為表示欣賞和贊揚,之后宣傳部門借助新媒體及各類互動平臺對其進行宣傳,將高校重視學生品德培養的校風及正面形象進行立體式宣傳。
3.3 提高立體宣傳模式構建的策略性,加強與新媒體間的密切合作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和媒體方面具有一定的合作和聯系,為了促進立體宣傳模式的構建,對宣傳效果進行提升,需要使合作模式由較淺的合作向深度密切合作的方向進行轉變。例如,高校宣傳工作開展過程中,可通知媒體記者前往學校進行報道和采訪,校方宣傳部門需要和媒體進行全方面立體式合作,不僅需要在稿件中對記者的智慧進行體現,對報道篇幅的大小、角度等進行選擇,還需要增進雙方之間的互動,借助聯席會議、沙龍一類的形式為媒體策劃工作出謀劃策,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對立體宣傳模式構建的策略性進行提升。
3.4 綜合各類媒體優勢,對立體宣傳模式構建進行互補
高校宣傳工作受眾為師生及社會中關注高校的人群,此類人群獲取信息的方式并不單一,并且其自身傾向于對不同信息進行綜合判斷,最終在心中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校形象。雖然高校領導對新媒體的價值產生了較多的認識和理解,但由于諸多因素的考慮,未能對其作用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例如在官網平臺僅對簡單信息進行發布,即使具有互動模塊,也無法對其時效性進行保證,對互動質量及宣傳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基于此,宣傳部門需要對新媒體價值進行充分發揮,對相應的App軟件進行開發,通過校園推送等形式使具有移動終端設備的人群對其進行接收和觀看,提高各類平臺及軟件的利用率;此外官網等互動平臺中可以對其功能進行豐富,在發布信息的同時根據受眾需要進行服務;最后,對新媒體等進行整合時,需要對各類媒體優勢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實現1+1>2的效果,對校報深度、廣播媒體的即時性、手機官網等平臺的便捷性和互動性等優勢進行整合利用,促進高校立體宣傳模式的構建和完善,提高宣傳效果。
4 結束語
總結全文,網絡信息技術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及各行各業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生活方式等方面產生了較多改變,為了做好新時期的高校宣傳工作,需要對新媒體技術進行充分利用,構建高校立體宣傳模式,多角度全方面立體式對學校進行宣傳,對其知名度及聲譽進行提升,進而提高高校的競爭力,為其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柳,余匯.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立體宣傳模式的構建——以福建高校為例[J].東南傳播,2014(10):116-117.
[2]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衛分局課題組.“互聯網+平安高校”背景下公安文保宣傳工作的探索與思考——以上海地區高校為例[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公安理論與實踐),2016,26(3):10-14.
[3]尤偉杰.構建高校學生先進典型立體傳播模式[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6):111-112.
[4]陳范武,葉森嵐.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立體傳播平臺建設的路徑選擇[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6(10):281-282.
[5]婁佳.對全媒體視角下高校校園文化宣傳工作創新的幾點思考[J].鎮江高專學報,2016(1):82-84.